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二十八)玉米蚜(Corn Leaf Aphid)

(二十八)玉米蚜(Corn Leaf Aphid)

所属图书:玉米病虫害原色图鉴(A Color Atlas of Maize Diseases and Pests) 作者:徐秀德;刘志恒;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9-01
字号:

(二十八)玉米蚜(Corn Leaf Aphid)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俗称腻虫、蚁虫、蜜虫,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玉米蚜分布广泛,遍及我国各玉米栽培区。

玉米蚜可为害玉米、高粱、大麦、水稻等作物及一些禾本科杂草。以成蚜、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在玉米生长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苗期群集于心叶,严重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甚至死亡。随植株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集中在剑叶内、叶鞘上或幼嫩的雄穗上为害,严重时雄穗不产生花粉。蚜虫吸取玉米汁液的同时,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影响光合作用,且易引起霉菌寄生,致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雌穗上“蜜露”常加重玉米穗腐病发生,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此外,蚜虫还可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

图3-70 被害状(上:为害心叶;下:布满茎秆)

【为害状】(图3-70,图3-71)

图3-71 为害雄穗

【形态特征】(图3-72)

有翅孤雌蚜:体长1.6~1.8mm,宽1.0mm左右,卵圆形,黄绿或黑绿色,头、胸黑色发亮,复眼红褐色,第3~5腹节两侧各具1个黑色小点。触角6节,短于虫体。腹管圆筒形,上具复瓦状纹。尾片乳突状,每侧各有刚毛2根,腹管与尾片均为黑色。

图3-72 蚜虫若虫、成虫及有翅蚜虫

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mm,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1/3,第3~5节无次生感觉圈。

【生活习性】

玉米蚜冬季以无翅成蚜、若蚜在麦类根际地下及早熟禾、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心叶内越冬。在黄淮海及长江流域,翌春3、4月份在小麦、杂草等寄主上开始活动为害繁殖,4~5月小麦旗叶期至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往春玉米、春高粱、二熟早稻、莠草上为害,孤雌生殖,虫口密度快速增加。春玉米露雄期,玉米蚜转移到上部叶片及幼嫩雄穗上为害,此时气温23~25℃,适宜玉米蚜生长发育,快速繁殖,虫口密度激增,为害加重。春玉米进入乳熟后期,产生大量有翅蚜,大量迁往夏玉米田。夏玉米抽雄期种群增长速度达到高峰,在散粉吐丝期及玉米雌穗成熟前期虫口密度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以后随玉米植株进入黄熟,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冬小麦田和附近的杂草上繁殖并进入越冬。

在东北春玉米区,6月中、下旬玉米蚜潜入玉米田;7月中旬正值玉米抽雄散粉期,玉米蚜繁殖速度加快,出现第二次有翅蚜迁移高峰;7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激增,虫口密度达到最高;8月下旬开始,由于昼夜温差大等环境条件不利于蚜虫发育,有翅蚜增加,开始迁出玉米田外。

玉米蚜在平均气温7℃以上,即可繁殖为害,旬均温23℃,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生存。遇暴雨会被冲刷,有一定抑制作用。玉米蚜天敌种类有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蚜茧蜂、步行甲及蚜霉菌等。天敌密度高时对其种群数量增长有抑制作用。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各地均有一些抗蚜或耐蚜品种。

【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 清除田边、沟渠及田间杂草,减少虫源;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减少虫量。尽量减少感蚜品种,增加抗蚜品种播种面积,抗蚜品种合理布局。

2.化学防治

(1)施用颗粒剂 用40%乐果乳油50ml,对水0.5kg,拌15kg砂土,每株新叶施撒1g。或用3%克百威颗粒剂7.5~15kg/hm2

(2)喷雾 50%抗蚜威乳油,40%蚜灭克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

(3)药剂涂茎 在玉米蚜发生初盛期,采用40%乐果乳油涂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