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构建现代化病虫测报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构建现代化病虫测报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构建现代化病虫测报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文耀东 冯小军 谢飞舟 刘延虹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对全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进行全面调查,客观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策支持、科技保证和测报基础设施改善三方面阐述了构建现代化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可行性,并根据陕西省测报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病虫测报;监测预警;数字化

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控病虫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思维思考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全面把握病虫监测预警现状,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发展重点,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1 当前陕西省病虫害监测预警现状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陕西省的主导产业已由原来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逐渐向以粮食、果业并重转移,结合地域特色,逐渐形成了陕北小杂粮、关中粮食作物、陕南中药材的产业格局。作物种类呈现多样化,病虫害发生种类也不断增多,为害程度连年加重,对陕西省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这对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1.1 病虫监测形势不容乐观

陕西省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5 500万亩左右,全省常年发生的小麦条锈病、蚜虫、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50多种,发生面积1.5 亿亩次左右。近年,经济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大,作物复种指数高、播期不一,病虫害发生频繁,部分重大病虫发生呈趋重态势,突发性病虫时有发生。陕西省各市、县、区现有植保机构114个,技术干部1 200多人。各市专业技术干部所占比例较高,县级比例偏低,个别县甚至没有植保专业技术干部,专业人员不足问题严重。全省有18个全国病虫重点测报站和20个省级区域测报站承担着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的监测任务,病虫监测网络不健全、设备配备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陈旧和老化问题严重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全省病虫预测预报与防治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病虫害监测任务繁重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颁发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预报的重点是做好粮、棉、油、果、菜、茶、桑、糖等主要作物病虫,特别是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的预报。陕西省设大宗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点80多个,各监测点根据各地种植情况的差异,分别对小麦条锈病、蚜虫、玉米螟、蝗虫、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早期落叶病、棉铃虫等重大病虫进行监测,要求在病虫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每周调查1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掌握和上报病虫发生动态,监测任务重,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1.3 监测设备比较落后

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县测报站缺少病虫观测场及基本测报设备,交通工具缺乏,工作繁重,效率低,调查范围小,取样数据少,缺乏代表性。病虫害监测预警仍以人工观测、调查,结合经验预测为主。近年来,各地陆续添置了一些测报灯等监测设备,但多数县区现有的基础设施简陋,黑光灯等仪器设备陈旧,老化问题严重,远远不能满足监测工作开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植保工程项目的实施,陕西省40%的市县区植保站和省站实现了微机联网,绝大多数县站的现代化测报设备几乎是空白,病虫信息传递仍以信函为主,运行缓慢,直接影响了病虫情监测、信息传递、数据处理、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许多县没有电脑和照相、摄像设备,大多数县没有复印机和投影仪,65个县没有观测场,甚至还有一些县没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基本仪器,难以满足测报工作的需求。

1.4 病虫监测规范化程度较低

农作物病虫监测调查规范化是实现测报现代化的基础,今后总站将通过购置和发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培训班等方式,加大测报调查规范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测报调查数据规范化程度,为实现测报现代化打好基础。

2 实现病虫测报现代化的条件

2.1 相关政策出台为发展测报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重点开发信息采集……农业灾害预警等技术”,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这也为植保工作的发展特别是病虫测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发展现代化病虫测报提供了政策支撑。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指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2 植保工程建设为测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陕西省目前已建立起由全省农作物病虫监控中心、区域病虫监测站、苹果非疫区项目、蝗虫、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站等组成的全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控制网络,承担了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长、中期预测预报任务,具备了及时收集、发布流行性、迁飞性、暴发性等病虫发生信息的能力,各地能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发布长、中、短期预报,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2.3 现代电子网络技术为测报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及其数据处理系统已经成熟和完善,电话传真、网络、电视等信息传输设备发展是新月异,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电子图像设备已日趋成熟,价格合理,为总站实现测报现代化提供了能满足需要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平台。

3 用现代科技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为此要抓住机遇,积极建设手段先进、预警能力强的农作物病虫观测场,改变测报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不提升病虫监测预警水平,提高陕西省农业抗风险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3.1 完善测报管理办法,强化监测预警体系管理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管理办法是总站开展预测预报工作的规范指导性条文,是提高植保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总站要尽快制定陕西省农作物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病虫发生趋势的会商、病虫信息处理和发布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年度总结考核评比,互相沟通和交流,激发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技术水平。

3.2 坚持病虫监测规范,加快监测预警现代化进程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是实现测报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和陕西省虽有一定数量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报表格式、健全的考核机制等有效管理形式,监测调查自由度较大,影响了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质量、利用率和可比性,数据采集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病虫害监测预报标准化程度低。今后,总站要加快重大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的制定和应用推广进度,逐步实现监测预警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数字化。

3.3 加强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提高病虫监测调查准确性

农作物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是集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植物生态观测体系,网络健全、设施完备、手段先进、预警防控能力强。如何在自然状况下取得第一手的病虫发生和消长资料,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对准确预警十分重要。以往各级病虫测报站基本没有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标准病虫观测场,病虫调查只能在农民田中进行,人为因素干扰较大,调查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影响了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标准病虫观测场统一配备田间自动气候观测仪、自动虫情观测灯和病菌孢子捕捉器等病虫和气候数据采集仪器和设备,大大提高了病虫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总站今后要有计划地加快建设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进度,争取在3~5年内,在全省重点县区建立病虫测报标准化观测场,提高病虫调查准确性。

3.4 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病虫预警信息传递速率

在植保工程实施带动下,基层部分县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整体较为落后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普遍缺乏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网络化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数据传递滞后,影响了预报和决策的时效性;传统的病虫测报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信件邮寄、电话汇报、传真和模式电报等方式进行的。截止目前,全省大约80%的市县区已经配备了传真机。这三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在传递速率、信息保存方面存在着信息时效性相对滞后、信息不易保存等缺点,不能适应当今测报工作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电子邮件、QQ及MSN、手机短信和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系统等形式,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图片和视频短片,大大增加了病虫信息传递的多样性,提高了传递速率和质量,逐步取代了纸张传递信息的方式,向无纸化和数字化方向迈进。今后要以实施植保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病虫测报站和省级重点测报站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的监测站作用,逐步建成以省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为核心,省级、国家级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为骨干,各县级站为主体的高效运转、反应快速、功能齐全、覆盖全省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网络。

3.5 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病虫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水平

当前,陕西省各地测报站在处理病虫监测调查数据时,一是数据分析处理手段较为缺乏。大部监测预警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等仍以手录笔算为主,效率较低、方法不一,计算结果出错率高、可比性差、可信度低,影响了数据分析处理工作效率和预测预报的准确率,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较低,急需通过有效手段予以规范。二是数据管理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监测调查数据以纸质档案表册分地存放,虽然部分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化管理,但格式各不相同、收集整理仍以人工录入为主,全省协调统一、自动化处理程度高的网络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尚未建成,影响了监测预警数据收集、利用效率,信息共享难。今后,总站要在全国有害生物监控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陕西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汇总录入、分析处理、上报网络化,病虫害监测数据信息共享。

3.6 用现代传媒技术,加快病虫预报可视化推广进程

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是实现测报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指应用电视媒体、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防治技术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向社会发布。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形象生动、传递迅捷,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时效性,是广大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者多年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所期盼的,更是病虫测报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今后,通过制定和完善电视预报管理办法、举办电视预报培训班、开展考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加大可视化预报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高灵旺,沈佐锐,夏冰等.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中国植保导刊,2009, 11(32):32~35

[2]刘万才,刘宇,曾娟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刍议.中国植保导刊,2009,10 (11):11~15

[3]张孝羲,张跃进.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张跃进,王建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