首页 < 农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抗根癌菌剂2号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研究 ??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5002040191)。出版时间:2007根癌病是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spp.)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病害,此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93科331个属643个种的植物,包括果树、林木、花卉等多种双子叶植物和部分裸子植物,在生产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调查表明在我国多数种植根癌病寄主植物的地区根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生产上明显出现为害的有樱桃、桃树、李子、杏树、葡萄、苹果、梨树、海棠、山楂、核桃、杨树、樱花、玫瑰、月季、啤酒花等果树、林木和花卉,不同地区发生情况不同。根癌病的症状表现是在植物的根部(有时在茎部,所以也称冠瘿病)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肿瘤。病树树势弱,生长迟缓,产量减少,寿命缩短,甚至死亡,影响苗圃苗木的质量和成树的生长。重茬苗圃发病率在20%~100%之间不等,发病重的甚至造成毁园。根癌病菌可较长时间的存活在土壤中,从植株的伤口侵入,随苗木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是土壤传播加苗木传播的细菌性病害。此病菌的致病方式是将其致病质粒上的一段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上,随着植物本身的生长代谢来刺激植物细胞增生形成肿瘤,而病原细菌的细胞并不进入植物的细胞。鉴于根癌菌来源于土壤,所以防治的时间应选择在种子或植株接触未消毒的土壤之前进行种子或苗木的处理,从根本上阻止根癌菌的侵入。伤口是根癌菌唯一的侵染途径,所以保护伤口是最好的防治切入点。根癌菌具有非常特殊的致病机制,一旦有根癌症状表现就证明T-DNA已经转移到植物的染色体上,再用杀细菌剂杀细菌细胞已无法抑制植物细胞的增生,更无法使肿瘤症状消失。目前,利用抗根癌菌剂对植物根癌病进行生物防治是非常实用可行的方法。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细菌课题组利用引进的国外K84菌株研制成抗根癌菌剂1号,已经成功用于防治我国多种果树根癌病;并且,分离、筛选到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癌病生防细菌,可以弥补国外K84菌株的抑菌谱缺陷。本项目以其中一株高效菌株AE进行研究,以形成可以防治多种植物根癌病的抗根癌菌剂2号,解决国外K84菌株只对核果类果树根癌病有效的问题和局限。以活菌量和抑菌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从18种液体培养基筛选得到1种相对最适的发酵培养基,明确了在小型发酵罐的发酵条件:温度26~29℃,接种量1.5%~2.5%,罐压0.03~0.05MPa,通气量0.6~0.8(V/V·min)。在发酵培养时,0~6h为迟滞期,6~13h为对数期,13~22h为稳定期,22h以后为衰退期。培养21h细胞数量最多,达到1.6×1012cfu/ml;24h时发酵物对根癌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通过筛选,确定草炭可作为吸附剂,甲基纤维素和黄原胶可作为防护剂和稳定剂,并将发酵终产物制成了10×108 cfu/g的菌剂。该菌剂在室温(20~25℃)保质期约为100天。在不同地区的田间应用示范证明该菌剂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并且防治效果与菌剂的应用方法有密切关系。 -
-
-
报告黄瓜内生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
研究 ??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0558);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基金项目(2004JA08)。出版时间:2007灰霉病是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传统的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农药 残留和环境污染。应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本研究 旨在从黄瓜植株内分离、筛选能够抑制灰霉病的拮抗细菌,并测定拮抗菌株在不同处理下对灰霉病的防治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