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西瓜非侵染性病害防治

西瓜非侵染性病害防治

所属图书:西瓜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图谱 作者:吴晓林;张启;徐毅;贾海霞 出版时间:2019-07
字号:

西瓜非侵染性病害防治

一、果肉恶变瓜

西瓜果肉恶变一般称倒瓤瓜、水脱瓜,夏季又称高温发酵瓜。近年来,大棚栽培西瓜发生果肉恶变的现象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病害。大棚西瓜果肉恶变在夏秋茬种植发生较为普遍,在春茬结果期遇上台风或连续降雨、水浸等也较易发生。

(一)病害特征

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水浸状,紫红色(图3-1),严重时种子周围细胞崩裂似渗血状,果肉变硬,半透明状,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严重的病瓜,种子周围的瓜瓤变紫溃烂,完全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低根系活性,同时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髙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一般在阴雨天后骤晴时,出现叶烧病的植株容易形成果肉恶变瓜。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生育期间土壤干湿剧变,植株长势衰弱,出现生理性障碍等,也容易产生果肉恶变瓜。

图3-1 果肉恶变

(二)发病原因

西瓜果肉恶变是生理病害。果实膨大期任何管理不当造成的果实营养、水价供应不良,均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而造成病害发生,一般认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长期处在35℃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抵制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2)空气湿度长期在85%以上,降低了蒸腾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力。

(3)光照过强,特别是久旱后暴晴,使叶片、果实温度过高,破坏了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在连阴天后骤晴时如植株出现叶烧症,也容易使瓜肉恶变。

(5)膨瓜期干旱缺水,或浇水太多造成水涝及土壤干湿剧变等影响营养制造。

(6)坐瓜后大量整枝,减少了果实内的营养供应。

(7)坐瓜后缺肥,植株早衰。

(8)植株长势衰弱。

(9)病毒病或炭疽病生产严重;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如果发生绿斑病也会使瓜瓤软化甚至产生异味。此外,如果植株发生绵腐病、疫病、日灼病等亦可导致瓜瓤变色、变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三)防治方法

1.品种选择

夏秋茬西瓜种植要挑选一些较抗病毒病、耐高温、生育强健、不易早衰的品种。

2.温湿度管理

夏季高温时,果实要用叶片覆盖,避免受阳光暴晒,如果叶片不够用,可用报纸或杂草覆盖。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在夏秋季大棚增加降温措施,如打开前后膜及侧膜,增加通风量达到降温、降湿。

3.整枝及根部环境处理

适当整枝,必要时留1~2条侧枝确保植株有一定的功能叶面积,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促进曀的正常发育,时时在干旱情况下不要进行整枝。

4.肥水管理

做好大棚周围的排水设施,防止水浸。挂果后需肥需水大增,要适度追肥及增加灌水量,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使植株生长强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防止早衰现象的产生。灌水以滴灌及小水勤浇为佳,忌大水漫灌。

5.连茬处理

尽量避免连茬种植,防止连作障碍的产生。如无法避免,最好对土壤或基质进行水洗,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畸形瓜

西瓜花芽分化期或果实发育过程中,遇到不良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不当容易形成畸形瓜,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使农民的收益降低。

(一)病害特征

常见的畸形瓜主要有歪瓜和葫芦瓜。

1.歪瓜

歪瓜又称偏头瓜,是指西瓜一侧充分膨大,另一侧发育不良的果实(图3-2)。歪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2种。一是西瓜花芽分化期(1~5片真叶期),遇到低温形成畸形花,而畸形花必将发育成畸形果了;二是开花坐果期间授粉受精不良,致使果实中种子分布不均,种子多的部位,果皮瓜瓤相应膨大,没有种子部位,果实发育较慢,从而形成歪瓜。

图3-2 歪瓜

2.葫芦瓜

长形果或椭圆形果品种容易发生。其特点是果肩部没有充分发育,而果实中部和果蒂部发育正常,形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果实(图3-3)。其形成原因是结果前期、中期肥水不足,尤其是缺水,植株生长不良坠秧、病虫害等,使幼果发育严重受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条件改善,果实又迅速发育而形成葫芦形。预防措施是在果实褪毛后及时浇膨瓜水,并追施膨瓜肥。

图3-3 葫芦瓜

(二)发病原因

西瓜果实畸形的原因如下。

一是受精不良。据研究西瓜果实内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刺激果实的发育。瓜内种子发育好而多的部位果肉发育也好;反之,果肉发育就差。如果开花时遇到低温、降雨或传粉昆虫较少受精不完全很容易导致果实畸形。

二是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适宜。据研究西瓜果实发育前期以纵向生长为主后期则依靠横向发育来完成一定的果形和大小。对于早熟栽培的西瓜前期因外界气温低纵向生长缓慢而在果实生长后期外界气温升高横向生长相对加快最后发育成了横径明显大于纵径的扁圆瓜。

三是栽培管理不当。果实着地的一面由于晒不到阳光瓜皮呈黄白色瓜瓤发育也差如不及时翻转很容易出现畸形;果实发育前期遇到严重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果实膨大近于停止而后期条件适合、特别是土壤条件适宜时果实又继续发育而且生长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一头小、一头大的葫芦形瓜。

四是机械损伤。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虫害或机械损伤受损部位往往生长缓慢也会使西瓜出现畸形。另外,在花芽分化时进入子房中的钙素不足也易发生畸形。

(三)防治方法

(1)虽然各类畸形果的形成原因略有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在花芽分化期或雌花发育期经受低温,易形成畸形花而发育成畸形果;发现前期出现畸形瓜胎,如果外界气温低,不要急于摘除,可暂时保留第一和第二雌花瓜,待出现第三雌花时,外界气温也升高,及时摘除第一和第二雌花瓜,保留第三雌花瓜,一般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2)开花坐瓜期遇到高温、干旱,花粉发芽率降低,致使授粉受精不良,果实膨大期肥水不足或偏施氮肥,土壤中氮、磷、钾失衡;留瓜节位过高或过低,影响同化物质对果实的供应;人工授粉技术失误,进行偏斜授粉;病虫为害,特别是病毒病为害等,均可导致畸形果的形成,应针对具体情况,在开花坐果期,控制生长,以防徒长,避免高节位坐瓜,进行人工授粉,加强田间管理,水分均衡供应等栽培措施,防止畸形瓜的产生。

三、化瓜

(一)病害特征

西瓜化瓜表现为瓜蔓变粗而脆,不易坐瓜;雌花开放时,瓜梗细且短子房纤小,幼瓜易萎缩(图3-4),这种现象称“化瓜”。化瓜主要表现为幼瓜发育一段时间后慢慢停止生长,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缩坏死。

图3-4 化瓜

(二)发病原因

一是开花后雌花未授粉受精。西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期如果遇到阴雨天,花粉就会吸湿破裂;或授粉昆虫较少,雌花不能正常进行授粉,使子房不能正常膨大生长而脱落。

二是雌花花器或雄花器不正常。如花器柱头过短,无蜜腺,花药中不产生花粉或雌蕊退化等,都会引起西瓜化瓜现象的发生。

三是植株生长过盛或过弱都会引起化瓜。由于植株生长不协调,生成营养物质分配不均匀,使幼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化瓜。

四是花期土壤水分不合理。水分过多,使茎叶旺长,雌花因营养不良而化瓜;水分过少,又导致植株因缺水而落花。

五是环境条件不利。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粉管伸长,使受精不良,引起落花;光照不足,使光合作用受阻,子房暂时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而导致化瓜。

六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营养生长过旺会导致雌花发育不良,而引起化瓜。

(三)防治方法

由于造成化瓜的原因较复杂,防止化瓜需及时查明化瓜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安排好播期,避开不利于西瓜开花坐果的时期;育苗过程中给予幼苗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花芽分化,降低畸形花出现概率。科学施肥浇水。播种前要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速效氮肥、磷肥及钾肥等。抽蔓期施肥,应酌情减少氮肥用量,要掌握施肥原则,并适当控制浇水,使其生长稳健,避免发生旺长。人工辅助授粉。在西瓜花期,于上午7:00~10:00时把雄花摘下,剥去花冠,用花蕊均匀地涂抹雌花柱头,每朵雄花可抹2~3朵雌花。授粉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柱头。捏茎控旺稳瓜。植株生长过旺的瓜田,在幼瓜正常授粉后,将瓜后茎蔓用力一捏,这样可减少水肥向顶端的输送能力,集中养分供应幼瓜,减少化瓜现象。

四、空洞瓜

(一)病害特征

西瓜果实内部出现开裂、缝隙、空洞等为空洞果(图3-5)。分横断空洞瓜和纵断空洞瓜2种。从西瓜果实的横切面上观察,从中心部沿着子房心室裂开后出现的空洞果是横断空洞果,从纵切面上看,在西瓜着生种子部位开裂的果实属纵断空洞果。

图3-5 空洞果

(二)发病原因

空洞瓜是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瓜瓤内不同部分生长发育不均衡引起。横断空洞果多发生在靠近根部低节位上结的瓜,或者在低温和干旱时所结的瓜,这些瓜因种子数量少,心室容积不能充分增大,养分输送不足,种子周围没有很好地膨大,遇到高温时加快了成熟,也促进果皮的发育,从而形成空洞果。纵断空洞果是在果实膨大后期形成的,当种子周围已趋成熟,而靠近果皮附近的一部分组织仍在发育,由于瓜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而使种子周围的瓜瓤开裂形成空洞瓜。

(三)防治方法

(1)设施栽培在结果期注意保温,让果实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坐果和膨大,采用三蔓整枝时选择主藤上的2~3朵雌花坐瓜。

(2)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追肥每667m2可选用微补冲施肥500g加微补促根增甜液300g,或赛德海藻有机液肥5kg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保证养分运输,同时在幼瓜期喷施微补盖力600倍液,有利于减少空心。

(3)结瓜后要注意合理整枝,控制营养生长,保证果实正常发育。瓜膨大期停止整枝,保证足够叶片的光合作用。

五、黄心瓜

(一)病害特征

黄心瓜,又称黄带果,粗筋果。西瓜膨大初期,在瓜的中心或着生种子的胎座部分,从顶部的脐部至底部瓜梗处出现白色或黄色带状纤维,并继续发展成为黄色粗筋(图3-6)。

图3-6 黄心瓜

(二)发病原因

黄心瓜产生与温度、水、肥有关。在高温干燥年份,植株结瓜过多,土壤中缺钙,高温、干旱,土层干燥,缺硼等不利因素影响钙的吸收,黄心瓜就增多。

(三)防治方法

(1)合理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使植株营养生长和结果相协调,保证果实可以得到充足的同化物质和水分。

(2)深耕土层,增施有机肥,地面覆盖,防止土壤干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每667m2增施大粒硼200~400g,同时,在幼瓜期喷施微补盖力500倍液加微补硼力2000倍液,促进植株对钙、硼的吸收。

六、日灼病

(一)病害特征

西瓜日灼病是强光直接长时间照射果实所致。主要发生在夏季露地西瓜生长中后期的果实上,果实被强光照射后,出现白色圆形或椭圆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的白斑(图3-7)。

图3-7 日灼病症状

(二)发病原因

果实日灼斑多发生在朝西南方向的果实上。这是因为在一天中,阳光最强的时间是午后13:00~14:00时,此时太阳正处于偏西南方向。日灼斑的产生是由于被阳光直射的部位表皮细胞温度增高,导致细胞死亡。此外,水肥不足,导致植株生长过弱,枝叶不能遮挡果实都会增加发病概率。

(三)防治方法

注意合理密植,栽植密度不能过于稀疏,避免植株生长到高温季节仍不能“封垄”,使果实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之下。有条件可进行遮阳网覆盖栽培。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过磷酸钙作底肥,防止土壤干旱,促进植株枝叶繁茂。

七、冻害

瓜类作物是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西瓜的生长发育适温为18~32℃,开花期要求25℃左右,结果期30℃为好。厚皮甜瓜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晚15~18℃,而40℃以上高温和13℃以下低温对生长发育不利。

(一)病害特征

冻害在早春苗床和移栽田均可发生。西瓜受冻后,轻者子叶、真叶边缘发白(图3-8),造成短暂的生长停顿和缓苗;稍重者叶缘卷曲,逐渐干枯,生长点受冻后停止生长,造成较长时间的缓苗,甚至僵苗,严重受冻时,整株成片的秧蔓冻死,生理失水后,叶片变成黑色(图3-9)。

图3-8 中度冻害叶缘干枯

图3-9 重度冻害叶片变黑

(二)发病原因

低温季节,棚室两头漏风处、门缝处瓜秧最容易受冻害;西瓜苗弱,没有及时炼苗,遇低温时易发生冻害;冷空气来时,棚内干燥或没有及时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易造成冻害。

(三)防治方法

(1)改善育苗环境,培育生长正常,根系发育好、苗龄适当的健壮苗。

(2)注意天气变化,在冷空气前做好防护措施,同时,用微补果力600倍液叶而喷雾,增加湿度,降低冻害。

(3)西瓜幼苗受冻后,小拱棚内可进行适当通风降温,不使其棚温迅速上升,让其慢慢缓解消冻。使其不致迅速生理失水。

八、药害

(一)病害特征

触杀性除草剂,如百草枯,喷到西瓜叶片会造成叶片灰白色或灰褐色斑(图3-10);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药液飘移到西瓜植株上,引起新叶落黄,花蕾干枯(图3-11);马拉松药害在叶片上形成白斑,丙环唑药害抑制嫩梢生长,叶片卷缩。

图3-10 百草枯药害状

图3-11 草甘膦低温残留造成的药害状

(二)发病原因

西瓜在土壤封闭除草或西瓜苗期施用除草剂不当,或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飘移都会发生药害;使用一些对西瓜敏感的杀虫剂、杀菌剂而产生药害;大棚西瓜栽培时熏蒸产生药害;使用农药浓度过高或多种农药混用产生药害;以前种植过水稻或小麦地施用过甲磺隆或绿磺隆等除草剂。

(三)防治方法

清楚瓜田以前除草剂的施用情况,掌握好激素用药时机,准确合理使用,切忌随意增加或减少药剂浓度或混配用药;谨慎使用多种农药混配;大棚熏蒸后要注意及时放风、透气;不要使用草甘膦、乙草胺等易对两瓜造成伤害的除草剂;百草枯等除草剂喷雾时加防护罩。尽量不用腐霉利、三唑酮、马拉松、敌敌畏,乙膦铝、二甲戊乐灵、咪鲜胺(大棚)等对西瓜敏感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