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加快公共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加快公共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加快公共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徐梦萧 魏长安 李霞

(山西省临汾市植保植检站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准确监测和预报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信息,及时指导病虫防治工作,是保障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的重要环节。临汾市多年来从多方着手进行公共测报体系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全市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文通过对测报体系建设工作的分析探讨,整理出了实践工作的经验及作法,以及对发展不足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测报;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部门承担的一项很严肃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是植保部门的技术体系,是植保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体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关键,责任十分重大。搞好公共测报体系建设,对公益性植保事业是个很大的促进。临汾市针对测报工作实际,从2003年起,进行了多项测报体系建设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现公共测报体系建设已初有规模,有效提高了临汾市病虫测报工作质量,促进了全市植保工作的开展,推动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进程。

1 加强测报队伍建设,树立测报新理念

1.1 稳定老队员,培养新队员

临汾市目前有病虫测报站4个,其中市区域性病虫测报站1个,其他三个是洪洞中心测报站、曲沃中心测报站、安泽中心测报站。在测报站数量上不少,但测报员队伍却十分薄弱。首先是人员不足。由于测报工作辛苦,待遇低,在植保工作岗位上属于留不住人的岗位,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严重。老测报员面临退休离岗,新测报员无人出手去接测报接力棒,这给测报队伍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全市4 个测报站,专职测报员仅5个。测报工作又是专业非常强的工作,如测报员偶有特殊情况,将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市站协同各中心站负责人,共同为测报站充实人员努力,目前,全市病虫测报专兼职人员共有10人,其中临汾市区域性病虫测报站共有专兼职测报员4人,其余各中心站均有2名专职测报员,有力地保障了病虫测报站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测报员业务水平更新慢。为使测报员专业水平尽快得到提升,临汾市站多次派员外出学习测报专业技术。特别是对新测报员,每年都要多次去省、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现代测报技术水平。

1.2 发展村镇基层监测员,制定监测员管理制度

广泛收集各类病虫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生产单位及广大农民提供准确的病虫信息服务,指导防治工作,县级和村镇级基层测报技术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加强基层测报队伍建设,临汾市通过3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村镇级测报员队伍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1.2.1 建立乡村病虫监测组织

通过逐级推荐与试用,经过3 年,临汾市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乡镇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组织。并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的方式,对监测员进行管理。目前全市有乡、村级监测员100 名,均是乡镇级推荐试用后留下来的优秀监测员。监测员的组成为乡镇级植保技术人员占40%,村级监测员60%;有从事专业技术经验者占30%,乡村农科技术能手占70%。监测人员均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有观测病虫发展动态的优良条件,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当地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

1.2.2 对监测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凡被录用的监测人员,均要实行先进行专业学习,内容包括病虫害症状特点、调查方法及其他植保方面的知识,使监测人员对植保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进行田间实地观测,并由市、县两级测报专业人员检验所报数据的准确性,合格后方可上岗,进行测报调查工作。该市站每年要对乡镇级监测员进行2次以上的测报专业培训,并深入监测员所属调查田手把手对监测员进行现场指导,以期监测员所报数据更准确详实,具有更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1.2.3 制定监测员管理制度

为强化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员管理,确保病虫信息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市站制定了严格的监测员管理制度,以使乡镇级监测体系发展更科学规范。首先,要树立监测员的专业形象。监测员既是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员,又是植保新技术推广人员,要认真学习植保新技术,做农民信赖的农业科技带头人,种高标准示范田,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调查任务。其次,要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必须按要求在规定日期上报主管部门,以保证病虫信息的时效性,严禁误报、漏报和瞒报。第三,监测员要妥善保管调查数据,待调查任务结束,交市站作为考核依据。第四,每份调查情报,依据工作量大小、调查与汇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市、县植保部门均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劳务补助。第五,奖励。如监测员及时发现当地大面积发现突发性的农作物病虫害或者新发生的病虫草害,并及时报告市、县植保部门,经市、县植保站认可后,将给予奖励。第六,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员由市县植保站共同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制定了优秀、良好、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优秀、良好的监测员给予年终奖励,对工作不合格者取消监测员资格。

1.3 严肃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式

病虫测报是非常严肃的科学性工作。每个测报员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病虫测报工作包括病虫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宣传,病虫情况田间调查、统计、对比,信息收集,病虫情报的书写传递等。具体如:病虫“五天一报表”、周报表、同期对比表、信息卡、旬报、病虫发生实况与趋势分析等。这些在常人看来只不过是一堆数字和一些文字,可对工作植保而言它就是技术参数、就是科学依据,应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为此,临汾要求测报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一虫一病一档案”,病虫资料归档有纵向同期对比,有横向区域作物对照,还有就是规范表格数据填写。从2003年开始,本站即建立各类病虫害电子档案,从1979年始建立区域性测报站至今,全站已保存了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5种作物35种病虫害的电子档案。方便了临汾市植保工作者查阅历史资料,总结历史病虫发生规律,利于政府部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掌握区间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多方完善构建测报平台,推进病虫测报体系规范化

为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病虫害测报体系,临汾市在原有的测报体系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

2.1 扩大病虫测报区域

临汾市原有四个病虫测报站,担负着全市21 种作物种病虫害测报任务。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制约了测报数据的广泛代表性。为此,市站扩大了病虫测报区域,由以前的点片代表向现在的广泛代表扩展。目前,全市各县均建有病虫观测点,除县级植保站定点、系统观测外,还增加了乡镇级监测员和观测点。每个县最少有定点观测村3个,每个村代表面积最少为500亩,监测对象为当地主要种植作物,种类和常发性病虫害。

2.2 使用先进测报工具,规范测报方法,提高测报准确率

全市目前有4个测报站使用专业自动测报灯4台,黑光灯9台,GPS地理信息定位仪4个,全年共完成定点系统监测病虫10种,一般监测病虫20种的调查任务。按照《山西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法》对农作物主要病虫的测报调查技术、发生为害程度划分标准等进行规范。各级测报员深入田间生产一线调查研究,使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更加准确,对农业安全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各个专业测报站能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坚持每五天一报、一周一报、十天一报制度,向省、市测报站汇报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对于重大突发性的病虫害做到及时汇报,并且向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汇报。全年共上报各种周报、旬报240期,发布病虫情报175期,其中临汾市站发布病虫情报10期,重大病虫预警3期,上报模式电报24份,上报重大病虫旬报40份,上报小麦病虫周报13份,上报有害生物周报表17份,上报病虫调查表400 余份,上报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13 份,占全年要求的98%以上,保证了省市测报站能准确掌握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做出全省性病虫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

2.3 多种预测预报方式并存,提高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和覆盖率

为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各县植保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传播和宣传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信息和防治技术。目前,该市站每年在《临汾日报》新农村版发布病虫预报24期,在临汾电视台播放《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24期,播出192次,在临汾植保网发布病虫情报24期,与临汾广播电台9∶30农业节目合作制作节目9期,在临汾移动通信公司发布病虫预报短信12条。全市17个县市均能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市站及省级等上级部门发送病虫情报。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连接各县(市、区)植保站和各病虫测报站的农作物病虫信息网络传送体系。全市17个县(市、区)也逐步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特别是侯马、襄汾、曲沃、洪洞、安泽等县(市),都能做到和当地电视台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制作、播放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和防治技术。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公共测报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在工作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够顺利进行测报体系建设。

3.1 领导对测报工作不够重视

测报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一个技术体系支撑,在整个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有着重要影响。但这个认识仅限于专业领域,政府部门对这个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够从行政方面进行支持帮助。建议能和政府部门沟通,使领导认识到这是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工作,以期引起领导重视,获取行政支持,使测报工作更顺利开展。

3.2 测报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在一线辛苦工作的测报人员,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植保事业,而测报员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其抱怨心态将影响下一批接班人,继而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建议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测报人员实行优先待遇,例如职务、职称、补助、福利等设立测报标准,以激励更多的测报专业人员投身到公共测报队伍中来。

3.3 经费不足,设备落后

目前大多数县(市、区)级测报站都没有测报业务经费,直接影响到病虫信息数据的调查收集和病虫情报的发布传播;部分测报站的观测灯由于城市建设扩大后影响诱虫效果,或者撤消后没有及时重新安装使用。建议申报专项的测报经费,以满足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要求专款专用,杜绝挪移他用,影响测报工作进展。

3.4 测报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使用测报工具落后

全市目前仅有9个县配备有专业测报计算机,其他县市配备困难,使测报数据的信息共享不能够实现。新型高效的诱虫灯、孢子捕捉器、气象数据自动监测仪等先进的测报工具还不能投入使用,也影响了测报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建议,加快植保网络建设,配备基本的信息工作设备,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以求信息共享。推广使用新型高效的诱虫灯、孢子捕捉器等先进的测报工具,提高测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5 基层病虫监测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稳定乡镇级病虫监测员队伍的同时,要注重提高监测员专业水平。监测员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测报工作质量,影响植保工作效果,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安全。所以,要在稳定地基础上多搞专业学习,特别是实践学习,以巩固公共测报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中国植保导刊,2010(1):5~9

[2]郭海明,欧高财,张政兵等.新时期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工作探索.中国植保导刊, 2008(5):44~45

[3]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8):28~31

[4]刘万才,曾娟,刘宇等.关于农作物病虫测报几个问题的辨识与探讨.中国植保导刊,2009(9):31~33

[5]魏长安,徐梦萧.坚持电视虫情预报,创新植保社会化服务.山西植保,2007(4):29~32

[6]吕国强,赵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中国植保导刊, 2009(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