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概述

概述

所属图书:葡萄高效栽培与病虫害识别图谱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三军;宋银花;崔改泵;马广洋 出版时间:2018-01
字号:

概述

第一节 葡萄生产意义及特点

一、葡萄的用途和营养保健功能

葡萄的用途很广,除主要用于酿造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外,还大量用于鲜食,加工成葡萄干、葡萄汁、葡萄罐头等。

葡萄是人们最喜欢食用的水果之一,不仅风味优美,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成熟的葡萄果实中,一般含有15%~25%的葡萄糖和果糖,0.1%~1.5%的苹果酸、酒石酸以及少量的柠檬酸、琥珀酸、没食子酸、草酸、水杨酸等,0.15%~0.9%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钾、钙、钠、磷、锰等无机盐类。据营养学家测定,每天食用100克葡萄鲜果,可以满足人体一昼夜需要钙量的4%、镁量的1.6%、磷量的0.12%、铁量的16.4%、铜量的2.7%、锰量的16.6%。葡萄还富含维生素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1、B2、B6、B12等)、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烟酸)、肌醇。葡萄中还含有十几种氨基酸。1升鲜葡萄汁液相当于1.7升牛奶或650克牛肉、1千克鱼、300克奶酪、500克面包、3~5个鸡蛋、1.2千克马铃薯、3.5千克番茄、1.5千克苹果或梨、桃产生的热量。葡萄干中含有65%~77%的葡萄糖和果糖,每1千克葡萄干产生的热量达到13598~14225.6焦耳。

用葡萄制作的其他食品,如葡萄酒、葡萄罐头、葡萄汁、葡萄果脯和果酱等,除了含有糖或酒精外,也同样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多种有机物质。

如上述所言,葡萄及其产品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PP和肌醇。多吃葡萄、喝葡萄汁和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有益于防止贫血、肝炎、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

葡萄所含的糖分中,大多数是葡萄糖和果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因此,葡萄及其产品对预防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家证明,葡萄及其产品均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能力,红葡萄的抗病毒能力强,鲜葡萄和葡萄汁又比葡萄酒的能力强。

英国医药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国家人口死亡与饮食的关系后发现,葡萄及其产品的消费量与因心脏病死亡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食用葡萄和葡萄产品越多,死亡率就越低”。最近的研究证明,葡萄中含有类黄酮化合物,其中的槲皮酮,能够降低血小板的黏度,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葡萄干对幼儿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二、结果早,经济效益高

葡萄是结果最快的果树种类,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年栽植,二年结果,三年达到丰产,甚至在栽植的第二年,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地的产量就可以达到500千克。葡萄由于主、副梢花芽形成容易,不但结果早,而且可以达到连年丰产、稳产。葡萄的栽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极高。

三、适应性

葡萄的抗旱性、抗盐碱性比苹果、桃等果树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河滩、沙荒地、戈壁、丘陵沟坡地均可以种植葡萄。葡萄又适合于房前屋后栽植和盆栽,是发展庭院经济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果树。

第二节 我国葡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葡萄生产情况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为79.92万公顷,占世界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1.16%,位居世界第三位;产量达1366.90万吨,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14.96%。自2010年后一直居世界葡萄产量的第一位。

我国果树生产中,葡萄栽培总面积仅次于柑橘、苹果、梨和桃,占全国果树栽培总面积(1237.14万公顷)的6.46%,居于第五位。从总产量上看,仅次于苹果、柑橘、梨、桃和香蕉,葡萄总产量占全国果品总产量(15771.26万吨)的8.66%,居于全国水果产量第六位。

我国葡萄栽培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葡萄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3.16万公顷增长为2015年的79.92万公顷,年平均增长率为9.91%,葡萄生产产量由1980年的11万吨增长为2015年的1366.90万吨,总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面积的增长幅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5.15%。尤其是2000年以来,总产量由328.2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1155.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6%。

二、区域布局

从我国葡萄种植的布局来看,我国葡萄的主要种植区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河北、陕西、山东和辽宁等省区。新疆一直是我国葡萄种植大省(区),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2013年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面积的20.3%,产量持续增长。山东、河北等环渤海地区葡萄生产产量仅次于新疆,都是我国葡萄生产大省,2013年山东、河北两地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葡萄面积的5.58%和11.4%,此时全国葡萄种植依然集中在新疆、河北和山东三省,但种植面积和生产产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重庆、陕西等中部地区以及湖南、浙江、广西等南方省份葡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四川、云南等省葡萄产量与面积持续增长,2012年云南省葡萄种植面积有大幅度增长,居全国第9位,2013年继续保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葡萄生产规模有明显地西迁、南移的发展趋势。

鲜食葡萄栽培面积较多的省区主要有新疆、辽宁、陕西、山东、河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称广西)、云南、湖南、湖北,上述9个省区鲜食葡萄栽培总面积占全国鲜食葡萄栽培总面积的近70%,反映出近年来鲜食葡萄栽培区域正逐渐向华中(湖南、湖北)和西南各省区(如云南、广西、四川)扩展。

三、品种结构

我国葡萄栽培主要以鲜食为主,其中鲜食葡萄栽培面积约占80%,酿酒葡萄约占15%,制干葡萄约占5%。从鲜食葡萄品种构成上看,巨峰、京亚、藤稔和夏黑等欧美杂种品种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主栽鲜食葡萄品种。其中,巨峰仍然是鲜食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我国育成的欧美杂种品种京亚和户太8号也有较大的栽培面积。近年来,夏黑、金手指和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欧亚种品种以红地球、无核白、玫瑰香、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等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云南、陕西、甘肃、新疆、湖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等省区,单品种栽培面积均在4万亩以上,其中红地球占20%以上。

四、发展趋势

(一)栽培面积与区域布局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产业布局逐步趋于集中。

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非适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而优势生态区及我国南方经济效益较高地区的栽培面积稳定增加。其中环渤海湾产区、新疆产区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等三大产区栽培面积占全国栽培总面积的60%以上。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目前基本形成西北干旱产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环渤海湾产区、黄河中下游产区、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及以吉林长白山为核心的山葡萄产区等相对集中的栽培区域。

自2001年以来,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产业布局逐步趋于集中,但2013年和2014年由于酿酒葡萄收购价格偏低导致2014年部分酿酒葡萄产区出现毁园现象。

2015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略有增加,但酿酒葡萄栽培面积将有所减少,产量将继续稳步增加,产业布局更加趋于集中,其中环渤海湾产区、新疆产区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等优势产区面积仍占绝对优势,而经济效益好的以江浙为核心的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面积继续较快增加。

(二)栽培模式

栽培模式多样化是我国目前葡萄产业的重要特点。栽培方式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现代高效农业栽培模式,如设施栽培、有机栽培、休闲观光高效栽培等多种模式。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延长了果品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设施葡萄面积已经达200余万亩,占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的20%左右,涉及促早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等多种模式。其中避雨栽培面积最大,主要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方葡萄产区,面积达150万亩左右;促早栽培面积其次,超过50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渤海湾葡萄产区及东北地区,近几年西北及新疆促早栽培面积增加较快;延迟栽培发展迅速,面积已达3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产区的甘肃等地。

2015年葡萄栽培模式多样化更加突出,受经济效益驱动,设施栽培、有机栽培、休闲观光高效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等模式栽培面积将快速增加。

(三)品种结构

鲜食葡萄中,巨峰、红地球、玫瑰香、藤稔、夏黑无核、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等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而且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火焰无核、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等品种以及刺葡萄优良单系也发展很快。今后,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品种多样性将继续加强。鲜食品种中巨峰系优良品种(如夏黑无核和阳光玫瑰等)、红地球、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品种面积和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