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三十)麦二叉蚜(Greenbug)

(三十)麦二叉蚜(Greenbug)

所属图书: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A COLOR ATLAS OF SORGHUM DISEASES AND PESTS) 作者:徐秀德;刘志恒;徐毅,姚欢 出版时间:2013-01
字号:

(三十)麦二叉蚜(Greenbug)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异名Toxoptera graminum Rondani,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分布于我国各小麦栽培区。

【为害状】(图3-86)

麦二叉蚜在高粱等作物叶片上吸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露,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植株叶色变红,穗小粒少,有的严重败育,米质涩,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

麦二叉蚜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

图3-86 麦二叉蚜为害状

【形态特征】(图3-87、图3-88)

无翅孤雌蚜圆形或卵圆形,体长1.5~2.0mm,有翅型略小,淡绿色和黄绿色,腹部背面有绿色纵条带。腹管长圆筒形,长0.25mm,腹淡绿色,中胸部腹岔具短柄。翅中脉分支1次。复眼漆黑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1/2~2/3。尾片长圆锥形,长0.16mm,长为基宽的1.5倍。喙超过中足基节,端节粗短,长为基宽的1.6倍。

【生活习性】

麦二叉蚜发生世代短,繁殖快,每年可繁殖20~30代,代数多少因地区而异。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小麦和高粱根际或四周的土块缝隙中越冬,有的可在背风向阳的麦田麦叶上继续存活。成蚜、若蚜受震动易坠落。在冬麦、春麦、高粱混种地区,秋苗出土后蚜虫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扩展,4月中旬迁至春麦田和高粱田进行大量繁殖,5月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有的在小麦收获前形成有翅蚜,迁至附近高粱田中进行为害。

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30℃生长发育快,42℃迅速死亡。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

图3-87 麦二叉蚜虫(若虫、成虫)

图3-88 高粱蚜、麦二叉蚜混合发生

【防控要点】

1.种植抗虫品种 许多高粱品种对麦二叉蚜虫具有明显的抗性,应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抗虫品种。

2.农业防治措施 可采用机耕深翻,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改善田间小气候,控制蚜虫繁殖为害。

3.化学防治 宜在早期点片发生期及为害盛期前进行。首先要做好虫情调查,当麦二叉蚜刚刚迁入高粱田(6月上中旬)后,选株进行蚜量调查,当出现“起油株”,即需防治。①喷粉:用1.5%乐果粉剂喷粉,每亩1.5~2kg。②撒施毒砂:用40%乐果乳油50ml,对等量水拌匀后,再加入10~15kg细沙,制成毒砂扬撒在高粱株上。③喷雾: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