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钟玲作者简介:钟玲(1966~ ),女,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副局长,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病虫测报和植保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电话:0791-8119285,E-mail:zhonglingjxn@sohu.com。 程丽霞 邱高辉 施伟韬 史建苗

(江西省植保植检局 江西南昌 330096)

摘要:以江西为例,总结了测报体系建设和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费投入、社会认同四个方面分析了测报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了测报工作面临任务更加繁重、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保障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人员专业化、设施现代化、调查标准化、预警数字化、管理制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优质化”的测报工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病虫害;测报;公共服务;成效;对策

农作物病虫害是重要的农业自然灾害,事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前提和关键,是政府决策生产、服务广大农民的公共服务工作。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对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江西为例,总结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分析测报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测报工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 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以省为中心,市为重点、县为骨干、乡为基础的四级植保体系,测报基础设施和监测预警手段明显改善,测报调查规范和会商汇报制度逐步完善,系统监测预报的病虫害种类增加,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时效性增强,预报信息发布多样化、可视化步伐加快,覆盖率和到位率明显提高,对保障粮食连续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公共植保体系初步建立

1980年全省恢复了省、市、县植保机构,30年来逐步加强植保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省为中心,市为重点、县为骨干、乡为基础的四级植保体系,由省、市、县植保机构专业测报人员和乡镇植保员承担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目前,省级参照公务员管理,职能明确,测报人员专业、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经费有保障;11个设区市植保机构中,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九江市更名为植保植检局,赣州市增挂农药管理局,宜春市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余为事业单位;县级机构基本健全,95%的县(市、区)有植保机构,崇仁县、万年县、莲花县更名为植保植检局,52.2%为独立法人,47.8%为非独立法人。大多数县市每个乡镇都有1名植保员,部分县的乡镇植保员“三权”归县。10%左右的村由村干部兼任村农技员,兼做查虫工作。

1.2 测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984~1997年,建设18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性测报站,每站投资6万~30万元。1998~2003年,建设江西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分中心和15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性测报站,分中心投资200万元,区域站每站投资30万~60万元。2004~2010年,在36个县安排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每个区域站投资276万~398万元,总投资11 66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 710万元。经过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防控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1.3 测报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监测预报的病虫害种类增加。20世纪70年代为29种,80年代增加到33种,90年代后期增加到近40种,现在全省系统监测预报对象包括粮、棉、油、果、菜、茶、蔗等农作物的50余种病虫害,自80年代中期起对农田害鼠开展系统监测和预测预报。二是测报办法逐步规范。除执行《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和《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外,还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制定了《江西省水稻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蔬菜病虫预测预报试行办法》、《稻瘿蚊预测预报试行办法》和《江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专用电报电码》,由省标准局发布《棉红铃虫测报与防治规程》和《稻瘟病圃调查规程》。三是虫情会商汇报制度逐步完善。现已形成年度会商、季度会商、关键时段会商和周会商制度,以及周报、候报、不定期汇报,电话汇报、电码汇报、纸质情报汇报、网络汇报相结合的虫情汇报制度。四是监测预报信息量增加、预报准确率提高、时效性增强。据统计,监测预报信息量增加5倍以上,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病虫信息及时进村入户率提高了20~30个百分点。五是研究推广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7年,全省有137项植保科研推广成果获得国家、农业部和省级奖励,100项成果获省农业厅和地市科技成果奖,80%以上的成果都有测报技术研究内容。

测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用以下6 句话来概括:病虫测报是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性的最重要体现,监测系统、预报准确、发布及时是测报工作的基本目标,健全体系、稳定人员、完善设施是测报工作发展的基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保障经费是测报工作发展的关键,加强研究、注重创新、提升能力是测报工作发展的动力。

2 测报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测报工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党和政府对植保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二是植保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农业部在抓紧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准备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三是各级财政对植保的投入增加。下一期植保工程有望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区),对进一步完善测报基础设施十分有利,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经费有望逐年增长。四是社会各界对病虫测报的认识和认同增加,测报工作对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和专业防治的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2.2 测报任务更加繁重

江西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常发区、重发区、多发区,病虫种类多、发生面积大、成灾频率高、为害损失重测报任务艰巨。据统计,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年发生面积1 000万~2 000万公顷次,其中水稻病虫害600万~1 000万公顷次,棉花病虫害33万~53万公顷次,柑橘病虫害66万~100万公顷次,蔬菜病虫害130万~165万公顷次,农田害鼠73 万~100 万亩次。据监测,水稻病虫害的自然为害损失80年代为10% ~25%,90年代为15% ~35%,近几年为35% ~45%,重发年份和重发地区(田块)为50% ~80%;棉花病虫害自然为害损失为18% ~55%。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异常气候发生频率增多,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虫灾害暴发频繁,稻曲病、棉盲蝽等次要病虫明显上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新病虫时有发生并逐年加重,测报任务加重,难度加大。随着省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农作物种苗和植物产品的调运频率加快,植物疫情传播蔓延风险加大,2007年以来江西每年都发现一种新的重大植物疫情,疫情监测任务加重。随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增加,经济作物病虫害测报任务加重。随着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面向专业防治组织和专业防治区域的点对点的测报公共服务成倍增加。随着植保技术和产品推广的多元化以及网络、通讯的快速发展,病虫预报信息发布管理的任务加重,难度加大。

2.3 测报能力仍然薄弱

一是测报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江西已投资建设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仅37个,占全省市、县数的1/3,每1.3万公顷农作物只有1个,且未建设县以下监测点。除了已投资建设的区域站以外,绝大多数市县近三十年来没有或仅少数投资测报基础设施建设,监测手段和工具落后,缺乏标准的先进的监测设施,调查监测仍以手查目测为主,下乡调查仍以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为主,不仅影响测报调查的广度、深度和效率,也影响监测预警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造成监测“盲点”较多,始料未及的病虫突发成灾事件时有发生。二是经费保障仍然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植保的投入增加,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少量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费和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专项经费,省财政每年安排植保专项经费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经费,但与实际需求相差很大,且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没有监测预警专项经费。设区市、县、乡三级测报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级测报人员经费不足,约半数县的乡镇植保员工资没有解决或仅部分有保障。三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江西县、乡两级测报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偏少,且非专业、无专业、无职称的人员占20%,急需通过培训更新知识,增强素质,提高技能。

3 测报工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测报工作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稳步推进“七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1 推进测报人员专业化

病虫测报技术性极强,责任重大,专业化是测报人员的基本要求。县级以上测报人员应当具有植物保护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乡镇植保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参照气象预报首席预报员制度的做法,建立病虫测报首席预报员制度,建设首席预报员团队。首席预报员应当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病虫资料应用能力、病虫预报技术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研、技术总结能力,具有丰富的病虫测报经验,在全国、全省具有相当影响力。加强测报人员业务和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和管理能力,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要选送到国外和境外培训。

3.2 推进测报设施现代化

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争取植保工程立项,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覆盖全国主要农业县区的总体要求,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技术指导和应急防控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设备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农作物病虫害标准观测场,配备精度、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达到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先进水平。

3.3 推进测报调查标准化

标准化、规范化是病虫测报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预报准确的关键。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的制定工作,使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都有监测调查规范;另一方面,要适应农业、科技、信息、通讯等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修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提高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使其更符合数字化标准。

3.4 推进监测预警数字化

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和预报发布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地理信息、全球定位、自动化处理等技术,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平台,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运机制,实现监测预警数据采集标准化、传输网络化、处理自动化、存储规范化、显示图形化、发布可视化、决策智能化。

3.5 推进测报管理制度化

为保证测报质量,使测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级测报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设立病虫测报业务工作岗位,明确分工;二是建立健全预报员负责制度,应急预警报首席预报员把关制度和灾害警报领导签发制度;三是病虫预报会商制度和灾害预警应急会商制度;四是建立测报人员考核制度、持资格证上岗制度;五是建立预报业务质量检验评价评比制度和奖励制度;六是实行病虫预报统一发布制度,由各级植保机构负责发布,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

3.6 推进测报保障法制化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早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布《植物保护法》。要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植保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地位,规范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预防控制等行为,保障基础设施不受侵犯,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稳定增加投入。各级财政设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专项经费,用于重大病虫害监测补助、监测预警设施的运行维护以及监测技术培训。

3.7 推进测报服务优质化

测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服务,服务对象上至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下至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进测报服务优质化,就是要在“完善、创新、提升”上下工夫,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要提前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成灾风险、可能造成的为害等情况报告给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当好领导决策指挥病虫害防治的参谋。要创新预报发布方式,除了印发病虫情报和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发布病虫预报外,还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咨询电话、信息服务台、信息网站等现代信息手段,向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大众提供病虫预报防治信息,促进病虫预报防治信息进村入户,提高覆盖率和到位率。同时,加强面向各类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防治组织的病虫预报监测预警信息服务、防治指导服务和人员培训服务,帮助其增强防治技能和服务水平,降低防治成本,增加防治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29(8):28~31

[2]刘万才,曾娟,刘宇等.关于农作物病虫测报几个问题的辨识与探讨.中国植保导刊,2009,29 (9):31~33

[3]刘万才.病虫测报的研究进展.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4):41~44

[4]姚文辉.福建省植保工作的若干思考.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2):16~17

[5]李仲惺,周学杰.改革测报体制,发展测报事业.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2):31~34

[6]江西植保志编纂委员会.江西植保志.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