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粟灰螟(Millet Stem Borer)
(二十七)粟灰螟(Millet Stem Borer)
粟灰螟(
【为害状】(图3-76)
粟灰螟以幼虫蛀茎为害。初孵幼虫潜入心叶丛中取食,3龄后分散,从茎基或第一、第二节叶鞘处蛀茎为害。蛀茎孔处附近有少量粪便或植株组织碎屑,而玉米螟粪便粒较粗、量多。幼虫在茎内为害15天左右,再转株为害,导致枯心苗。高粱进入孕穗期,幼虫取食穗枝梗及穗柄。受害植株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穗发育不良,籽粒干瘪、早衰,遇风倒伏则损失更大。此外,粟灰螟为害常常引发高粱穗、茎腐病,加重产量损失和品质变劣。
粟灰螟食性比较简单,在北方主要为害谷子,有时也为害糜黍类、玉米、高粱等作物和狗尾草、谷莠子等禾本科杂草。
【形态特征】(图3-77,图3-78)
成虫淡褐色,体长8.5~10mm,翅展18~25mm。前翅中央有1个小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灰白色。卵扁椭圆形,长0.8mm,表面有网状纹,孵化前为铅黑色。幼虫分5龄,灰黄褐色,腹背有5条紫褐色纵向条纹,中线稍细。蛹纺锤形,长12~14mm,腹部5~7节周围有数个褐色凸起,初蛹乳白色,羽化前深褐色。
【生活习性】
粟灰螟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谷子等根茬内越冬。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越冬幼虫5月下旬化蛹,6月初羽化,一般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
图3-76 粟灰螟为害状(左:枯心;中:茎基部钻孔;右:钻蛀茎秆)
图3-77 粟灰螟(左:成虫;右:蛹)
图3-78 粟灰螟幼虫
成虫趋光性强,昼伏夜出,卵以块状多产于叶背,少数产于叶正面,卵期2~5天。幼虫共5龄,低龄幼虫喜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由茎基或叶鞘处蛀茎为害。幼虫在茎内为害15天左右,再转株为害。老熟幼虫爬至茎基部化蛹,末代老熟幼虫可直接越冬。
粟灰螟越冬基数与田间枯心苗率关系较为密切,越冬虫量大,则枯心苗率高。在适宜温度下,雨水多、相对湿度高有利其发生。
【防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