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稳定测报队伍

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稳定测报队伍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稳定测报队伍

杨顺龙

(云南省文山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在经济建设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今天,提高粮食产量及其品质成为目前植保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粮食生产,把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生产出安全、优质、高产的粮食,就必须及时加强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建设,稳定测报队伍,在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中,进行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测报体系建设;稳定队伍;发展对策

文山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之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境内辖15个乡(镇)125个村委会1 081个自然村。有耕地面积41.4万亩,其中:地30.1 万亩,田11.3 万亩。最高海拔2 991米,最低海拔680 米,年平均气温17.8℃,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县内由于地势复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发展各不相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有了新的转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越来越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为加强测报体系建设,稳定测报队伍,保证了测报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文山县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1 文山县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文山县经济建设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文山县在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影响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表现出多样性。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向安全、优质、高产等发展,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文山县已建设成为一套城乡网络机构。县属部门有测报人员5名,全县15个乡(镇)农技站都有1名植保员,并建设了病虫害测报工作流程,通过电话和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及时把病虫害测报数据汇报到县植保植检站,县植保植检站对其进行整理后,制定出防控方案,再由县农业局进行决策,并组织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文山县积极加强了测报队伍的建设,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并通过组织参观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技术员的测报水平。为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推进测报体系建设进程,2009年在农业局的大力组织下,通过县属各部门和各乡(镇)农技站的共同努力,完成对稻飞虱防治7.2 万亩,稻瘟病防治6.3 万亩,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6 709份,在防控工作中积极动员并组织群众参与病虫害防治,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目的,完成全县病虫害防治201.8 万亩次,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1.5 亿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15.2亿元,为文山县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文山县测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人员缺少,劳动强度高

文山县有15个乡(镇),有125个村委会1 081个自然村,平均1名技术员要负责8~9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而每个乡(镇)只有1名技术员负责测报工作,多数村委会分布又相对较分散,个别地区进行测报工作也要1~2天的时间,技术员负责如此大的量,单靠1个人的能力,对全乡(镇)病虫害进行测报,要很长的时间,难以做到汇报测报工作的及时性。而植物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每天都要求进行,如稻纵卷叶螟的成虫赶蛾调查、稻飞虱田间调查、稻瘟病观测等。由于技术人员缺少,加上劳动强度高,许多面上的病虫害动态调查无法按照测报规范要求进行,工作中难免出现测报不及时的现象,致使病虫害测报的汇报数据代表性不强。

2.2 设施落后

进行测报工作,没有植保设备的情况下,对病、虫害进行鉴别、分类、记录等工作难以进行,测报工作难免会出现错误和误差,测报工作效果极差。而且每天诱杀的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要一一进行鉴别,也需要一定的设备进行分析,测报数据才真实可靠,数据才具有代表性。

2.3 投入不足

病虫测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要推进测报体系建设,更好地提高粮食生产。关键在于:一是要对全县15个乡(镇)进行统一配置测报装置,这样能有效促进测报工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并降低技术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个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错误。二是要进行技术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技术员的测报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测报工作的统一性。三是要在稳定测报队伍的基础上,培训部分有能力的群众进行测报工作,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目的。四是要进行乡(镇)植保工作器件的配置工作,方便技术员进行观测、分析和记载,更准确、及时地汇报病虫发生情况和及时安排防治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一定的资金进行启动。

2.4 交通不便

文山县是丘陵半山区地势,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进行测报工作必须深入田间地头,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如雨水季节部分地区机动车不能正常行使。技术员测报工作只能徒步下乡,往返乡与村需要1~2天的时间,就形成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汇报不及时,也不能及时组织群众进行防治等现象,从而导致统防统治的最佳时期错过。形成有的地方病虫害发生后再防治的情况,先防治的地方却又有病虫发生,防治效果极差。

2.5 测报技术滞后

由于乡(镇)农技站在没有测报灯和其他测报设施的情况下,只能靠人工进行观察记载,对病、虫为害的观测往往因人而异出现了误差和错误。这样的测报工作耗时间又耗人力,测报工作的进度差,严重影响了测报工作的效率。

3 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发展思路

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病虫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防治效果。要及时加强工作、信息和各方面的交流,统一工作方法。抓住国家重大病虫害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的机遇,推进文山县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建设,从而把病、虫为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粮食生产向安全、优质、高产等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保障文山县粮食稳定生产。

3.2 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3.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提高粮食生产,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户要把植保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把测报和防治进行有机结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如稻瘟病和稻飞虱的发生,都可以引起水稻减产20% ~30%,严重时造成减产50% ~6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所以,在提高对病虫害认识的基础上,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好,并负责协调好病虫害防治项目资金的落实,制定相应的防治规划,合理安排并组织统防统治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3.2.2 稳定测报队伍,提高测报效率

病虫测报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具有测报工作的责任感,需要有从事多年测报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测报工作。测报工作的目的是为农民服务,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高产、稳产。只有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培训等工作,稳定测报队伍,切实解决好测报技术人员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测报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提高测报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要改善测报工作的进度,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技术员的业务水平,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形式开展测报工作,为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3.2.3 多方面筹集资金

为把文山县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好,实现测报工作数字化,要多方面加大投入,一是抓住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争取国家部分投入;二是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各项整合资金和单位的自筹资金;三是发动群众筹集等方式筹集资金。

3.2.4 改善交通条件

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道路建设改造专项资金的利用,建设好乡村道路。改善文山县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更好地保障农民在种植好农作物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农民能卖个好价钱,促进农民真正增产增收,更好地保证和加快文山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2.5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推广使用植保设备进行测报工作,对病虫害进行鉴别、分类、记录,测报数据才具有代表性。所以,要在统一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乡(镇)计算机网络、电话、测报灯及其他植保工作器件的配置,逐步完善对测报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工作。如:在各乡(镇)每一个或者2个村委会之间建立测报点,安装测报灯进行测报工作。同时协调和安排好当地干部或有植保工作经验的农户进行参与,做到“测报—汇报—防治”一条龙。从而增强病虫害的测报力度,更有效地保障防治工作的开展。

3.2.6 建立病虫害测报体系,改善测报技术

要强化病虫害测报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要建立统一的测报网络机构,充分利用电话、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植保器件提高测报技术,对病虫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进行观察、记载和汇报。县级部门对其汇报材料进行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并组织防治工作的开展。对大面积发生或者会引起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重大疑难病症、检疫性病虫的发生要及时汇报给领导机构,由专家组进行测定后,及时组织现场指导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各测报点的联系,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要及时整理成信息资料,发给上级领导部门和农户,并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防治。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病虫害测报的宣传力度,进行上门服务,并开展科技下乡,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的培训,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增强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3.2.7 大力推广测报体系的管理和应用

要建立县与乡(镇)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工作中要做到统一结合、协调配合,通过开培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大力宣传植保工作,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测报体系的管理和应用。同时提高技术员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的力度,全面提升文山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要把工作做到群众中去,提高群众对病虫害的认识能力,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