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海南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探讨
关于完善海南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探讨
林伯能 王茀望 张曼丽
(海南省植保植检站 海南海口 570203)
农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种植业。海南的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水果面积约260万亩,其中,香蕉面积约60万亩。在2009年海南冬交会上,共签订单505.4万吨,成交金额143.2亿人民币和5.1亿美元。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是天然的温室,四季如春,农作物病虫发生速率高、为害重,因此海南是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严重省份之一,每年农业有害生物为害造成巨大,据统计,2009年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2 993.47万亩次。近年来海南年防治用药1万多吨,用药量大不仅耗费大量资金,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会造成农产品污染,2010年的海南豇豆事件,令海南省的农民损失惨重。海南西南部蝗区,干旱少雨,食料丰富,气温高,飞蝗繁殖快,因此东亚飞蝗发生密度高。1987年、1988年及1991年,东亚飞蝗大发生时,虫口密度最高的达每平方米2 500多头,大片的水稻、甘蔗被吃光,农民损失惨不忍睹,当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政府调动部队飞机防治、同时,调动农垦的大量工人及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防治,终于使飞蝗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其起飞扩散为害。此后,各级政府对海南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更加重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已建设了东亚蝗地面应急站、农作物病虫区域测报站及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0余个,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重大病虫的发生信息传输基本上实现网络化,部分市县重大病虫害的预报能做到可视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农民防控工作及时提供情报信息,使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2009年全省防治面积达3 156.03亩次,粮食挽回损失278 264.50吨,果树挽回损失404 034.48吨,蔬菜挽回损失564 778.09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虽然海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基础性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能满足病虫调查监测工作的需要。但是,海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够完善,如大部分市县政府还没有将病虫测报经费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因此病虫测报部门普遍突出存在运行经费不足问题,难以满足日常测报工作的需要。许多地方基层测报站基本的办公、通讯、交通费用不足,对于下乡调查、大田普查等测报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难以发挥病虫测报指导防治的作用。海南省目前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如下。
1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1.1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作用,才能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保海南农业生产安全。海南的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发生范围广,来势猛、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威胁海南省农业生产安全,阻碍海南省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因此,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其正常运转,对控制重大病虫发生为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政府应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承担投入责任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部门的一项公益性职能之一,同时,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也是政府部门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如气象台风监测预警一样,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无偿为广大民众服务,因此,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正常运行所需经费应该由政府提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重大病虫草鼠害的暴发流行将难以有效控制,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和植保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海南省通过第一、第二期植保工程的建设,基层重点县级植保站,尤其是全国病虫测报网600 个区域站的基础性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能满足病虫调查监测工作的需要。
2 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影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
2.1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经费严重不足,监测预警工作开展不平衡
据统计,2009年海南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2 993.47万亩次。如果按平均每亩次损失10公斤算,造成作物产量损失近30万吨。虽然损失30万吨是个大数,几乎没有几个经济实体能承担,但如果损失由所有农民共同承担,平均每个农民的损失数的将会变得很小,因此,往往造成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民的损失不够重视,政府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治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当重大病虫暴发成灾时,如1987年、1988年、1991年东亚飞蝗在海南西南地区暴发成灾,大片甘蔗被连片吃光,作物的巨大损失也是由农民承担。其实,对农作物重大病虫的防控,不只是农民的责任,地方政府应在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投入所需经费,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但是,目前海南大部分市县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经费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因此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区域站农作物病虫害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工作难以开展,当前我国已制定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及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由于部分地区监测经费不足,因此要执行技术规范相当难。如要开展农区鼠害监测需要交通工具,捕鼠鼠夹及测量用具:游标卡尺或常规直尺、普通天平或电子天平、弹簧秤或克秤,以及解剖用具:医用解剖刀或解剖剪,消毒剂及医用手套等防护用品。对捕获鼠的处理,则需对捕获鼠用乙醚熏蒸5 分钟,以杀死附着在其上的寄生虫,并在鼠解剖后,深埋处理;捕鼠后鼠夹和解剖工具需用医用酒精、新洁尔灭等浸泡、清洗等。每一项都需要经费,但是规范只是下达任务,要求基层同志应该如何做,及如何上报,并不能解决执行规范的人员的实际困难。因此,当地领导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开展。当地领导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真正重视的地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开展顺利,否则,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将举步维艰。现在已建成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区域站,有人员、设备不缺,如果只因运行经费问题使国家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监测预警无法工作,将非常令人遗憾!
2.2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队伍不稳定
随着地方机构改革的深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尤其是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统计,2007年底,全国乡(镇)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属于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仅占乡级推广机构总数的13.3%,归乡级政府管理的占70.0%,实行以乡级政府为主,县乡共同管理的占16.7%。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形成了条块分割,人事分离,“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造成体系管理严重脱节,尤其是乡级和村级植保测报力量非常薄弱,很多地方基层没人负责这项工作。目前,海南省大部分市县农技中心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绩效工资。因此,测报人员工资待遇较低,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收入越来越低。当前,从事病虫测报工作的研究生一级工作人员,月工资也就1 200元左右,远远低于中专毕业的小学教师的收入,然而,病虫测报工作的责任大、任务重、强度高、时间长。如我国南方负责水稻病虫测报的技术人员在每年5 ~10 月,要天天下田;对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赶蛾调查,更是要在每天早晨5∶30以前下田,十分辛苦。但测报人员的待遇低,甚至不及从事植保其他专业人员。致使病虫测报队伍不稳,问题突出,测报人员流失严重,技能传承断代。
3 建议与希望
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国发 〔2006〕 30号文件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文件,逐步提高测报人员待遇,稳定测报队伍。特别是要尽快将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重大病虫监测顺利进行,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象气象预报一样,打开互联网就能直观地看到全国各地主要病虫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有重大病虫灾情的潜在危险时,都能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纸等媒体提醒广大农民不失时机地开展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控制在成灾之前,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29(8):28~32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10-1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9/content 10218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