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所属图书: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诊断原色生态图谱 作者:陈立群;钟建龙;崔改泵;马广洋 出版时间:2018-06
字号: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第一节 果树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苗期病害

(一)立枯病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株停止生长,叶片失水,萎蔫下垂。以后病斑绕茎一周扩展,缢缩、干枯,根部变黑直立枯死。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褐色菌丝体和土粒状菌核。

2.病原

幼苗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

3.发病特点

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为害。病菌可借雨水、农具等传播。苗床高湿,播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条件差,均有利于发病。

4.防控技术

(1)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

(2) 实行轮作,合理密植。

(3) 盆栽植株,雨后要排出盆中积水。

(4) 定植后每隔10d喷施1次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控。

(二)猝倒病

1.症状识别

幼苗猝倒病

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斑,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并凹陷缢缩。病斑迅速绕茎基部一周,幼苗倒伏,幼叶依然保持绿色。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当土壤湿度较高时,病苗及附近土表常有白色絮状物出现,即菌丝体。

2.病原

由多种真菌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病菌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3.发病特点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也可由带菌的播种土和种子传播,引起幼苗发病和蔓延。育苗土湿度大、播种过密,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或重复使用病土,发病严重。

4.防控技术

(1) 选择排水较好、通风透光的地段育苗。

(2) 苗期要控制浇水量,土壤不宜过湿,播种不宜过密。

(3) 病害严重的地区,避免连作,或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喷施,用塑料布覆盖7d左右,1周后方可播种。

(4) 发病初期,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0%乙磷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二、根部病害

(一)根癌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发生于植株主干基部,有时也发生于根颈或侧根上。发病初期病部产生乳白色或肉色肿瘤,逐渐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圆球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龟裂。根系发育不良,细根极少,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落,甚至全株枯死。

根癌病

2.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ns(Smith et Towns) Conn.,属细菌界,薄壁菌门、土壤杆菌属细菌。

3.发病特点

病菌在寄主癌瘤组织皮层内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癌瘤组织在土壤中存活几个月到1年左右。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侵入后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大量分生组织,从而形成癌瘤。苗木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呈碱性而潮湿的土壤,伤口多的寄主,发病严重。

4.防控技术

(1) 严格检疫,有肿瘤的苗木必须集中销毁。

(2) 苗木栽种前用1%硫酸铜液浸5min,用水洗净后栽植。

(3) 挖除病根后,周围的土壤用硫磺粉50~100g/m2消毒。

(4) 苗圃应设在无根癌病的地区,如病区可实行2年以上轮作。

(二)根结线虫病

果树根结线虫病种类很多,常危害果树根部及球茎等,导致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发黄,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萎蔫枯死。

1.症状识别

根结线虫病

线虫为害根部,在幼根上产生许多小根结,长大后似绿豆大小,近圆形,上生有细根毛。地上部长势衰弱,新生叶片尖、缘皱缩,呈黄白色,后渐变枯黄,提早落叶,严重者全株死亡。

2.病原

有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 Chitwood等。属动物界,线虫门,根结线虫属。可为害多种蔬菜、果树及观赏果树。

3.发病特点

以卵和幼虫在根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土壤中幼虫开始侵染新的须根,并借土壤、灌溉水等不断传播、繁殖、危害。

4.防控技术

(1) 加强检疫,勿栽植带线虫的苗木。

(2) 发现病根及时处理,在病株周围穴施或沟施98%棉隆微粒剂30~40g/m2 ,或施用10%福气多颗粒剂2kg/667m2 ,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灌根,用药后盖土。

(3) 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紫花地丁等野生寄主,减少病源。

(三) 白纹羽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树根部和根颈部。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织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病斑。以后病部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出。后期病部组织干缩纵裂,木质部枯朽,表面有白色柔嫩的根状菌索缠绕,后转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树势衰弱,叶片自上而下变黄凋萎,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枯死。

2.病原

树木白纹羽病

褐座坚壳菌 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属子囊菌亚门、褐座坚壳属。可为害多种果树及观赏果树。

3.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核和菌索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当菌丝体接触到寄主果树时,菌丝体即从根部表面皮孔侵入。根部死亡后,菌丝穿出皮层,在表面缠结成白色或灰褐色菌索。菌索可以蔓延到根际土壤中,或铺展在树干基部土表。一般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8月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停止发生。

4.防控技术

(1) 严格实行苗木检疫制度,对可疑苗木用1∶1∶100倍波尔多液浸根1 h,或用1%硫酸铜液浸根3 h,或用2%石灰水浸根0.5 h,浸后用清水洗净栽植。

(2) 选用无菌土壤和肥料栽培。

(3) 重病区应实行轮作。

(4) 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提高植株抗病力。

(5) 轻病株应刮去病部腐烂变色的组织或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对伤面可用70%酒精消毒,然后再涂以5%硫酸铜。亦可在病穴内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防控。对重病株应及时挖除,集中销毁,并用20%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第二节 果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果树根部害虫又称地下害虫,是指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以成、幼 (若) 虫为害果树的地下部分 (如种子、地下茎、根等) 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造成死株缺苗,是果树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我国已知地下害虫320多种,主要包括地老虎类、蝼蛄类、蛴螬类、金针虫类、蟋蟀类、地蛆类。

一、地老虎类

地老虎属鱗翅目,夜蛾科,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为害果树严重的有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大地老虎A. tokionis和黄地老虎A. segetum等。其中小地老虎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百合科蔬菜、果树、花卉、苗木等100 多种果树。地老虎低龄幼虫昼夜活动,取食子叶、嫩叶和嫩茎,3龄后昼伏夜出,可咬断近地面的嫩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1.形态识别

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成虫

黄地老虎成虫

2.防控技术

(1) 设置灭虫灯,或糖酒醋毒液诱杀成虫。

(2) 清除苗圃杂草,减少着卵量及恶化低龄幼虫食料条件。

(3) 泡桐树叶诱集,或清晨于断苗周围人工捕杀幼虫。

(4) 在低龄幼虫期,叶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控3龄后的幼虫用青草拌90%晶体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二、蝼蛄类

蝼蛄,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常见的有东方蝼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华北蝼蛄G. unispina Saussure两种。东方嵝蛄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为多。华北蝼蛄主要分布于北方。蝼蛄食性很杂,为害菊花、一串红、翠菊等多种花卉和草坪草。以成虫、若虫在土中为害多种果树种子、幼根、幼苗、茎、块根,块茎,被害处呈乱麻状。此外,蝼蛄在表土层活动时,造成纵横隧道,拱倒幼苗,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萎,造成缺苗断垄。

1.形态识别

东方蝼蛄成虫

华北蝼蛄成虫

2.防控技术

(1) 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减少蝼蛄产卵机会。

(2) 灯光诱杀成虫。在闷热天气或雨前的夜晚在19:00—22:00时开灯诱杀。

(3) 鲜草或鲜马粪诱杀。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20 m左右挖一小土坑,将鲜草、马粪放入坑内,次日清晨捕杀,或施药毒杀。

(4) 毒饵诱杀。用炒香的麦麸、豆饼等加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拌匀,于傍晚撒施,诱杀成虫及若虫。

(5) 在蝼蛄产卵盛期,挖产卵洞 (洞口下5~10 cm) 捕杀卵及成虫。

(6) 灌药毒杀。在受害植株根际或苗床浇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毒杀成虫和若虫。

三、金龟甲类(蛴螬类)

金龟甲类害虫的幼虫统称蛴螬,属鞘翅目,鳃金龟科。为害果树严重的有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黑绒鳃金龟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等。金龟甲类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成虫咬食樱花、梅花、桃花、海棠、月季、木槿、金橘、榆、刺槐、唐菖蒲、大丽花、杨、柳、柿、葡萄、桑等果树叶片,造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食尽叶片,仅剩叶柄。或将花瓣、雄蕊、雌蕊吃光。幼虫咬食果树根部,影响果树正常生长,甚至枯萎。

1.形态识别

铜绿丽金龟

黑绒鳃金龟

2.防控技术

(1) 人工捕杀,或设置灭虫灯诱杀成虫。

(2) 深耕土壤,促进幼虫、蛹、成虫死亡。

(3) 成虫为害期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用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在幼苗生长期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拌于豆饼、油饼上,撒施于土穴 (沟) 中,诱杀幼虫。是用3%辛硫磷颗粒剂施于土中,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杀幼虫。

四、叩头甲类(金针虫类)

叩头甲类害虫的幼虫统称金针虫,俗名铁丝虫。在我国为害果树的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两种。细胸金针虫分布广泛,主要是幼虫咬食果树的种子和幼芽,也能咬食幼茎,受害部分不完全被咬断,切口不整齐。幼苗长大后,便蛀入根茎内取食,也能蛀入大粒种子及薯块内为害,被害严重时,果树逐渐枯黄而死。

1.形态识别

沟叩头甲

细胸叩头甲

2.防控技术

(1) 成虫盛发期,在田埂上堆青草,诱集成虫,清晨捕杀。

(2) 冬季翻地灭幼虫。

(3) 用3%辛硫磷颗粒剂施于土中,或用40%辛硫磷乳油对水灌根杀灭幼虫。

(4) 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1 份,拌和豆饼碎渣、麦麸等16份,制成毒饵,用量为15~25 kg/hm2

五、蟋蟀类

蟋蟀类属直翅目,蟋蟀科。以大蟋蟀分布较广,为害严重。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多种果树幼苗,是重要的苗圃害虫。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40~50mm,黄褐色或暗褐色,头较前胸宽。前胸背板中央有1纵线,其两侧各有1个颜色较浅的楔形斑块。后足胫节具2列4~5个刺状突起。若虫外形与成虫相似。

大蟋蟀

2.发生特点

1年1代,以3~5龄若虫在洞内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6—7月成虫盛发,9月开始出现若虫,12月初若虫开始越冬。大蟋蟀为穴居昆虫,昼伏夜出,常在洞口附近觅食,除就地取食外,常将嫩茎切断拖回洞中。通常5~7d才出穴1次,但在交尾盛期外出较频繁,晴天闷热无风或久雨初晴的夜晚,出穴最多。此虫多发生于沙壤土,沙土,植被稀疏或裸露、阳光充足的休闲地,荒芜地或全垦林地等,潮湿壤土或黏土很少发生。

3.防控技术

(1) 毒饵诱杀。用敌百虫、辛硫磷等拌炒过的米糠、麦麸或炒后捣碎的花生壳,或切碎的蔬菜叶,施于其洞口附近,或直接放在苗圃的株行间,诱杀成虫或若虫。用毒饵诱杀,在播种前或者苗木出土前进行,效果较好。

(2) 白天寻找大蟋蟀洞穴,拨开洞口封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灭虫灵乳油2000~3000倍液灌入洞内,使其爬出或死于洞中。

六、地蛆类

地蛆又名根蛆,是对为害果树地下部分蝇类幼虫的统称。国内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有种蝇和韭蛆等。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害白菜、甘蓝、萝卜、瓜类、豆类、葱蒜类等多种果树。

1.形态识别

种蝇

2.防控技术

(1) 合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 冬灌或春灌可消灭部分幼虫,减轻为害。

(3) 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毒液诱杀。

(4) 及时清除受害植株,集中处理。

(5) 成虫羽化盛期,用 10%菊马乳油 3000 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成虫;在幼虫危害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5%功夫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