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所属图书:玉米病虫害原色图鉴(A Color Atlas of Maize Diseases and Pests) 作者:徐秀德;刘志恒;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9-01
字号:

(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又称玉米穗螟,属鳞翅目Lepidopera,夜蛾科Noctuidae。为世界性害虫。在我国除青海、西藏不详外,各地均有分布。近年来,棉铃虫对玉米、高粱等作物的为害加剧,已成为我国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图3-61 雌穗被害状

图3-62 棉铃虫(下)和玉米螟(上)混合啃食雌穗

【为害状】(图3-61,图3-62)

棉铃虫为害棉花、小麦、玉米、高粱、番茄、茄子、芝麻、向日葵、豇豆等多种植物。幼虫为害玉米主要钻蛀果穗,也可取食叶片,取食量明显较玉米螟大,因此对果穗造成的为害更严重。一般1~2龄幼虫主要为害玉米花丝、雄穗及叶片,3龄后的幼虫开始钻蛀果穗,造成结实不良、籽粒破碎,加重穗腐病发生。

【形态特征】(图3-63)

图3-63 棉铃虫(上:幼虫;中:蛹;下:成虫)

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一般雌虫黄褐色,雄虫灰绿色。前翅基线不清晰;内横线双线、褐色、锯齿形;环纹褐边,中央有1褐点;肾纹褐边,中央有1深褐色肾形斑,中横线褐色,微波浪形;外横线双线,亚缘线褐色,锯齿形,两线间呈1褐色宽带;外缘各脉间有小黑点。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卵直径0.5~0.8mm,初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40~45mm,头部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纹,体色有淡红、黄白、淡绿、灰绿几种类型。气门线白色,体背面具十几条细纵线条,各腹节上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蛹长17~20mm,腹部第5~7节各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具臀棘2个。

【生活习性】

棉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因年份、地区而异,1年发生3~7代。在辽宁、新疆北部棉区1年发生2~3代,黄淮地区4代。以蛹在土中5~10cm深处越冬。春季气温15℃以上时开始羽化。一般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豌豆、苘麻等,以后各代幼虫为害棉花、玉米、高粱等,卵多产在棉株上部嫩叶正面或苞叶上。初龄幼虫取食嫩尖或嫩叶,2~3龄后,幼虫蛀食蕾铃,能转移为害。成虫夜间有趋光和趋杨树枝的习性。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早晨露水干后至9时前,幼虫常在叶面静伏,触动苗木即会摇落地面,是人工捕捉的好时机。

【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 秋后进行土壤深耕和冬灌,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蛹,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1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2、3代密度。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

2.诱卵诱虫防治 有棉田地区,在棉田边缘种植数行春玉米,能够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和大量天敌,集中灭杀,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玉米田周边种植洋葱、胡萝卜,能够诱集大量棉铃虫成虫,通过及时施药集中灭杀。可利用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技术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枝把内隐藏的特点,在成虫羽化、产卵时,在棉田摆放杨枝把诱蛾,行之有效。

3.生物防治 在棉铃虫产卵盛期,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能有效降低幼虫数量;也可喷施Bt乳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 在棉铃虫幼虫3龄前,喷施75%拉维因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可有效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