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猕猴桃病害诊断及绿色防控

猕猴桃病害诊断及绿色防控

所属图书:猕猴桃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原色生态图谱 作者:陈勇;向波;罗承鑫;白姗姗;贾海霞 出版时间:2018-09
字号:

猕猴桃病害诊断及绿色防控

第一节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病来势凶猛,流行年份致使全园濒于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害与诊断】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不仅可造成产量降低,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

(1) 枝干症状。病菌能够侵染至木质部造成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输送和吸收,造成树势衰弱,流出白色至红褐色菌脓,严重时可环绕茎秆引起,形成龟裂斑,甚至致使树体死亡(图9-1)。

(2) 叶部症状。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连续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因病斑扩展很快,有也不产生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卷曲成杯状 (图9-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病菌从气孔、水孔、皮孔、伤口(虫伤、刀伤、冻伤等) 等进入植株体内裂殖。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菌对高温适应性差,在气温5℃时开始繁殖,15~25℃是生长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天即可见明显病症,30℃时短时间也可繁殖。所以容易在冷凉、湿润地区发生并造成大的为害。2月初在多年生枝干上出现菌脓白点,自粗皮、皮孔、剪口、裂皮等伤口溢出,并迅速扩散变乳白色,然后变红褐色。3月末以后,溢出的菌脓增多,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干出现溃疡斑或整株枯死,成熟新叶出现褐色病斑,周围组织有黄色晕圈。6月后发病减轻,夏、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

图9-1 猕猴桃溃疡病

图9-2 叶片溃疡病染病状态

【发生规律】

(1) 叶片发病规律。叶部感病,先形成红色小点,外围有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扩大为不规则的暗绿色病斑,叶色浓绿,黄色晕圈明显。在潮湿条件下迅速扩大成水渍状大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秋季产生的病斑呈暗紫色或暗褐色,晕圈较窄(图9-3)。

(2) 枝干发病规律。溃疡病多从茎蔓的幼芽、皮孔、落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初呈水渍状,后病斑扩大,色加深,皮层与木质部分离,手压感觉松软。后期病部皮层呈纵向线状龟裂,流出青白色黏液,后转为红褐色。

病斑绕茎迅速扩展,病茎横切面可见皮层和髓部变褐色,髓部充满白色菌脓 (图9-4)。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

图9-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叶部发病规律

【绿色防控】

(1) 病斑处理。此技术主要针对猕猴桃植株的主杆上的溃疡病病斑,目的是减少溃疡病活菌数量及清除发病部位的腐烂组织。

①用具与药剂。工具:小刀、酒精瓶 (内装75%酒精)、无菌塑料布条、毛笔等工具;药液:72%的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稀释100~2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100 倍液、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150倍液等。

②实施方案。时间:每年冬季、春季,树干出现病斑、流脓等症状的时期;方法:用消毒后的小刀,刮除猕猴桃树干病斑,包括发病表皮、变色木质部和距病斑边缘0.5厘米左右的健康表皮,选取上述药液涂抹在刮除部分,然后用无菌塑料布包好。

③注意事项。小刀用完后及时消毒,避免交叉传染;刮除的病部组织要及时带出园区,集中烧毁。

图9-4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白色菌脓

(2) 涂干。此技术主要是针对猕猴桃植株冬季越冬制定的。

①用具与药剂。工具:水桶、刷子等;药剂:涂白剂可自行配制,生石灰10 份、石硫合剂2 份、食盐1~2 份、黏土2份、水35~40份,也可选商品制剂。

②实施方案。时间:每年采果后对树体进行保护,在11月初至12月初进行,猕猴桃植株涂干技术的应在冬季修剪、清园后进行;方法:将调制好的涂白剂用刷子均匀地涂抹在冬剪后主干和主蔓上,以覆盖全部主干和主蔓为准,特别是一些树缝隙处。本方法既可防止病菌浸入树干,又可预防树干冬季冻害。

(3) 灌根。

①用具与药剂。工具:水桶、量杯、玻璃棒等;药液:72%的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稀释50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36%三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1000倍液、荧光假单胞杆菌500倍液等。

②实施方案。时间:猕猴桃溃疡病重点发生期,4月初至6月;方法:选取以上药剂两种以上,复配制成上述浓度药液。按每棵猕猴桃树3~5升的施药量进行灌根施用,以湿润猕猴桃根系附近土壤为准,发生严重的果园,每15天施用1次。

③注意事项。选择药剂时应选择内吸性较好的药剂,药剂需要交替使用和混合施用。

第二节 猕猴桃褐斑病

猕猴桃褐斑病又称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枝干,是猕猴桃生长期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枯死或提早脱落,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为害与诊断】

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溃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中央为褐色,周围呈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图9-5)。

图9-5 猕猴桃褐斑病——叶部病斑

【发生规律】

在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病部由褐色变成黑色,引起霉烂。严重时,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图9-6、图9-7)。

病菌可以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萌发新叶后,借助风雨飞溅到嫩叶上,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5—6月为病菌侵染高峰期,病菌从叶背面入侵。7—8月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易发此病。

图9-6 猕猴桃褐斑病

图9-7 猕猴桃褐斑病严重时期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清沟排水,增施有机肥,适时修剪,清除病残体。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5%百菌清500倍液、25%嘧菌酯1500倍、68%精甲霜锰锌4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中期使用30%苯甲丙环唑20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在采果前30天,用56%嘧菌·百菌清1000倍液喷1~2次,可延长叶片寿命,提高果实品质。用70%代森锰锌400~800倍液叶面喷施,要均匀周到片片见药或喷洒猕杀粉剂600~800倍液,如发现园内叶片有红蜘蛛,可在药液中加入阿维菌素或阿维甲氰1500~2000倍液,兼杀红蜘蛛。

第三节 猕猴桃黄叶病

猕猴桃黄叶病在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严重为害,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湿地,发病率较高,发病株率占到栽培总株数的20%左右,严重田块发病株率高达30%~50%。

【为害与诊断】

发生黄化病的叶片,除叶脉为淡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发黄失绿 (图9-8),叶片小,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发白,外缘卷缩、枯焦,果实外皮黄化,果肉切开呈白色,丧失食用价值,长时间发病还会引起整株树死亡。

图9-8 猕猴桃黄叶病叶部症状

【发生规律】

发病原因发病严重的有5种情况。

(1) 进入盛果期的老果园因结果负载量大而发病严重。

(2) 以往的上浸地和无法浇灌的干旱果园。

(3) 不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平衡配套施肥的果园。

(4) 忽视防治线虫病、根腐病为害的果园。

(5) 管理粗放的果园。

以上几种情况都从根本上导致树势衰弱,根系吸收、输送能力下降而发生黄叶病。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结合修剪抹芽、疏花疏果,剪除病枝蔓,抹掉病弱芽,合理留花留果,以免果树负载量过大,造成树势衰弱,降低自身抗病能力;注意平衡施肥,结合浇水,在施足氮、磷 (磷肥不宜施用过量) 肥料的同时注意增施氯化钾或硫酸钾,盛果园每亩7千克。

(2) 化学防治。中草药保护性杀菌剂靓果安和叶面肥沃丰素配合使用。靓果安重点使用时期:萌芽展叶期、新梢生长期各喷施1次 (4—5月)、果实膨大期6—8月,每个月全园喷施靓果安效果佳。沃丰素重点使用时期:新梢期、花后、果实膨大期使用,按500~600 倍液 (每350 毫升对水200 千克使用)各时期喷施1次。

第四节 猕猴桃黑斑病

【为害与诊断】

受害叶背面生出许多点状、团块状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或灰黑色厚而密的扩散霉层。叶片初期生褪绿的黄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黄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其上依稀可见许多近黑色小点,一片叶子上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病斑上有黑色小霉点 (图9-9),后期融合成大病斑 (图9-10)。严重时叶片变黄早落,影响产量。

图9-9 猕猴桃黑斑病叶部症状

图9-10 猕猴桃黑斑病中期叶背病斑

【发生规律】

病菌在叶片病部或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猕猴桃开花前后开始发病。进入雨季病情扩展较快,有些地区有些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栽植过密、棚 (篱) 架低矮、枝叶稠密或疯长而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极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建园时选用抗病品种,如梅沃德、建宁79D-13等品种 (株系);生产管理上除做好冬剪、夏剪、落叶后清园外,还应注意防止病菌传入。

(2) 化学防治。对发病植株,在发病初期、中期对全植株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第五节 猕猴桃轮纹斑病

【为害与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7—8月发生。叶上初生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枯斑,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有较明显轮纹。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 (图9-11)。

图9-11 猕猴桃轮纹斑病

【发生规律】

病菌在叶片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6—8月高温多雨季节进入发病盛期。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重病区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于5—6月及时剪除发病枝条;秋冬认真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病残体,消除病源。

(2) 化学防治。春季萌芽前喷布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苯菌灵乳油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

第六节 猕猴桃炭疽病

【为害与诊断】

为害症状一般从猕猴桃叶片边缘开始,初呈水溃状,后变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渴色。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叶片易破裂,病斑正面散生许多小黑点 (图9-12、 图9-13)。

图9-12 生长期果实炭疽病

图9-13 成熟果实炭疽病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芽鳞、腋芽等部位越冬。病菌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注意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积水;结合修剪、冬季清园、集中烧毁病残体。

(2) 化学防治。在猕猴桃生长期,果园初次出现孢子时,3~5天内开始喷药,以后每10~15天喷1次,连喷3~5次。使用药剂有 (1 ∶ 0.5 ∶ 200) 波尔多液,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0.1%洗衣粉,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

第七节 猕猴桃灰斑病

【为害与诊断】

猕猴桃灰斑病一般从叶片叶缘开始发病,叶片上有灰色病斑,初期病斑呈水渍状褪绿褐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沿叶缘迅速纵深扩大,侵染局部或大部叶面。叶面的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穿透叶片,叶背病斑呈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发生较严重的叶片上会产生轮纹状灰斑。发生后期,在叶面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正常产量 (图9-14)。

图9-14 猕猴桃灰斑病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春芽萌发展叶后,随风雨传播到嫩叶背面进行潜伏侵染,在叶片坏死病斑上,进行再次侵染。

5—6月,病菌开始入侵。到7—8月叶部症状明显,开始是小病斑,之后逐步扩大,叶片后期干枯,大量落叶。到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果。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进入越冬期。被侵染的叶片,抗性减弱,该病原常发生再侵染,所以有时在同一叶片上出现两种病征。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冬季彻底清园,将地面落叶和枝条清扫干净,集中烧毁。

(2) 化学防治。翻土后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于枝蔓。5月是最佳保护预防期,开花前后各喷1次药会减少初侵染。7—8月,用代森锰锌1000倍液、甲基硫菌灵8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进行2~3次即可。

第八节 猕猴桃煤烟病

【为害与诊断】

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烟病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图9-15)。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发生多且分泌蜜露,均加重发病。

图9-15 煤烟病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

(2) 化学防治。植物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防治介壳虫还可用松脂合剂10~20倍液、石油乳剂等;在喷洒杀虫剂时加入紫药水10000倍液防效较好;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烟病,可喷用代森铵。

第九节 猕猴桃花腐病

主要为害猕猴桃的花蕾、花,其次为害幼果和叶片,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还可造成小果和畸形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

【为害与诊断】

受害严重的猕猴桃植株,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中度受害植株,花能开放,花瓣呈橙黄色,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子房也受感染,有的雌花虽然能授粉受精,但雌蕊基部不膨大,果实不正常,种子少或无种子,受害果大多在花后一周内脱落;轻度受害植株,果实子房膨大,形成畸形果或果实心柱变成褐色,果顶部变褐腐烂,导致套袋后才脱落。受花腐病为害的树挂果少、果小,造成果实空心或果心褐色坏死脱落,不能正常后熟 (图9-16、 图9-17)。

图9-16 猕猴桃花腐病引起的果实病斑

图9-17 猕猴桃花腐病为害花蕾 (左) 和花 (右)

【发生规律】

受害严重的猕猴桃植株,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中等受害植株,花能开放,花瓣呈橙黄色,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子房也受感染,有的雌花虽然能授粉受精,但雌蕊基部不膨大,果实不正常,种子少或无种子,受害果大多在花后一周内脱落。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土肥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秋冬季深翻扩穴,增施大量的腐熟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春季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速效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施用,夏季以速效磷钾肥为主,适量配合速效氮肥和微量元素肥;适时中耕除草,改善园地环境,特别在平坝区5—9月要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降低园地湿度。

(2) 化学防治。冬季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全园进行彻底喷雾,在猕猴桃芽萌动期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雾,展叶期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全树,每10~15天喷1次。特别是在猕猴桃开花初期要重防1次。

第十节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为害与诊断】

在收获的果实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直径大约5毫米,其表皮并不破,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展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图9-18)。

【发生规律】

该病菌靠风、雨、气流传播,从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

图9-18 熟腐病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谢花后1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清除修剪下来的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寄生场所。

(2) 化学防治。从谢花后两周至果实膨大期 (5—8月) 向树冠喷布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波尔多液 (1 ∶0.5 ∶ 200),或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2~3次,喷药期间隔20天左右。

第十一节 猕猴桃蒂腐病

【为害与诊断】

受害果起初在果蒂处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均匀向下扩展,果肉由果蒂处向下腐烂,蔓延全果,略有透明感,有酒味,病部果皮上长出一层不均匀的绒毛状灰白霉菌,后变为灰色 (图9-19、 图9-20)。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通过气流传播。

图9-19 猕猴桃蒂腐病

图9-20 蒂腐病在花季期的表现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搞好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摘除病花,集中烧毁。

(2) 化学防治。开花后期和采收前各喷1次杀菌剂,如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前用药应尽量使药液喷洒到果蒂处,采后24小时内用药剂处理伤口和全果,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2,4-D 100~200毫克/千克浸果1分钟。

第十二节 猕猴桃秃斑病

【为害与诊断】

秃斑表面若是由外果肉表层细胞愈合形成,比较粗糙,常伴之有龟裂缝;若是由果实表层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内果皮愈合,则秃斑光滑。湿度大时,在病斑上疏生黑色的粒状小点,即病原分生孢子盘。病果不脱落,不易腐烂 (图9-21)。

【发生规律】

病菌先侵染其他寄主后,随风雨吹溅分生孢子萌发侵染。

图9-21 猕猴桃秃斑病为害果实状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600倍液或50%氯溴异清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9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第十三节 猕猴桃褐腐病

【为害与诊断】

受病菌感染的雌花和雄花都会变成褐色枯萎状,常萎蔫下垂,难以开放。发病花器的病残组织与果实接触后可使果实感染病菌,果实受害后,果面形成下陷褐色病斑,上面覆盖白色菌丝体 (图9-22)。

【发生规律】

多雨潮湿,温度较低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子囊孢子的形成。土壤黏重的地方,发病也较重。

图9-22 猕猴桃果实褐腐病前期症状

大量的菌丝体在受害部位变成黑硬的菌核,菌核落到果园后,病菌继续蔓延,在果园中传播。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及时清除树盘周围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

(2) 化学防治。菌核萌发期、落瓣后及采收前应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800倍液甲基硫菌灵。展叶前后喷施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第十四节 猕猴桃疮痂病

【为害与诊断】

为害果实,多在果肩或朝上果面上发生,病斑近圆形,红褐色,较小,突起呈疱疹状,果实上许多病斑连成一片,表面粗糙,似疮痂状。病斑仅发生在表皮组织,不深入果肉,因此,为害较小,但降低商品价值。多在果实生长后期发生 (图9-23)。

图9-23 猕猴桃疮痂病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通常温暖高湿的天气有利发病。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 化学防治。结合防治其他叶斑病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第十五节 猕猴桃膏药病

【为害与诊断】

多与枝干粗皮、裂口、藤肿等症状相伴生,如膏药一样贴在枝干上。病菌表面较光滑,初期呈白色,扩展后为白色或灰色,病菌衰老时通常在枝干部发生龟裂,容易剥离,受害严重的造成树体早衰,枝条干枯 (图9-24)。

图9-24 猕猴桃膏药病

【发生规律】

在患病枝干越冬,翌年春夏之交,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形成子实体。

本病多出现于土壤速效硼含量偏低的猕猴桃植株及含硼较低 (10毫克/千克以下) 的两年生以上的老枝上。本病的发生是土壤和树体缺硼的生理性原因,和弱寄生菌侵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绿色防控】

土壤施硼 (萌芽至抽梢期根际土壤每平方米1克硼砂) 和树冠喷硼,以0.2%硼砂液治粗皮、裂皮、藤肿和流胶等现象,减少弱寄生菌侵染的场所。用小刀刮除菌膜,涂抹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涂三灵膏 (凡士林50克,多菌灵2.5克,赤霉素0.05克调匀)。

第十六节 猕猴桃枝枯病

【为害与诊断】

主要在树冠外围结果枝出现枝条叶片萎蔫,继而整枝失水枯死,但结果母枝正常。在一个园中,整园或整株发病较少,往往是局部园或一株上局部枝出现枝枯 (图9-25)。

图9-25 猕猴桃发生枝枯病后新梢萎垂状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在猕猴桃新梢迅速抽生期,即4—5月春夏交替期。此期北方地区在春旱情况下,往往是干热风盛行期,给猕猴桃这种阔叶果树带来一定影响。一般在春季持续性干旱时易诱发此病。发生的两个条件:一是春旱,二是强风。在春旱情况下,若出现6级以上强风,持续5小时以上,猕猴桃树即可发病。4年以上未遮阴封行的幼龄果树发病较重,因为该树龄的树生长势较强,对水分要求较迫切,而根系分布较浅,吸收功能有限,抗旱性相对较差,一旦强风天气出现,发病严重。

【绿色防控】

(1) 早摘心。主要针对外围结果枝控制顶端优势,加速枝条木质化,减少迎风面,提高抗风性。

(2) 规范绑枝。冬剪后结果母枝必须枝枝绑缚,且排列有序,杜绝交叉、重叠、拥挤,以防结果枝抽生后空间局限,密集生长,遇风移位,增大摩擦,造成伤口,抗风能力下降。

(3) 注意灌水。尤其在春旱风害严重情况下,提倡灌水,以减缓强风形成的地面蒸发及叶面蒸腾对树体水分生理平衡的破坏。

第十七节 猕猴桃根腐病

【为害与诊断】

猕猴桃根腐病为毁灭性真菌病害,能造成根颈部和根系腐烂,严重时整株死亡。初期在根颈部出现暗褐色水溃状病斑,逐渐扩大后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病部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气味,菌丝大量发生后经8~9天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黄色。下面的根系逐渐变黑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 (图9-26)。

【发生规律】

病菌在根部病组织皮层内越冬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在土壤病组织中可存活1年以上,病根和土壤中的病菌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翌年4 月开始发病,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由病残体传播,经接触传染。水过多,果园积水,施肥距主根较近或施肥量大,翻地时造成大的根系损伤,栽植过深,土壤板结,挂果量大,土壤养分不足,栽植时苗木带菌,这些情况都容易引发根腐病。

图9-26 猕猴桃根腐病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排水、灌水,保证果园无积水;及时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促进根系生长;科学施肥,合理耕作,避免肥害和大的根系损伤;控制负载量,增强树势。

(2) 植物检疫。把好苗木检疫关。

(3) 化学防治。在早春和夏末进行扒土晾根,刮治病部或截除病根,然后使用青枯立克300倍液+海藻生根剂——根基宝300倍液进行灌根,小树1株灌7.5~10千克,大树1株灌15~25千克。

第十八节 猕猴桃白纹羽病

【为害与诊断】

猕猴桃白纹羽病分布范围广,为害树种很多,是主要根系病害之一。其症状是多从细根开始发病,然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根皮层腐烂,病部表面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后期霉烂根皮层变硬如鞘。有时在病根木质部生有黑色圆形菌核。根际地面有菌丝膜,其上有时有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当病部根皮全部腐烂后,在坏死的木质部上形成大量的白色或灰白色放射状菌索。受害植株生长势逐渐衰弱,直至最后死亡 (图9-27、 图9-28)。

图9-27 猕猴桃白纹羽病

图9-28 受白纹羽病为害的猕猴桃树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温湿度适宜时,菌核或菌索长出新的菌丝,首先侵害新根的幼嫩组织,使幼根腐烂,然后逐渐蔓延到大根。病菌接触传染。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2) 化学防治。栽植前,红心猕猴桃苗木用10%硫酸铜溶液,或20%石灰水,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小时进行消毒。

第十九节 猕猴桃疫霉病

【为害与诊断】

先为害根的外部,受害根皮层呈褐色腐烂状,病部不断扩展,最后整个根颈部环割腐烂,有酒糟味,从而导致整株死亡。树体发病后使萌芽期推迟、叶片枯萎、叶面积小、枝条干枯,为害严重时因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而使植株死亡 (图9-29、图9-30)。

图9-29 猕猴桃疫霉病形成的菌落

图9-30 猕猴桃疫霉病的果实

【发生规律】

在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季节,病菌通过猕猴桃根颈伤口侵染皮层而引起根腐。春天或夏天,根部在土壤中被侵染。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防止植株创伤。

(2) 化学防治。当植株感病时,在 3 月或 5 月中下旬用2500毫克/升的代森锌或100~200 毫克/升的瑞毒霉或1 ∶ 2 ∶200的波尔多液灌根部;挖出病部,刮除病部腐烂组织,并用0.1%升汞溶液消毒,后涂上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原液,两个星期后再更换新土覆盖。

第二十节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

【为害与诊断】

在植株受害嫩根上产生细小肿胀或小瘤,数次感染则变成大瘤。瘤初期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再变为深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受根结线虫为害的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大量嫩根枯死,细根呈丛状,根发枝少,且生长短小,对幼树影响较大 (图9-31、 图9-32)。

图9-31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

【发生规律】

(1) 线虫繁殖生长条件。土壤相对湿度40%~70%、土壤温度0~30℃、土壤pH值为4~8。

(2) 其他有利条件。雨季有利于线虫孵化和侵染;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等利于线虫病发生。

图9-32 猕猴桃根结线虫为害状

(3) 自身传播。自身一年能移动1米的距离,远距离的传播主要依靠灌水、病土、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他营养材料及农事操作活动等传播。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猕猴桃定植地及苗圃地不要利用原来种过葡萄、棉花、番茄及其他果树的苗圃地,最好采用水旱轮作地作苗圃地和定植地,此法对防治根结线虫病效果很好。此外要重视植株的整形修剪,合理密植,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2) 化学防治。患病轻的种苗可先剪去发病的根,然后将根部浸泡在1%的异丙三唑硫磷、克线丹等农药中1小时。对可疑有根结线虫的园地,定植前每亩用10%克线丹3~5千克进行沟施,然后翻入土中。猕猴桃园中发现轻病株可在病树冠下5~10厘米的土层撒施10%克线丹 (每亩撒入3~5千克),施药后要浇水。苗圃地发现病株,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用680克对水200升,浇施于耕作层 (深15~20厘米),效果好,且无残毒遗留,对人畜安全。用3%米尔乐颗粒剂撒施、沟施或穴施,每亩用6~7千克,药效期长达2~3个月。

第二十一节 猕猴桃立枯病

【为害与诊断】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往往在幼苗出现2~3片真叶、根颈基部尚未木质化之前发病。苗茎部先出现浸渍状病斑 (图9-33)。

图9-33 猕猴桃立枯病

【发生规律】

病苗多从上土表侵入幼苗的茎基部,发病时,先变成褐色,后成暗褐色,受害严重时,韧皮部被破坏,根部成黑褐色腐烂。此时,病株叶片发黄,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伏。此病菌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引起叶枯,边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和叶柄,造成死腐,病部有时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

病菌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存。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来源,病株残体、肥料也有传病可能,还可通过流水、农具、人畜等传播。

菌丝呈蛛网状,围绕寄生的组织。土温在13~26℃都能发病,以20~24℃为适宜。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广,pH值2.6~6.9都能发病。天气潮湿适于病害的大发生,反之,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

【绿色防控】

(1) 农业防治。严格控制苗床及扦插床的浇灌水量,注意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晴天要遮阳,以防土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使病菌易于侵染。

(2) 化学防治。对被污染的苗床,如继续用于扦插育苗,或用于扦插的其他土壤,在扦插前,可用甲醛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甲醛50毫升,加水8~12千克浇灌于土壤中,浇灌后隔1周以上方可用于播种栽苗,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混合粉剂8~10克,撒施土中,并与土拌和均匀。

第二十二节 猕猴桃日灼病

【为害与诊断】

果实上有明显的日晒伤痕 (图9-34、 图9-35)。

【发生规律】

猕猴桃日灼病大多发生在高温季节,气候干燥、持续强烈日照容易发生,尤其是在果实生长后期的7—9月,叶幕层薄,叶片稀疏、果实裸露的发生严重。挂果幼园比老果园发生严重。弱树、病树、超负荷挂果的树日灼残果率可达15%~25%。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修剪过重、果实遮阳面少、保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生严重日灼。

图9-34 猕猴桃日灼病发病初期症状

图9-35 不同程度日灼受害状

【绿色防控】

(1) 夏季修剪在最顶果多留2~3 片叶,可以遮挡直射太阳光。

(2) 有条件的早晚隔几天喷一次水,也可配成果友氨基酸400倍液,既可降低果园温度,又可快速供给营养。

(3) 果园覆盖,可用麦糠或麦草覆盖,如眉县张江成果园直接覆盖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 套袋果打开通气孔,通气孔小时可略剪大,利用通气,降低袋内温度,一般可降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