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细胸金针虫(Narrow-Necked Click Beetle)
(四)细胸金针虫(Narrow-Necked Click Beetle)
细胸金针虫(
【为害状】
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也可为害豆类、薯类、甜菜、棉花、瓜类和苜蓿等。主要为害幼芽和种子,可咬食刚出土的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也可蛀入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和幼苗根内取食,蛀成孔洞,被害株后期干枯而死亡。
【形态特征】(图3-13,图3-14)
图3-13 细胸金针虫(左:成虫;右:蛹)
成虫体长8~9mm,宽约2.5mm,体细长,背面扁平,密生暗褐色细绒短毛。头、胸部棕黑色;鞘翅、触角、足棕红色,光亮。唇基不分裂。触角着生于复眼前缘,被额分开;触角细短,向后不达前胸后缘;第1节粗大,第2节稍长于第3节,自第4节起呈锯齿状,末节圆锥形。前胸背板长稍大于宽,基部与鞘翅等宽,侧边很窄,中部之前向下弯曲,直抵复眼下缘;后角尖锐,伸向斜后方,顶端略上翘;表面拱凸,刻点深密。小盾片略似心脏形,覆毛极密。鞘翅狭长,至端部稍缢尖。各足跗节1~4节渐短,爪单齿式。卵乳白色,球形,直径0.5~1.0mm。老熟幼虫长20~25mm,宽约1.5mm,淡黄色,体细长圆筒形,有光泽。头扁平,口部深褐色。腹部第1~8节略等长。尾节圆锥
图3-14 细胸金针虫(幼虫)
【生活习性】
细胸金针虫多2年完成1代,也有的1年或3~4年1代。2年1代者,第1年以幼虫,第2年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在土中20~40cm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出土,为害返青麦苗或早播作物,4~5月为害最盛,成虫期较长,有世代重叠现象。在东北及甘肃主要为害春小麦,末龄幼虫在6~8月化蛹,蛹期10余天,羽化的成虫即在土中越冬,部分幼虫9~10月为害秋播麦苗,11月下旬越冬。成虫在3月开始出土活动,交配后将卵产在3~7cm土中,每头雌虫可产卵30~35粒。卵期19~36天。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
幼虫耐低温,故春季上升为害早,秋季下降迟。喜钻蛀及转株为害。在土温17℃,含水量15%活动最适,喜于偏碱性潮湿土壤,在春雨多的年份发生重。
【防治要点】
参考沟金针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