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甜瓜生理性病害防治
(一)缺氮黄化症
1 症状 从下位叶到上位叶逐渐变黄;开始叶脉间黄化,叶脉凸出可见,全株矮小,长势弱,茎细果实多数为小头果。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2 发病原因 前作施用有机肥少,土壤含氮量低;施用了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分解时夺取土壤中的氮;土壤保肥能力差浇水或露地栽培氮易被雨水淋失;砂土、砂壤土,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常缺氮;低温期以有机肥为主时肥料分解慢,氮一时供应不足。
3 救治方法 在出现缺氮症状时,可施用速效水溶性冲施高氮肥,也可叶面喷施氮肥溶液;施用氮肥时应注意,结果株平均每株吸收氮为5克,施肥基准应为12克;甜瓜吸收氮的高峰期是在授粉后2周,以后迅速下降,施底肥时应注意;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地力;低温期施肥在早施的同时应配合速效肥;生长发育后期注意少施或不施,以确保产品品质。
(二)缺磷症
1 症状 叶色浓绿、硬化、矮化;叶片小,稍微上挺;严重时,下位叶发生不规则的褪绿斑。
2 发病原因 注意症状出现的时期,由于温度低,即使土壤中磷素充足,也难以吸收,易出现缺磷症状;在生育初期,叶色为浓绿,且叶片小,缺磷的可能性大;甜瓜对磷的吸收高峰是在果实膨大后期,所以在生育初期磷的有效供应就显得很重要。
3 救治方法 在甜瓜生育途中采取措施比较困难,因此应在定植前要计划好磷素的施用;施用磷肥应注意,每棵结瓜株磷素的吸收量一般为2克,应该按16克的基准施肥;土壤全磷含量在300毫克/1000克土以下时,除施用磷肥外,还要预先改良土壤;土壤含磷量在1500毫克/1000克以下时,施用磷肥的效果显著。甜瓜苗期特别需要磷,每立方米营养土中磷含量要达到1000~1500毫克;施用足够的优质有机肥,底施磷肥应该一次性施足。以期达到甜瓜后期生长需要。
(三)缺钾症
1 症状 钾可在植株体内移动,植株缺钾时老叶的钾就会移动到生长旺盛的新叶,从而导致老叶缺钾。在生长早期,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现象,继而叶缘枯死,随着叶片不断生长,叶向外侧卷曲;其症状品种间的差异显著。缺钙的症状首先出现在上位叶。叶缘完全变黄时多为缺钾。
2 发病原因 虽然氮钾肥在复合肥的施入量常是等同和同步的,但是钾在甜瓜中的吸收量是氮肥的1~2倍液。因此,在施入有机肥不足或补充含有氮钾的复合肥时,对连年种植地块,钾会越来越少。并发甜瓜生长后期出现缺钾现象的发生,磷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钾肥的减少。在沙性土壤栽培时易缺钾。有机肥和钾肥施用量小,满足不了生长需要时;地温低、湿度大、日照不足,阻碍了钾的吸收;施用氮肥过多,会影响对钾肥的吸收。
3 救治方法 使用足够的钾肥,特别在生育的中、后期,不可缺钾;每次施用生物钾肥有机肥料5~8千克;缺钾时也会影响铁的移动、吸收。因此补充钾肥的同时,应该补铁,二者同时进行。可用0.3%~1%硫酸钾、氯化钾喷施以期保证甜瓜品质。
(四)缺镁症
1 症状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位叶的叶脉间叶肉渐渐失绿变黄,进一步发展,除了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叶脉间均黄花;当下位叶的机能下降不能充分向上位叶输送养分时,其稍上位叶也可发生缺镁症;缺镁症状和缺钾相似,区别在于缺镁是先从叶内侧失绿,缺钾是先从叶缘开始失绿;该症状品种间发生程度、症状有差异。
2 发病原因 镁是植株体内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由于施氮肥的过量造成土壤呈酸性影响镁肥的吸收,或钙中毒造成碱性土壤也应影响镁的吸收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造成叶肉黃化现象。低温时,氮磷肥过量,有机肥的不足也是造成土壤缺镁的重要原因。根系损伤对养分的吸收量的下降,其引起最活跃叶片缺镁吸收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土壤中含镁量低的砂土、砂壤土上栽培,未施用镁肥的露地栽培的地块易发生缺镁。
3 救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肥,配方施肥非常重要,及时调试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避免低温。若缺镁,在栽培前要施足中量元素硼镁锌钙肥;注意土壤中钾、钙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水平,补镁的同时应该加补钾肥、锌肥。多施含镁、钾肥的厩肥。叶片可喷施萌帮镁钙镁、古米叶、瑞培镁、螯和镁等。
(五)缺钙症(脐腐病)
1 症状 钙素在植株体内不易转移,缺钙时新叶黄化,叶片首先是幼叶叶缘失水,继而干枯变褐。果实病斑产生于果面上,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逐步发展为深绿色或灰白色凹陷。成熟后斑点褐变不腐烂。
2 发病原因 由植株缺钙引起,虽然土壤中不缺钙离子,但是,连续多年种植甜瓜的棚室,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造成土壤盐分过高,大量的盐类肥料施用会引发缺钙现象发生。干旱时,土壤浓度浓缩,减少根系吸水,抑制钙离子的吸收,造成瓜成熟时体内糖分不均衡分布,糖转化失调,造成缺糖部位木栓化不转色的凹陷斑。结瓜节位低、长期连作,和盐渍化障碍、高温、干旱和旱涝不均的管理也是影响钙吸收量的主要原因。根群分布浅,生育中后期地温高时,易发生缺钙。
3 救治方法
◎ 适当疏瓜、根据自身植株营养条件留选茬口瓜数,防止果实不必要的钙素竞争。
◎ 合理施肥浇水,杜绝干旱和大水漫灌。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力。注意中耕松土,排水。
◎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保持土壤中均衡的水分供应。建议使用滴灌技术和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避免根系受伤害。
◎ 移栽田间后不蹲苗,促大秧、大苗,尽早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植株吸水能力。
◎ 合理使用氮肥,防止徒长和土壤盐化。
◎ 土壤盐化严重的地块,需要土壤改良,降低盐渍化程度,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有机质含量,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根系吸收钙肥的能力。(棚室栽培土壤处理,请参考线虫病高温闷棚技术)
◎ 花期前后,可以喷施绿得钙可溶性叶面肥,或古米钙可溶性叶面肥,或瑞培钙、及螯合性钙元素肥。1~2次。
(六)缺硼症
1 症状 缺硼的新叶停止生长。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显著缩短。上位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褐色,叶缘黃化并向叶缘纵深枯黄呈叶缘宽带症、果皮组织龟裂、硬化。停止生长的果实典型性症状是我们常说的网状木栓化果。
2 发病原因 硼是参与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体内的分配,缺硼时生长点坏死,花器发育不完全。新叶生长、茎与果实因生长停止,叶缘黃化并向叶缘纵深枯,大田作物改种植甜瓜后的容易缺硼。多年种植甜瓜连茬,重茬,有机肥不足的碱性土壤和砂性土壤,施用过多的石灰降低了硼的有效吸收以及干旱、浇水不当,施用钾肥过多,钾肥过剩都会造成硼缺乏。缺硼时,并不对吸收钙的量产生直接影响,但缺钙症是伴有缺硼症发生。
3 救治方法 改良土壤,多施厩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合理灌溉。及时补充硼肥,例如古米硼、瑞培硼、速乐硼、新禾硼。
(七)发酵瓜
1 症状 果实初期生长正常,逐渐瓜开始变形,果皮出现浓绿色的水浸状,果面上如出汗,用手压果面,果面柔软,果面长有褐色凹陷病斑,但不腐烂,剖开瓜果肉呈干腐褐变症。成熟期,开始转变糖分时,从瓜内开始出现水浸状,继而发酵,发出臭味,腐烂。这类果实称为心腐果。
2 发生原因 体内发酵瓜,在坐瓜后半月就开始潜伏发生,只是幼瓜含糖量低,症状不显现。随着甜瓜成熟,糖分增加,果实内部逐渐呈水浸状,伴有气体产生。气体积累,瓜体内部在水浸状态下开始发酵,继而发臭。具体原因还有待于研究和考察。仅就北方设施栽培生产现场观察看,发生后期发酵腐烂瓜的地块,与氮中毒、缺钙、土壤盐渍化程度有关。在果实内缺钙的情况下,果肉细胞间很早就开始崩坏,变成了发酵果,糖分积累减少,品质变差。过量施氮肥,会造成缺钙、镁、硼肥,会使植株体内多项微量元素缺失,甜瓜生长后期大棚夜晚温度高,会造成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不足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分布不均,糖分过快的转化加剧果肉的水浸、发酵。造成臭瓜。
3 救治方法 注意氮、钾肥的合理施用。果实膨大期,注意不要为了果实快速生长盲目的提高棚室的温度。避免为提早果实成熟,对土壤进行过于干旱的管理,植株要保持一定的生长势,促使果实膨大并推迟果实成熟,可防治发酵果的发生;发酵果,一般是在高温、干旱、根量不足、生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生的。
(八)药害瓜
1 症状 甜瓜有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之分。尤其是薄皮甜瓜,以瓜皮薄,果面光滑,脆嫩多汁等特点,广受喜爱。近些年来,生产效益非常看好。但是,就其特点在病虫害防治用药上,其光滑的瓜面和皮薄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农药使用的特殊敏感性,也决定了病害防治用药上使用复配农药品种上的用药谨慎性。
劣质喷雾器跑冒滴漏,大水滴过量淋灌式喷药会造成对叶片的灼伤现象。多种农药混配在一桶中牛奶式喷施造成的叶片变厚、变脆,叶缘微卷。大剂量多种农药混用奶状喷施会造成甜瓜的烧灼斑,过量烟熏造成的枯干叶片。喷施在幼瓜上产生的浅褐色斑点。劣质药剂混用对幼瓜果面造成的暗绿浅黑色大小不一,会产生形状不规则的烧灼斑。劣质代森锰锌或混配药品中含有锰离子的重金属离子对幼瓜果面会造成的灼伤斑块。
2 发病原因 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在瓜菜作物中对农药是最敏感的,生产中有许多瓜农,误认为使用的农药越多,对病害防治效果就越好,或一次性掺入多种农药可以对许多种病害一次性防治住。其实不然。病害的发生流行与随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不是所有病害或几种病害一起到来,农药多用些,量大些就能把病救治好了。而是需要掌握病害发生的一定规律,针对其特点进行预防与救治。甜瓜用药计量也很严格。尤其是苗期的使用浓度和药液量更应该严格掌握,机械化喷施用药需要严格计算药量和行进速度与着药量的相关性,并使雾滴均匀。不同的农药在不同的蔬菜作物上的使用计量是经过科研部门严格试验示范后才进行推广应用,施用时应尽量遵守农药包装袋上推荐使用的安全剂量。选择药品种类时,尽量选择,络合锰锌复配的药品进行病害防治。不要贪图某些药品价格便宜,而使生产的瓜果品质上受害,进而经济损失更大。
3 救治方法 受害秧苗如果没有伤害到生长点,可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快速生长。小范围的秧苗可尝试选用生长调节激素“赤霉素”喷施或施用碧护7500倍液药害调节,或云苔素喷雾(使用时参照药品说明应用)。生产中请尽量将杀菌剂和除草剂分成两个喷雾器进行操作,避免交叉药害发生。严重受害的地块,只能拔除,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