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第一节 柑橘、柚、沙田柚缺素症
一、症状
(一)缺氮(图5-1)
柑橘缺氮症状常发生在营养生长旺盛的夏季和果实采收后的寒冬,尤以土壤贫瘠的橘园更突出。植株表现为:新梢抽生短,枝叶稀少而纤细,叶薄而黄化,全株外观呈淡黄绿色;开花少,挂果少,易落果;当氮的生长供求由正常转缺乏时,部分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相嵌的杂斑,最后叶变黄凋落;严重时出现秃冠,树势衰退速度加快,乃至濒死。当结果枝叶片的含氮量低于2%时,可视为缺氮。
(二)缺镁(图5-2)
柑橘缺镁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叶上。晚夏和秋季果实成熟时较常见,尤其是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上的老叶发病更普遍。缺镁症状的初期特征为叶缘两侧的中部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条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在中脉两侧连成不规则的黄色带条,最后仅主脉及基部保持三角形的绿色区。严重缺镁时,叶片全部黄化,在植株上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后至冬季大量落叶,形成枯枝。健康叶含镁量为0.13%~0.23%,病叶含镁量为
图5-1 柑橘缺氮
图5-2 柑橘缺镁
(三)缺钾(图5-3)
柑橘缺钾症状,是沙质土橘园的一种常见现象。此类土或有机质少的土壤,雨水冲淋后造成钾素大量流失,或其含量低的土壤因施氨态氮过多而阻止了根系的正常吸收,都会导致钾缺乏症。缺钾症状表现为:先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开始发黄,随着缺钾的加剧,黄化区域向叶中部扩展,严重时直达基部。重病树叶卷缩畸形,新梢抽长弱短,根系生长也差,果实发育
图5-3 柑橘缺钾
(四)缺铁(图5-4)
碳酸钙或其他碳酸盐含量过高的碱性土壤,铁元素被固定,容易出现缺铁。柑橘缺铁现象一般不常见,其最大特点是叶片失绿黄化,与严重氮缺乏症状相似,但程度强得多。本病症状特征为:多从幼枝新叶开始发病,叶脉保持绿色而脉间组织发黄,后期黄叶上呈现明显的绿色网纹。严重者,除主脉近叶柄部绿色外,其余部分褪绿呈黄白色,叶面失去光泽,叶缘褐裂,提前脱落留下光秃枝。但此时,同树的老叶仍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映的鲜明对照。分析测定病叶组织中全铁含量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因为所含铁多数由于沉积而失效。同样,测定土壤中全铁和游离态铁也不能了解土壤供铁能力。但测定土壤中CaCO
图5-4 柑橘缺铁
(五)缺锰(图5-5)
锰是柑橘树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或组分,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碱性土可使锰变得不易溶解,而酸性土壤中pH值>6.3时,有效态的Mn
(六)缺硼(图5-6)
新梢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叶片变形,叶脉发黄增粗,叶片向后弯曲,叶背有黄色水渍状斑点,老叶失去光泽,严重的主、侧脉木栓化破裂,叶片易脱落。幼果在缺硼初期出现乳白色微
图5-5 柑橘缺锰
图5-6 柑橘缺硼
二、病因
(一)缺氮
土壤中缺氮或施入的有机肥量不足引起缺氮。
(二)缺镁
一是柑橘对镁的需要量较其他微量元素多,在酸性土(pH值=5)和沙质土中镁素易流失,容易发生缺镁症。二是钾肥、磷肥施用过多,可引起缺镁症。三是果实内核多的品种较少核或无核品种易发生缺镁症。
(三)缺钾
土壤中钾元素供给不足,或基肥施用量不够。
(四)缺铁
一是盐碱地或含钙较多的土壤中铁的含量虽然很高,但大量可溶性的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的三价铁盐,不能为柑橘吸收利用,因此易发病。尤其遇干旱条件,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含盐量增高,致黄叶病加重。二是地下水位高的低洼盐碱地、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且又经常浇水的果园易发病。三是缺铁常与砧木耐盐性有关,如枸头橙作砧木与温州蜜柑嫁接,不易发病,用枳壳作砧木的则发病重。
(五)缺锰
酸性或碱性土壤易导致缺锰。酸性土壤中锰易流失,碱性土壤锰易变为不溶解态。
(六)缺硼
土壤中硼不够用所致。
三、防治方法
(一)防止缺氮
冬季根据树龄大小、当年结果多少而施足不同量的底肥。当生长期新叶缺氮发黄时,叶面喷施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矫正或每株树根施100克硝铵。注意对中低产橘园的扩穴改造。
(二)防止缺镁
酸性土壤缺镁时,可按每公顷1吨或每株1~2千克的量,拌施钙镁磷肥。叶部病症出现初期,可喷0.5%硫酸镁溶液,可以矫正镁缺乏症状。
(三)防止缺钾
对轻度缺钾的果园,生长期喷0.5%的硫酸钾数次,矫正钾缺乏症。表现严重缺钾的植株,冬季或初春每株根施120~150克硫酸钾。
(四)防止缺铁
当pH值达8.5时,植株常表现缺铁症,故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是解决土壤缺铁的根本措施。发病初期,用0.2%柠檬酸铁或硫酸亚铁,可矫正缺铁症状的发生。
(五)防止缺锰
在柑橘营养生长旺盛期之5—6月,喷施0.3%硫酸锰液多次,间隔10~15天1次。
(六)防止缺硼
冬季采果后,春梢萌发时盛花期喷洒0.05%~0.1%硼酸溶液或0.1%~0.2%硼砂溶液,提倡施用速乐硼、高纯硼、金硼液、围光硼等叶面肥。椐树体大小确定施用量。一般小树株施硼砂10~20克,施硼时不要过量,土施硼肥最好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七)提倡喷洒调节剂
喷洒3.4%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500倍液,可调节柑橘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打造碧护柑橘美果。
第二节 柑橘类低温寒害和冻害
柑橘是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的喜温植物,对温度表现敏感。其品质和越冬安全等与栽培所处纬度及海拔高度有关。大体上,其种植区划分为适合生长区域、可植区和非适生区三种,寒害和冻害主要出现在可植区。如在广东、云南、贵州800~1500米海拔垦建的柑橘园,寒害和冻害都时有发生。
一、寒害症状
初秋在苗圃砧木上包芽嫁接,或对柑橘更新换种包芽腹接,春季破膜时间过早,芽萌抽发后,受到春寒低温侵袭而死亡;春季露芽接时间过早,也会受到同样损失。病因是萌芽在低温天气下,由于嫁接口初愈合的穗、砧形成层细胞会很快死亡,芽渐失去水分而枯萎脱落。若寒潮突然袭来,或秋霜提前发生时,果实含水量高,寒害便出现。轻者,在果皮表面出现火灼状赤褐色至棕黑色不规则凹斑;形似近成熟期喷炔螨特浓度过高造成的药害状。重者,出现大块赤褐色斑后,果实很快水腐落地。
冻害症状:冬季0℃左右的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或遇极值温度低于-5℃时,柑橘枝梢叶片将严重受冻。从叶尖、叶缘向中脉方向纵卷,并产生大块相连的灰褐色枯死斑;秋梢嫩茎也变褐枯死;老叶受冻,症状与前述相似,但枯斑面积较小,一般不卷曲。3月底4月初春梢抽发时,受冻叶片纷纷脱落,形成秃枝,嫩梢发育差,花蕾小,坐果率低,对产量影响很大。如措施不力,树势很难在当年恢复(图5-7)。
图5-7 蜜橘类低温寒害和冻害
二、病因
一是自然灾害。二是人为因素。冬季,尤其是春节前由广东向华北、东北、西北调运柑橘时,途中需几天时间,防寒设施跟不上很易出现冻害。
三、防治方法
(1)预防低温寒害对接芽和果实的伤害,应注意把握好农事季节,特别要掌握好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即破膜露芽时间最好在柑橘园20%~30%植株芽萌发5毫米长左右(贵州在4月初)。
(2)预防冻害首先应培育壮树,控制秋梢抽发过度,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毫克/千克,在秋梢抽发3厘米左右时喷枝梢至湿透,可达到控制树梢矮壮、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次年坐果率之目的;受冻后,3月灌水浇透,可减少落叶、落花和落果;春季萌芽前及时剪除冻伤枝梢,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中间态的中弱枝转换成果枝;全园进行2~3次叶面喷肥,第1次生理落果期可加10毫克/千克的2,4-D钠盐保果;全年注意
(3)冬季柑橘调运时,设法用空调车,防止储运途中受害。
(4)遇有雨雪低温冷冻灾害袭击时,一是对已被大雪覆盖的柑橘园要及时清除树枝上的积雪,防止积雪压劈压断树枝,勿使树体遭到二次损伤,可用稻草秸秆包扎树干或覆盖树盘以求保温。二是对已受冻的柑橘园,雪后气温稳定后适时适当修剪,做到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大伤锯干,对枝干完好叶片焦枯未落的尽早进行人工辅助脱叶;对冻伤明显的枝、干,及时带青修剪。剪口要准确控制,并涂蜡液包扎保护。三是加强树基培土、施有机肥等保护措施。
(5)为了防止柑橘类冻害提倡喷洒3.4%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500倍液,不仅可防止寒害和冻害,还可生产碧护柑橘美果。
第三节 柑橘类药害
农药种类很多,橘园常用的为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浓度和施药时期掌握不好,就会对柑橘树造成药害。如:利用石硫合剂防治柑橘红蜘蛛、矢尖蚧幼若虫和炭疽病,冬季可用0.8~1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树冠,如在夏季仍用此浓度,叶、果将大量脱落;95%机油乳剂稀释200~300倍液防叶螨效果很好,但如低于200倍稀释液喷雾,柑橘嫩叶就会枯卷;40%乙烯利2000~2500倍稀释液于采果前20天喷树冠,可促使橘果早熟上市,如喷于长势弱的树或药液低于此稀释倍数,就会导致植株叶、果掉落;用2,4-D钠盐保花保果,阴天使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如烈日下喷雾,柑橘叶片将呈船形反卷,幼果会僵化畸形。由此可见,农药品种不同,产生药害的症状各不相同,现举例描述于下。炔螨特药害症状(图5-8):烈日高温下喷73%炔螨特乳油预防红蜘蛛,低于商品说明书上规定
图5-8 柑橘炔螨特药害
防治方法。根据柑橘不同生育期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喷药浓度及施药时间的温度等主要因素,结合自我实践经验,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药品种。药害发生轻的也可喷洒3.4%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500倍液,效果好。
第四节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方法防治植物病害。
一、种苗、土壤的热处理
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都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及湿热两种。
有病苗木可用热风处理,温度为35~40℃,处理时间1~4周;也可用40~50℃的温水处理,浸泡时间为10分钟至3小时。如唐菖蒲球茎在55℃水中浸泡可以防治镰刀菌干腐病;有根结线虫病的植物在45~65℃的温水中处理(先在30~35℃的水中预热30分钟)可以防病,处理时间0.5~2小时,处理后的植株用凉水淋洗。
一些花木的病毒病是种子传播的,带毒种子可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种子只能有低的含水量,否则会受灼伤。种苗热处理的关键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做某种病植物的热处理事先要进行实验。热处理时要缓慢升温,切忌迅速升温,应使植物有个适应温热的锻炼,一般从25℃开始,每天升高2℃,6~7天后温度达到37℃±1℃的处理温度。湿热处理休眠器官较安全。
现代温室土壤热处理是使用热蒸汽(90~100℃)处理时间为30分钟。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菊花枯萎病的发生。在发达国家中,蒸汽热处理已成为常规管理。
进行太阳能热处理土壤也是有效的措施。在7—8月将土壤摊平做垄,垄向为南北向。浇水后覆盖塑料薄膜(25微米厚为宜),在覆盖期间保证有10~15天的晴天。耕作层温度高达60~70℃,能基本上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温室大棚中的土壤也可按此法处理。当夏季花木搬出温室后,将门窗全部关闭,土壤上覆盖塑料薄膜能较彻底地杀灭温室中的病原物。
二、机械阻隔
覆盖薄膜增产是有目共睹的,覆膜也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除此之外,人们也进行光生物学、超声波、辐射技术防病的研究,虽然都处在实验阶段,但都有开发价值。
第五节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螨类、线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等优点。当病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可能是唯一的有效方法。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防治仍然会占重要的地位。但其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病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等。对于这些缺点,未来可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逐步加以解决。
一、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杀菌剂的品种繁多,加工剂型也多种多样,防治对象的寄生部位、危害方式、环境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使用方法也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喷雾
喷雾是借助于喷雾器械将药液均匀地喷布于防治对象及被保护的寄主植物上,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适合于喷雾的剂型有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剂等。在进行喷雾时,雾滴大小可影响防治效果,一般地面喷雾直径最好为50~
(二)喷粉
喷粉是利用喷粉器械产生的风力,将粉剂均匀地喷布在目标植物上的施药方法,此法最适于干旱缺水地区使用。适于喷粉的剂型为粉剂。此法的缺点是用药量大,粉剂黏附性差,效果不如同药剂的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好,而且易被风吹失和雨水冲刷,污染环境。因此,喷粉时,宜在早晚叶面有露水或雨后叶面潮湿静风条件下进行,使粉剂在叶面易沉积附着,提高防治效果。
(三)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是将药粉用细土、细沙、炉灰等混合均匀,撒施于地面,或将药液浇淋土表,然后进行耧耙翻耕等,主要用于土壤消毒及防治土传病害。
(四)种苗处理
种苗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拌种。在播种前用一定量的药粉或药液与种子搅拌均匀,用以防治种子传染的病害。拌种用的药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2%~0.5%。
浸种和浸苗。将种子或幼苗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用以消灭种子幼苗所带的病原菌。
闷种。把种子摊在地上,把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喷洒在种子上,并搅拌均匀,然后堆起重闷并用麻袋等物覆盖,经1昼夜后,晾干即可。
(五)熏蒸
熏蒸是利用有毒气体来杀死病菌的方法,一般应在密闭条
(六)注射
用注射机或兽用注射器将内吸性药剂注入树干内部,使其在树体内传导运输而防治病害。打孔法是用木钻、铁钎等利器在树干基部向下打一个45°的孔,深约5厘米,然后将5~10毫升的药液注入孔内,再用泥封口。对于树势衰弱的古树名木,也可用注射法给树体挂吊瓶,注入营养物质,以增强树势。
总之,农药的使用方法很多,在使用农药时可根据药剂的性能及病害的特点灵活运用。
二、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的合理使用就是要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症下药
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性能及防治范围,即使是广谱性杀菌剂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病害都有效。因此,在施药前应正确诊断病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使用浓度及用量。切实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
(二)适时用药
在调查研究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掌握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有利时机用药。既可节约用药,又可提高防治效果,而且不易发生药害。防治病害时,可考虑在冬季消灭病原,或在生长季节初期孢子萌发阶段用药,同时还要注意气候条件及物候期。
(三)交互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1种病菌,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四)混合用药
将2种或2种以上的对病虫害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以达到同时兼治几种病虫,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节省劳动力的目的。农药之间能否混用,主要取决于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农药混合后它们之间不产生化学和物理变化,才可以混用。
(五)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包括防止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和植物药害。生产上应准确掌握用药量、讲究施药方法,注意天气变化,施药者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