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四川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四川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四川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王胜 沈丽 马利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通过对四川38个县(市、区)和1 766个乡(镇)植保队伍建设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四川县、乡两级基层植保队伍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植保队伍;现状;问题;对策

县、乡两级基层植保队伍是整个植保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植保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是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机构改革的全面深入,基层植保队伍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四川当前县、乡两级植保队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在2005 年和2007 年调查收集了38 个县(市、区)和1 766个乡(镇)植保农技人员的有关信息,就当前基层植保队伍的现状及如何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基层植保队伍的调查现状

由于四川乡(镇)一级未设置专门的植保机构,因此只能用乡镇农技人员的调查情况来反映乡级植保队伍的现状。

县级植保队伍现状:(1)人员基本稳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比例合理,但有下滑趋势。38个县站2005年总人数322人,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占85.1%;2007年总人数为323人,增加1人、专业技术人员267人减少7人减2.4%。(2)年龄结构合理。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7.3%、76.8%和5.9%。(3)文化程度、职称情况不容乐观。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比例分别为36.5%、55.1%和8.4%,高级职称仅占5.3%,中级职称占42.1%,初级和初级以下占52.6%。

乡级农技队伍现状:(1)人员在流失。1 766个乡镇2005 年农技人员总数为5 364人,2007 年为4 970人,减少394人,减少7.3%。(2)文化程度、职称情况普遍偏低。大学(大专)学历占16.6%,中专(高中)学历占64.4%,初中以下学历占19.0%。高级职称17 人,占0.3%,中级职称仅813人,占16.4%,初级职称以下4 070人,占81.9%。(3)人员分工不合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2 302人,仅占46.3%,其中专门从事植保工作仅657人,占13.2%,而从事农药经营等非农技工作的人员高达2 668人,占53.7%。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只有摸清了队伍状态,才能有效地开展队伍建设工作。由于体制政策和历史遗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当前四川县乡两级植保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县级植保部门业务经费缺乏,政府投入少,工作条件差

现在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县级农业局一般都实行分灶管理,每年初将人头经费、办公费用等一齐下到业务站,不足部分自己找。2000年以前农药经营情况较好,植物检疫收费也不错,可以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而现在统防统治严重滑坡,农药市场竞争激烈,收入来源有限,压力非常大。许多县级植保站人头事业费用人均仅3 000~5 000元,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其他诸如办公费用、差旅费、奖金等更无从谈起。政府投入逐年减少,工作条件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植保基础设施落后,测报仪器设备仍是20世纪60~70年代产品,且年久失修,效果很差。

2.2 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整个植保技术推广网络在乡镇严重脱节

县级植保部门职能专一,但乡镇农技站工作一把抓,村、社又无人抓,造成县与乡镇及村、社推广机构严重脱节,农业实用新技术不能快速有效地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乡级农技站是全省整个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乡级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许多乡镇大量削减农技人员,个别乡镇农技站已名存实亡,植保网络在乡镇一级已是“网破、线断、人散”。乡镇农技站虽属事业编制,但由于属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往往造成都不管和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加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致使部分乡镇领导认识偏差,重视不够,待遇上实行双重标准,农技植保人员地位和待遇低,工作不安心,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或者改行。部分县植保站为了维持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只好从有限的业务经费中挤出一点聘请乡镇专职测报员。

2.3 部分基层人员素质低,知识老化,思想保守

受市场经济和待遇低的影响,许多基层植保人员不钻研业务,对植保新技术、新药剂了解不多。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表现特别突出,不认识农作物主要病虫的人很多,有的技术员为了一些小利,甚至销售使用国家或省上禁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植保人员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靠”思想严重,而现在国家放开农药市场,农药经营竞争更加激烈,大宗农药几乎无利可图,利润逐年降低。因此,植保部门必须及时改变经营机制,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创新才能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壮大;(1)植保技术推广的思路要从计划经济的旧模式中跳出来;(2)植保技术的推广运作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3)重建推广网络,变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网络为市场经济下利益互动的经济网络。

2.4 一些地方非专业人员过多,植保部门资产被频繁挤占、平调

农业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必须经系统全面的学习才能掌握,农技植保部门非专业人员过多,势必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2007年武胜县植保站9人中有4人是非农技专业,占45%,学植保的只有3人。全县75名乡镇农技人员有39名属非农技专业毕业,占52%。农技植保部门的任务是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到广大农户,但一些地方不但不支持他们的工作,反而频繁挤占、平调农技植保部门的资产。江油市2007年41个乡镇中有21个占用农技站办公用房,共占用63间,“挪用”(不还)农技站资金的乡镇有23个,近两年被“挪用”资金达77万元,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技体系的健康发展。

3 加强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自身业务工作、突出社会公益性职能

植保技术推广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虽无直接经济效益,但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将会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当前植保工作的重心已全面转移到经济作物上,由保产为主要目标向保证农产品质量拓展,由产中服务为主转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由只注重经济效益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因此,一方面必须积极开展宣传,宣传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宣传植保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争取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植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植保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3.2 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植保部门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过去旧的一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手段。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在稳定的基础上,立足技术创新和服务创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工作要转变到以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为主。植保服务可以探索开展产前签定服务合同,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药供应,产后进行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应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植保体系建设思路,以县为依托,通过严格考察测评,大力发展乡镇和村社民营植保网点,特别要加强村级服务站的建设,使村服务站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真正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组建多种形式的下层机构,成立植保协会,组建股份制公司,建立直销点等,在全县形成有效的植保技术推广网络,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植保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解决植保疑难问题。

3.3 完善基层植保队伍管理体制,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严格按四川《农技推广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乡镇农技站占编和不在岗人员进行清理,本着专业对口原则,定编定员,事业经费和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本工资和工作经费;管理上,从原有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强化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和指导,严格考核聘用,实行竞争上岗,定期不定期开展新技术培训。有条件的乡镇应有一名专职植保员。建议各级政府对县、乡植保队伍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弥补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禁止挤占、挪用和变卖农技植保部门的资产,解决好农技人员的待遇、职称等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开展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这支队伍。

3.4 利用技术优势,加快实体发展

植保事业的发展,最终还靠植保部门自身势力的强大,通过人才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化,增强服务实力,实现自身发展。要有市场经济的观点,要利用病虫预报、试验示范、抗性监测引导和加强自身实体的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在求生存中求发展,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