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所属图书:现代小麦规模生产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作者:辛登豪;王猛;张宪光;徐毅;张志花 出版时间:2015-07
字号: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小麦产量水平的划分,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至今在小麦界并无明确标准。在河南省以及黄淮麦区,在20世纪70年代一般把亩产400kg作为高产水平。80年代至90年代

中期把亩产500kg作为高产主攻目标。90年代中期以后,全省重点研究大面积亩产600kg的高产栽培技术,出现多点示范达到亩产600~650kg的高产纪录。2003年之后由于全省

小麦连年丰收,各地不断出现600~650kg的高产纪录,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都把亩产650~700kg作为超高产主攻目标。2005年全国超级小麦研讨会提出超级小麦育种总体指标,即2006~2010年小麦百亩方平均亩产稳定在650kg。小麦栽培研究也在配合超级小麦育种,良种良法在更高水平上运行,我们习惯称之为高产超高产栽培。

所谓超高产栽培,是在一般高产栽培常规技术基础上,物资投入略有增加,关键措施要求做到时效、准确、精细、完善,达到精准栽培的标准。现根据已有超高产田块的技术措施和有关高产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报道,提出有关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几项技术要点,供各地生产中参考应用。

【阅读资料】2014年小麦超高产案例

2014年黄淮冬麦区高产新闻报道令人惊喜,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出现了一批亩产突破800kg的超高产典型,这对黄淮冬麦区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摘录部分供读者了解。

■河南:焦作小麦生产破6项全国纪录 高产攻关田亩产821.4kg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7日讯 大河网报道:6月14日,“三夏”已近尾声,焦作小麦生产突破6项全国纪录,其中小位村攻关田亩产达821.4kg,这一喜讯很快传遍全国。

5月31日,国家小麦专家验收组经实地实打测算,结果让专家们震惊。

温县整县建制推进10万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50.9kg;

修武县郇封镇整乡推进7.1万亩平均亩产677.9kg;

修武县郇封镇万箱铺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97.1kg;

修武县周庄乡孟村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13.7kg;

修武县周庄乡孟村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55kg;

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小麦高产攻关田亩产821.4kg……

这一验收结果,让国家小麦专家组的专家们难以置信,该组副组长郭天财说:“今年,焦作小麦生产连破多项全国纪录是一个奇迹,为黄淮海冬麦区乃至全国夏粮生产树立了样板,其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河南:“周麦27号”创出高产新纪录

2014-06-17《农民日报》报道:近日,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小麦专家,对焦作市修武县小位村的“周麦27号”110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现场实打验收。专家组在示范方中随机收获1.03亩“周麦27号”,现场称重,除去杂质,测定小麦籽粒含水量,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实际亩产,平均亩产821.7kg,创造了冬小麦单产新纪录。

2013年6月5日,河南省农业厅曾组织专家,对修武县周庄乡郜屯村“周麦27号”百亩高产攻关田测产验收和实打验收,实测面积15亩,折合实际亩产为794.8kg,并创造了当年全国测产小麦单产最高成绩。

■河北:小麦“实打实收”亩产818.6kg

2014-06-13《农民日报》报道:6月12日上午,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局农技专家对永年县刘备村种粮大户武延平的麦田进行“实打实收”,平均亩产达818.6kg,创全省小麦单产新高。

武延平流转耕地面积200多亩,为小麦、玉米轮作。这次测产为随机收取地块,经实地丈量、机械清仓、认真称重、监测水分等环节,该麦田长154.8m,宽19m,面积4.41亩,实收小麦3539.55kg,水分11%,折合标准水分13%后,平均亩产达818.6kg。

■山东:齐河小麦增产模式攻关田平均单产715.97kg

2014-06-09《农民日报》报道:6月7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部分成员和有关专家,对山东省齐河县实施农业部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验收。

专家组查看了项目初测验收报告,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随机选取了焦庙镇周庄村等6个样点进行了小麦实打验收,合计实打面积20.1万亩,平均单产715.97kg。

■山东:招远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亩产817kg 创全国高产纪录

2014-06-18 齐鲁网(济南)消息: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农业部今天组织专家在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对招远市承担的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的十亩攻关田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

经过丈量、机械收获脱粒、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定杂质率等环节,实收3.14亩,小麦鲜重2558.7kg,按13%标准水含量换算小麦平均亩产达到817kg,创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山东:桓台县小麦高产攻关再创新纪录

2014-06-16 新农网消息:6月10日,山东省农业厅专家组对桓台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内10亩攻关田进行了实打验收,种植品种鲁原502,实打面积3.16亩,亩产812.2kg,再创鲁中地区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辐射带动了全县小麦的高产稳产。

■安徽:宿州小麦高产示范单产突破800kg

2014年6月14日《农民日报》报道:选用国审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亩穗数达到60.7万,穗粒数30.2粒,实收平均亩产814.6kg,创下了经专家实产验收的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也是安徽小麦首次单产突破800kg大关。

6月7日,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胡承霖教授一行在对宿州市城东办事处十里村一块100多亩的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实产验收后宣布。

第一节 品种选用

品种的遗传特性是形成产量的内在基础。据统计,小麦单产增长因素中,品种更换占35%~40%。要想达到超高产水平,必须首先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小麦单产由中产向高产、超高产发展,各阶段代表性品种的成产三因素构成有规律的变化,标志着小麦品种生产潜力逐步提高。

(1)1987—1991年,代表品种豫麦13,22个高产点平均单产534.7kg/亩,三要素结构为:亩穗数47.45万、穗粒数31.4粒、千粒重38.4g。

(2)1997年,代表品种温麦6号,多点示范,平均单产627.5kg/亩,三要素结构:亩穗数48.5万、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2.6g。

(3)2003年之后,全省超高产示范田连续出现,高产品种如周麦16、周麦18、豫麦49-198、矮抗58、徐州9233、周麦22、众麦998等典型,高产块亩产达到650kg以上,它们的三要素构成为亩穗数50万左右、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5g以上。

(4)山东省龙口市出现的亩产超700kg的小麦品种8079-2等,三要素构成为亩穗数47万~57万、穗粒34~44粒、千粒重38~44g。显示出随着成产三因素协调增长,小麦生产潜力相应提高。

从以上省内外超高产小麦的三要素构成看,多穗是高产的主导因子,而且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每亩穗数由40万上升到50万以上。同时,小麦粒重也明显增高,“高密度、大籽粒、中等穗型”成为超高产品种的主要表征。

超高产品种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新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而决定。目前,一般认为,高产超高产小麦的形态应当是:株高70~80cm,穗长不低于10cm,结实小穗18~20个,码不宜过密;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叶片斜立,倒一叶基角50°左右,叶长20cm左右;倒二叶基角40°左右,叶长25cm上下,叶片稍窄而较厚。基部第一、第二节间较一般品种短,上部穗下节和倒三节间较长,茎秆粗细适中,韧性好,抗倒能力强。

超高产品种要求抗病性较强,不能有某种病害过重发生;同时,籽粒灌浆要快,成熟期不能过晚,落黄较好。

第二节 培肥地力

小麦一生吸收的营养元素大部分来自土壤。一般中产麦田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约60%以上来自土壤,高肥土壤上小麦一生吸收氮量的80%以上来自土壤。大量的研究证明,禾本科作物要获得高产超高产,必须有高肥力的地力基础。很多县的配方施肥证明,只有当基础肥力(无肥区)小麦产量达到400kg/亩左右,才能实现小麦亩产600kg以上的超高产水平。这些都充分说明培肥地力,创造一个营养丰富、结构良好的高肥力土壤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如果在原有肥力很低的田块,既是当季施用再多肥料,也难以实现超高产目标。

为了说明土壤基础与高产、超高产的关系,笔者收集了省内外小麦亩产600kg以上田块的土壤肥力资料,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小麦高产田耕层土壤都具有很高的肥力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在1.5%以上,高的达到2%以上;全氮量在0.1%以上。速效氮大多在90mg/kg,最低70mg/kg;速效磷差异较大,低的仅11mg/kg;速效钾普遍较高;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丰富。小麦单产要突破650kg/亩,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是首要措施,“没有超高土壤肥力”就不可能获得超高产小麦产量。当前,小麦施肥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有机粗肥越来越少,大多数田块除玉米秸秆还田外,就不再施用有机肥,很多地方玉米秸秆也不还田,只靠化肥攻高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苗全苗匀

苗全苗匀是小麦群体在田间的有序、规则分布。试验证明,在播量相同、基本苗相近状态下,由于植株分布的均匀度不同,缺苗断垄状况不同而对小麦单株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植株分布的非均匀状态,使部分植株营养面积过小,受光不足,生长受到过分抑制,造成分蘖量减少,个体生育不良,叶片细小,茎秆细弱,显著降低了个体生产力。同时在单位面积株数大致一定的情况下,局部植株过密必然与局部植株过稀相伴生。处于局部过稀状态的植株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好,个体长势强,在同一群体内的个体间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处于过密状态的植株会产生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抑制那些本来就已经受到抑制的植株的生长,使群体整齐度随生育进展而越来越差。

植株分布状况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影响。亩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每穴株数增加而减少。每穴20株与每穴1株的处理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2.87%、25.53%、21.59、6.29%、27.97%和34.97%;不孕小穗数随每穴植株数增加而增加。经济系数除每穴20株的处理明显降低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经济系数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性状,在一定范围内植株分布状态对其影响不大,植株非均匀分布引起的产量下降,主要是生物产量减少造成的。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植株分布状况主要是通过穗数和穗粒数来影响产量,千粒重与植株分布状况关系不大。说明植株分布状况与群体的光能利用和物质生产性能有密切关系。提高植株分布均匀度,是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措施,也是提高麦田群体质量的基础。

缺苗断垄就会造成小麦植株在田间分布不匀,有的密集成为“堌堆苗”,有的空一定长度没有麦苗。据调查测定,目前大田生产断垄面积平均达到13.5%(7cm以上无苗为断垄),小麦减产10%以上,对高产田而言,即使增施肥料,增加灌水也不能弥补由于缺苗断垄而造成的损失。缺苗断垄已成为超高产麦田达到产量目标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因此,如何提高麦苗分布均匀度已成为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把实现苗全苗匀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措施予以落实。

要达到苗全苗匀,除了有优良种子和良好播种技术外,最重要的是精耕细作,提高整地质量。超高产田要求还田秸秆细碎,深耕25~30cm,然后用钉齿耙直耙、斜耙数遍,要耙深耙透,地面平整,上虚下实。禁用旋耕代替深耕。如果深耕后用旋耕机打碎坷垃,必须旋后镇压,或者用钉齿耙耙磨,以免表土过松,造成播种过深,影响出苗;造成冬季幼苗根不沾土而冻害严重。同时,要保证足墒下种。如果播前降雨较少,土墒不足,要浇好底墒水,保证一播全苗。

高产超高产田的播种期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而决定,尤其对某些偏春性品种,播期不宜提早,一定要依据有关试验确定最佳播期。关于播种量,根据很多试验结果认为,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小麦品种,每亩基本苗以10万~15万为宜,对中大穗品种,基本苗15万~20万才较好。对于行距配置,目前大多15~20cm行距,比普通大田行距变窄,这有利于植株在田间分布比较均匀,能够吸收更多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也有的超高产田开始试用加宽播幅的播种方式,但究竟如何配置行距,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节 肥水运筹

搞好小麦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特别是肥水运筹,是实现超高产目标的重要技术环节。

一、氮肥施用

对于小麦高产施肥问题,国内外已进行大量研究,尤其对氮肥施用技术的报道最多。近几年,国内外更高产量600~700kg/亩的施肥问题也有不少研究,虽然因地力条件、品种差异、产量水平不同,所得结论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规律是比较一致的。概括而言,超高产小麦的氮肥运筹和施用技术应掌握以下5点。

一是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单位小麦产量所吸收的氮素相应增加,超高产小麦(9000kg/hm2以上)每100kg吸氮量比一般中高产水平的小麦吸氮量约增加10%以上,因而,超高产小麦的施氮量比一般产量水平小麦有所增加。

二是多点试验证明,在秸秆还田和有机粗肥基础上,超高产小麦需施化肥氮一般为18~22kg/亩。

三是与中高产水平相比,超高产小麦生育中后期吸氮量增高,小麦生育前、中、后期吸氮比例由5∶3.5∶1.5变为4∶4∶2,产量愈高中后期吸氮比例愈高。

四是超高产小麦的氮肥运筹原则:适当增加总氮量,氮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底氮与追肥氮比例以6∶4或5∶5为宜;基础肥力越高,前期幼苗长势越旺,中后期氮肥比例可适当提高。

五是超高产小麦的最佳追氮肥期为幼穗的雌雄蕊分化至药隔形成期,即拔节—孕穗期。具体追肥日期要根据地力基础,底肥数量、前期群体状况的不同,因苗制宜,灵活掌握。追肥数量一般为尿素300kg/hm2(20kg/亩)左右。

二、磷、钾、微肥施用

(一)磷肥施用

超高产小麦的磷肥施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一般用量为P2O5 10kg/亩,高的达到20kg/亩,而且多采用优质磷肥或复合肥,最好用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促进苗期分蘖,形成冬前壮苗,不少超高产麦田采用分层施肥,在施磷肥总量20kg/亩中拿出20%~30%于耕地前撒施,供小麦幼苗及时吸收,可显著增加冬前大分蘖,提高成穗数,小麦可增产5%以上。

(二)钾肥施用

随着小麦产量提高,单位产量所吸收的钾素相应增加,超高产小麦( 600~750 kg/亩)比高产小麦( 500 kg/亩)每 100 kg小麦吸收钾的数量增加20%~28%,在三要素中钾所占比例提高12%~16%。因此,超高产小麦必须增加钾肥数量。多点试验认为,超高产小麦钾肥适宜用量为每亩12~36kg(K2O),产量愈高,钾肥相应增加。

超高产小麦钾肥施用方法也应有所改进,要把过去将钾肥全做底肥改为底肥追肥相结合,按底、追比7∶3 的数量,在拔节期追施钾肥(可以和氮肥混合同时施用),试验证明,这种“前钾后移”施肥方法可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增加千粒重(2g以上),有良好增产效果,有试验报道,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7.4kg/亩),增产效果可达10%以上。

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常用的小麦生育中后期补充磷、钾的施肥措施,超高产小麦也很适用,有试验报道,在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抽穗扬花和灌浆期连续几次喷洒磷酸二氢钾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三)增施粗肥

超高产小麦,如果秸秆还田和增施粗肥,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般可满足小麦生育的需要,但在一些基础肥力较差的麦田,要重视补充微肥,据试验,在河南省潮土、褐土区,微肥施用效果顺序是锌>铜>锰>铁>钼和硼。因此,多数超高产麦都用锌肥做底肥(1.5kg/亩)。

三、超高产麦田灌水

麦田灌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当年的降水状况,土壤保水性能、施肥和小麦产量的不同,对任何一块高产麦田都需要根据当年情况确定合理灌水时期和数量。

要做到合理灌水,必须了解小麦的耗水规律和当时的土壤含水量。据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多年研究.麦田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80%为宜,下降到40%~55%就产生轻度水分胁迫,高产麦田土壤含水量最低维持在60%。目前公认的高产麦田的优化灌水方案是:底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拔节后为小麦耗水的关键时期。对于越冬水(封冻水)各地有不同的试验结果,是否浇越冬水,要根据底墒状况和苗情而定。在正常年份,一次灌水以拔节一孕穗期效果最好,两次灌水拔节和扬花期为宜。同时,灌水必须与追肥相配合。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种类繁多,超高产麦田病虫为害更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小麦高产良种对病虫害的综合抗性较差。在选育高产小麦新品种时,多偏重是否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以及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而对其他病虫害,只要是易于防治的,往往不求全责备,故其综合抗性较差,致使病虫害发生较重。二是小麦高产田中前茬作物遗留的秸秆未经充分腐熟而且不能掩入土壤的深层。不少地方只提倡秸秆还田,不注意深埋盖严灭菌。未经高温堆沤或牲畜过腹还田的秸秆,携带有较多的病原菌,易造成病菌传播。三是病原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化或病虫抗药性增加。四是在肥水充足和群体较大的条件下,高产麦田小气候恶化,株间光照不足,湿度较大,通风不良,有利于大多数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以纹枯病为例,以往并不威胁小麦生产,但在高产超高产麦田成了严重的病害。

通过系统监测和大面积普查,确定超高产麦田主要病虫害为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蚜虫等,其他病虫害如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黑穗病、黏虫、吸浆虫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为害。所以在夺取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尤其是要搞好病虫测报和化学防治,控制病虫为害,确保高产稳产。

超高产麦田各阶段应注意监控或防治的病虫害如下。

小麦播种前:应注意一些种传的危险性病虫害如腥黑穗病、全蚀病(可通过植物检疫来控制其随小麦种子的传播)及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可通过选用相应的抗病虫品种加以控制)等的防治。

小麦播种期:通过土壤、植物残体和田间杂草进行传播的病虫害有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地下害虫等;种传、土传以及苗期传播的病虫害有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锈病、病毒病、地下害虫、蚜虫等。

小麦苗期(返青拔节):要加强对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红蜘蛛以及传播病毒病的蚜虫和灰飞虱的监测及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点片发生期,控制或推迟其发生为害。

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注意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黑胚病、蚜虫、黏虫、麦叶蜂、吸浆虫等。

超高产麦田必须把病虫为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为此,搞好监测预报,及时防治,把病虫消灭在始发阶段,达到一生全程保健,是超高产小麦栽培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小麦生育阶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高产超高产麦田防治病虫应着重抓好4个关键时期:①切实搞好土壤处理,目前药物用辛硫磷拌干土在犁地前撒施。②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目前多数包衣剂以防治地下害虫药物为主,对某些病害发生较严重的地块,如全蚀病要用全蚀净拌种。如果采用以防病为主的包衣剂或药物拌种,则必须进行土壤处理,抑制地下害虫为害。③返青起身期重点防治纹枯病,此期喷洒三唑酮或井冈霉素可有效防治纹枯病,对后期的白粉病、锈病及叶枯病防治也有一定作用。在纹枯病严重的地块和品种,应当在第一次喷药后隔7~10天再喷一次。如有红蜘蛛发生,要同时喷洒治虫药物。④抽穗扬花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目前主要采用混合药物同时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和蚜虫、吸浆虫等,主要药物有三唑酮、多菌灵、抗蚜威、吡虫啉等,按用药量要求混合成药液在抽齐穗至扬花30%左右及时喷洒,尤其遇阴天湿度大,赤霉病易发生,必须掌握用药时期,及时防治,不能错过日期。为了增加小麦生育后期营养元素,也可以在药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0.2%浓度)或尿素(1.5%~2%浓度)叶面喷洒。

进入灌浆之后,蚜虫会多次发生,为害很大,因此,要密切关注田间蚜虫发生情况,及时喷药,多次喷药,不能疏忽大意。

第六节 中耕除草

超高产麦田的田间管理与一般中高产麦田基本相同,除了上述的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外,还应当搞好中耕锄草,目前这是麦田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产麦田由于肥水充足,杂草也长势繁茂,农民多采用除草剂消灭杂草,人工中耕除草愈来愈少。超高产麦田应当采用人工中耕除草,特别是浇水之后必须中耕,打破表土板结,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最好在冬前和返青拔节期进行两次中耕。

超高产麦田预防倒伏是重要环节。预防倒伏是一项综合技术,要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掌握好播量播期,控制好底肥用量。如果以上几项未能完全达到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抗倒措施,较常见的技术有两项:一是在冬前、返青起身化控采用15%多效唑每亩30~50g,对水50kg均匀喷雾,或用50%矮壮素水剂500倍液40kg,均匀喷洒,抑制麦苗生长过快,预防旺长。二是冬前镇压,对有旺长趋势麦田于小麦5~6叶期进行镇压,有良好效果。

为提高小麦粒重,市场上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洒。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国麦中心)不同年份试验,各种生长调节剂在不同年份的效果很不一致,基本趋势是在灌浆期气候条件不好的年份,调节剂增粒重效果较好,气候条件较好年份,调节剂效果不明显,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辅助增产技术。

【高产案例】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752.46 kg

2015年6月6日,在济源市梨林镇前荣村,省科技厅组织对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千亩示范方进行了机收实打验收。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尹钧宣布:经三个机收点实打测产,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752.46kg,打破了我国千亩示范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纪录。

小麦按品质可分为强筋、中筋、弱筋3种。强筋适合做面包,中筋适合做馒头、面条,弱筋适合做饼干。据“郑麦7698”的育种人、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胡琳博士介绍,“郑麦7698”是兼具高产与优质强筋特性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在商丘市梁园区岳庄村15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56kg,此次千亩方平均亩产达到了752kg,在小面积和大面积示范中均刷新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纪录,表明我省优质强筋小麦遗传改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真是想不到,一亩地播种25斤(12.5kg)的‘郑麦7698’,比其他小麦一亩地播40斤(20kg)的产量还高!”在实打验收现场,前荣村村民高孝英兴奋地说,她家种了18亩地,每亩要比过去种其他小麦多产三四百斤(一二百千克)。

据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成冬梅研究员介绍,该院为发展济源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引入了“郑麦7698”。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品种适宜在济源市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