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五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五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所属图书:主要设施蔬菜生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孙茜;王娟娟;潘阳;马广源;张姗姗;张家齐;李万贵;赵美霞;冷杨;于建慧 出版时间:2015-07
字号:

五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一)猝倒病

1 症状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辣(甜)椒苗期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椒苗初感病时秧苗成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干枯成线状。

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

3 生态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椒玛索、红英达、红世纪、方舟、冀研系列等品种。

◎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用化肥用量,避免烧苗。

◎ 或采用配制好的营养块育苗方法。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是防控病害发生的关键。浇水也是关键,要降低棚室湿度。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

4 药剂防治

◎ 种子药剂包衣:选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3~4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苗期病害。

◎ 苗床土药剂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20克和2.5%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用这样的土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

◎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

(二)疫病

1 症状 疫病是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染的病害。辣(甜)椒均可普遍感病。茎秆、果实、叶片都能感病。感病后茎秆节间处或根基部呈黑褐色腐烂症状,干枯茎秆长出白色霉状物。幼苗茎秆枯干死亡常称为茎基腐病,棚室或空气湿度大时感病部位表面会长出少量稀疏白色霉层。叶片染病,从叶边缘开始,初期有不定形水浸状暗绿色、黄绿色直至暗褐色大块病斑。病重时叶片腐烂、整株枯死。果实感病大多从果蒂开始,初期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软果。后期果实变褐绿色水浸状圆形大病斑。

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辣(甜)椒可以安全越冬栽培,病菌可以周年侵染,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极易发病。保护地棚室内空气湿度越大、浇水过量,叶面有水珠或露水是病菌萌发游动侵入的有利条件。定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排水不良,积水地块发病重,病害流行快。

3 生态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如玛索、迅驰、世纪红、康大系列、红英达、方舟、冀研系列等。

◎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注意排水,控制湿度是关键。设施栽培的辣(甜)椒应采用膜下渗浇小水或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

◎ 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即放湿气,尽快进行湿度置换,增加通风透光性能。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

4 药剂防治

预防为主,移栽棚室缓苗后预防可采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克药对水60升),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双炔酰菌胺悬建议采用辣(甜)椒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浮剂1000倍液,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全面喷药,并及时清除病叶带出棚外烧毁。

◎ 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加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800倍液一起喷施。或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交替间隔喷施。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62.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700倍液等喷施。

(三)灰霉病

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病菌从开花后雌花的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

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18~23℃,相对湿度90%以上低温、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过量造成碱性土壤缺钙,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

3 生态防治

◎ 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保护地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

◎ 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亦需严格控制灌水,严防过量。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尽快进行湿度置换,降湿提温有利于番茄生长。

◎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清除集中烧毁和深埋。

◎ 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

4 药剂防治

◎ 喷雾施药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40%嘧霉建议采用辣(甜)椒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环胺水分散粒剂(瑞镇)1200倍液,或50%咯菌腈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

(四)病毒病

1 症状 病毒病的感病症状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多种。生产中常见的主要为花叶,出现病症时,叶片叶脉稍透明,叶色深浅不一,形成斑驳花叶,但植株没有明显畸形或矮化。重症时叶片除有斑驳花叶外,叶片凹凸不平,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黄化症状的感病叶片明显变黄,容易出现落叶落花现象。坏死症,植株叶片或枝条组织出现坏死斑。畸形症,植株整株变形,叶片变成线形蕨叶,植株矮小分支多。果实有坏死条纹和畸形果。有些感病植株的症状是复合发生,一株多症的现象很普遍。

2 发病原因 病毒是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只能靠冬季尚还生存、种植的蔬菜、多年生杂草等作寄主存活越冬。翌年存活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农事活动传染。蚜虫取食传播,是病害发展蔓延的主要传毒渠道。高温干旱适合病毒病发生增殖,有利于蚜虫繁殖和传毒。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和紧邻十字花科留种田的地块发病重。

3 生态防治

◎ 防治病毒病铲除传毒媒介是非常关键中的关键。

◎ 彻底铲除田间杂草和周围越冬存活的蔬菜老根,尽量远离十字花科制种田。

◎ 引进选用较抗病或耐病品种,如甜椒冀研12号、冀研13号等系列,先辣系列,红罗丹、玛索、索菲娅、冀星7号及湘杂系列等。

◎ 增施有机肥,培育大龄苗、粗壮苗,加强中耕,及时灭蚜,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毒能力是关键。

◎ 秋延后种植除要适当晚播避开蚜虫迁飞时机外,最好在育苗时加防虫网,采用两网一膜(即防虫网、遮阳网、棚膜)来降低棚温和蚜虫、白粉虱、蓟马的为害,加防虫网是设施蔬菜棚室最有效阻断传毒媒介的措施。没有条件的地方夏季育苗可采用小规模的小拱棚防虫网,利用蚜虫忌避性可采用银灰膜避蚜。

◎ 露地种植田可以采用间作套种一些高秆作物遮阴降温,如与玉米套种。

◎ 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性,悬挂黄板诱蚜。

4 药剂防治

◎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而后清水冲洗催芽播种。

◎ 灌根用药(懒汉灌根施药法):用强内吸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次性防治,持效期可长达25~30天。在移栽前2~3天,也可用35%噻虫嗪悬浮剂1500~2500倍液(或15升水加10毫升药剂)喷淋幼苗。使药液除喷叶片以外还要渗透到土壤中。平均1平方米苗床喷药液2千克左右有很好治虫预防病毒病作用。

◎ 喷施用药:可选用35%噻虫嗪悬浮剂25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灭蚜。苗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炭疽病

1 症状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侵染叶片、幼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炭疽病典型病斑为圆形,初呈浅灰色。幼苗期发病,近地面部位变黄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致使幼苗折倒。辣(甜)椒生长时期棚室高湿条件下病斑呈圆形,稍凹陷,初期浅绿色,后期暗褐色,病斑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辣椒病果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淡灰色,近圆形轮纹斑。重症后期病果感病处黑褐色干枯。

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于植株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7℃,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高,多雨或浇大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氮肥过量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流行。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使病害流行。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应引起高度重视,提早预防。

3 生态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抗病品种是既抗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救治办法。

◎ 重病地块轮作倒茬。可以与葫芦科或豆科蔬菜进行2~3年的轮作。

◎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放湿气。设施栽培建议地膜覆盖,沟灌或滴灌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枝、采收等易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

4 药剂防治

◎ 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对水150毫升对种子进行杀菌种子处理。

因病害有潜伏期,发病后防不胜防。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 种子进行温汤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 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参照疫病苗床土消毒配方方法)。

◎ 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前期灌根系统性预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加收米)6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势克) 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10天防治1次。

(六)白粉病

1 症状 辣(甜)椒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圆形霉状物粉斑点,从下部叶片先开始染病,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感染后叶面会有一层白色霉层。发病后期感病部位白色霉层呈灰褐色,叶片发黄坏死。

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越冬栽培的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易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

3 生态防治

◎ 选用抗白粉的优良品种,一般选用的品种有先辣3号、先辣5号、玛索、皖椒系列、冀研等系列。

◎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 棚室应及时进行硫磺熏蒸灭菌和地表药剂处理。

4 药剂防治

◎ 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施药有非常好的效果,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整体解决防控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治疗防治药剂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喷施。

(七)菌核病

1 症状 辣(甜)椒菌核病在重茬地、老菜区发生比新菜区要严重。整个生长期均可以发病。成株期发生较多,各部位均有感病现象。先从主干茎基部或侧根侵染,呈褐色水浸状凹陷;主干病茎表面易破裂,湿度大时,皮层霉烂;叶片染病呈水浸状大块病斑,偶有轮纹,易脱落;感病后期病部凹陷,病株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

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田间或棚室保护地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冬。春天子囊孢子随气流、伤口、叶孔侵入,也可由萌发的子囊孢子芽管穿过叶片表皮细胞间隙直接侵入,适宜发病温度为16~20℃,早春低温高湿、连阴天、多雾天气发病重。

3 生态防治

◎ 保护地栽培地膜覆盖,阻止病菌出土,尽早排湿、保温。

◎ 摘除老叶,净化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烧毁。

4 药剂防治

◎ 土壤表面药剂处理每100千克土加入2.5%咯菌腈10毫升,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20克拌均匀撒在育茄苗床上,或药液封闭土壤表面。

◎ 喷雾施药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预防,或50%咯菌腈可湿性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整体保健性防控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粉剂3000倍液,或40%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62%咯菌腈·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

(八)疮痂病

1 症状 辣(甜)椒在苗期、生长、结果盛期均可感染疮痂病。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在叶片上形成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剖开茎秆可见茎内褐变,向上下两边扩展。感病后期茎秆基部皮层腐烂。秆内中空病斑下陷或纵裂开。潮湿条件下病茎和叶柄会有溢出菌脓,重症时会全株枯死。叶片染病病斑边缘退绿,病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斑点,黑绿色至黄褐色。果实染病可见果面隆起的白色圆点。病斑融合连在一起可形成较大隆起的疙瘩。疮痂病可以引起叶片脱落。不同的季节和栽培条件疮痂病的发生症状不尽相同。早春移栽及整枝打杈和高湿环境会造成枝茎和叶片感病。夏播多雨季节,有喷灌的大棚和温室,果实易感病。近年来国外引进品种发生较重。

2 发病原因 辣(甜)椒疮痂病是细菌性病害。病菌侵染幼苗、茎秆至幼果及结果盛期均可感染疮痂病。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包括整枝打杈时损伤的叶片、枝干和移栽时的幼根。也可从幼嫩的果实表皮直接侵入。由于种子可以带菌,其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和鲜果的调运;近距离传播靠雨水和灌溉。保护地大水漫灌会使病害扩大蔓延,人工农事操作接触病菌、溅水也会传播。长时间结露和暴雨天气发病重。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

3 生态防治

◎ 清理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打杈等操作。

◎ 种子消毒可以温水浸种;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48~72小时。

4 药剂防治

◎ 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药液浸种2小时。

◎ 预防疮痂病初期可选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用硫酸铜每亩3~4千克撒施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疮痂病。30%DT杀菌剂50倍液;新植霉素或链霉素30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DT米)500~600倍液;或脂铜粉尘每亩1千克。对于真细菌混合发生的现象,建议采用“阿加”组合喷防即嘧菌酯+春雷王铜早期混合施药预防效果良好。

(九)线虫病

1 症状 线虫病菜农俗称“根上长痘豆”的病或称根上长疙瘩的病。其主要为害植株根部或须根。根部受害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感病部位会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藏其中。地上植株会因发病致使生长衰弱,中午时分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并逐渐枯黄。

2 发病原因 此虫生存在5~30厘米的土层之中。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借病土、病苗、灌溉水传播可在土中存活1~3年。线虫在条件适宜时由寄生在须根上的瘤状物,即虫瘿或越冬卵,孵化形成幼虫后在土壤中移动到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点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称根结。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一般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也适合线虫的生存和为害。我国南方温湿环境发生较为普遍。随着北方深冬季设施蔬菜种植辣(甜)椒面积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越冬保护地栽培辣(甜)椒给线虫越冬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连茬、重茬的种植棚室辣(甜)椒,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越冬栽培辣(甜)椒的产区,茄科作物连作重茬,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冬季辣(甜)椒生产和效益。

3 生态防治

◎ 无虫土育苗。选大田土或没有病虫的土壤与不带病残体的腐熟有机肥6∶4比例混均,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毫升1.8%阿维菌素混均用于育苗,生产中有采用阿维菌素发酵产生的剩渣与混合菌肥施用病菌田间的效果不错。

◎ 生物氮反应堆法处理棚室土壤:生物氮也叫石灰氮。其学名叫氰氨化钙。其原理是氰氨化钙遇水分解后所生成的气体单氰胺和液体双氰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有广谱性杀灭作用。氰氨化钙分解的中间产物单氰胺和双氰胺最终可进一步生成尿素,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的优点。

使用方法:前茬蔬菜拔秧前5~7天浇1次水,拔秧后将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农作物碎秸秆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立即将60~80千克/亩的氰氨化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旋耕土壤10厘米使其混合均匀,再浇1次水,覆盖地膜,高温闷棚7~15天,然后揭去地膜,放风7~10天后可做垄定植。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注意增施磷钾和生物菌肥。

4 药剂防治

◎ 处理土壤:定植前沟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2千克/亩,施后覆土、洒水封闭盖膜一周后松土定植。或10%施立清颗粒剂2~3千克/亩,沟施用药。或40%辛硫磷乳油2千克+1.8%阿维菌素200克混施穴灌处理穴灌。注意穴施噻唑膦颗粒剂时剂量要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