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园及果园管理
建园及果园管理
第一节 园址的选择和果园规划
果树为多年生植物,栽植后要在固定的地方生长几年或数十年。因此,建立果园必须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选址、精心设计,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果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有所侧重的原则。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消费群体的要求和消费能力、科技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考察分析,确定种树、品种和栽培的规模及设备、设施的配备。必须围绕品种的良种化、管理的科学化、生产的机械化、排灌的水利化、土壤的良土化、栽植的矮密化、寿命的短期化来进行。
一、园址的选择
园址选择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利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土流失少的平地、丘陵、山地栽培果树,还可达到粮果双丰收的目的。风沙荒地、岗坡地也可建园,但沙荒地有机质含量少,保水保肥力差,建园时应采取防风固沙、种植绿肥等措施,改良不利条件。黏重土的地块排水不良、通气性差,既不利根系生长也不宜建园。另外,盐碱化较重的地块一般不宜建园,若需建园必须先改良土壤。
(二)栽植适宜果树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雨量、市场需求条件,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品种的优良性状,因地制宜栽植适宜本地区的果树品种。
(三)交通方便、易于管理
建园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利于运输生产资料和果品。水源要充足,利于灌溉。
二、果园规划
果园地点确定后,先进行测量,画出地界。然后确定果园范围、防护林、道路、排灌系统和建筑物的区划。为利于劳动作业,小区的地形以长方形为好。用道路规划果园的小区,一般主路宽5~7m,支路宽3~5m;根据风的来向,确定主林带、副林带;建筑物主要包括贮藏室、包装场、管理用房等相应的配置配套设施。
第二节 果树栽植
经过对果园进行选择、区划设计规划后,选择适宜的果树品种及其配置,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成为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一、栽植规划
(一)树种、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树种和品种,首选当地名、优、特新果品。晚熟品种应与早熟品种搭配,如葡萄和草莓搭配。
(二)果树的配置
在坡地建园栽植时,坡地上部土层较薄,可栽植耐贫瘠的树
二、栽植时期
不同的地区及不同品种的栽植时期不同,北方落叶果树多在落叶后至萌芽前栽植。冬季较为温暖的北部地区,萌芽前春植或落叶后栽植均可,秋植有利于伤口愈合、促进新根生长。冬季寒冷的地区,秋植易于受冻或抽条,春栽效果好。冬季温暖的南方地区,落叶果树秋植或春植为宜。
三、栽植密度和方式
(一)栽植密度
各种果树树种都有适宜的栽植密度,生产上常用栽植密度见表3-1。
果树种植株数×行距(m×m)每公顷株数(株)苹果(3~4)×(4~5)500~834梨(1.5~2)×3(矮化砧)333~500山楂(3~5)×(4~6)500~834李(3~4)×(4~5)500~834杏(3~5)×(4~6)333~500葡萄(1~1.5)×(5~6)1111~2000
表3-1 常用果树栽植密度
(二)栽植方式
(1)长方形栽植。当前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栽植方式。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通风透光好,适于密植,便于机械化作业,耕作管理方便。栽植株树的公式为:
(2)正方形栽植。特点是行株距相等,各株相连成正方形。通风良好,耕作管理方便。但在进入结果期后树冠易于郁闭,不利于进行机械操作和管理。
(3)三角形栽植。分为等腰三角形和非等腰三角形栽植,将果树栽植在三角形的顶点上,各行交错栽植,不便于管理,通风透光差。生产中应用较少。
(4)带状栽植。一般两行为一带,行距1m左右,带距5m左右。葡萄生产和密植栽培应用较多。
(5)等高栽植。适于梯田、撩壕采用。
四、栽植方法
(一)栽前准备
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改良,一般地应深翻施肥、平整土地,沙地建防护林,山地做好梯田或撩壕。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好树种和品种,剪掉发霉、折断的部分,一边修剪一边定植。最好栽前浸水,栽时用泥浆蘸根,提高成活率。
北方应在上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挖好坑,施足基肥。一般栽植坑深宽不小于1m,表土与底土分开。坑的中心为定植点。
(二)定植
将果树苗木主根垂直栽于坑中央,使根系自然舒展,将土壤与肥料混拌均匀后填入坑内踩实。根茎部露出地面,浇足定根水,定植后修剪树形以减少蒸腾。
第三节 果园土壤管理和间作
一、果园土壤管理
(一)幼龄果园的土壤管理
树盘是指树冠垂直投影范围,根系分布集中。树盘内的土壤可采用清耕或者清耕覆盖法管理。在秋季上冻前刨一遍树盘,刨土深度为10~15cm。
幼龄果园树小、根狭,有较大的行间距可以进行间作。实行果蔬、果粮、果药、果薯、果苗间作,既可抑制杂草生长,又可增加收入。
(二)成龄果园的土壤管理
果树进入盛果期即应停止间作。果园土壤管理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果园要勤耕、勤锄,使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在秋季深耕,春夏季进行多次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气。短期内可显著地增加土壤有机态氮素,起到除草、保肥、保水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此法。
除树盘外,在果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的土壤管理方法叫生草法。其优点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土壤冲刷,对果实的成熟和提高品质有促进作用。缺点是长期生草易使表层土板结,影响通气,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
在果树需肥、水较多的生长前期保持清耕,而在雨季种植覆盖作物,待作物长到一定高度后翻入土壤作绿肥,这种方法叫清耕覆盖法。这种方法兼具清耕法与生草法的优点,减轻了二者的缺点。例如,前期清耕可熟化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后期播种间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过多的水、肥,有利于果实成熟,增进品质,并可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
二、果园间作
如果果园间作的作物选择恰当,可以以短养长、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可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止水土流失。
(一)间作物的选择
(1)一般在桃幼龄期提倡间作,定植后1~2年,全年均可间作。成龄果园只在秋冬季间作比较合适,但全园封园时不宜间作。
(2)间作物宜选择根系浅、枝干矮、生长期短、耗肥量少、无或少共同病虫害的作物。
(二)适宜作物
(1)豆科类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类作物根系具有固氮作用。
(2)薯类。主要有甘薯和马铃薯。
(3)蔬菜。主要是一些果菜类、块茎类和叶菜类蔬菜,藤蔓蔬菜不适宜。
(4)药用植物。如党参、沙参等。
(三)不适宜作物及模式
(1)高秆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等。
(2)藤蔓作物:如瓜类、豇豆等。
果果间作:在同一块地中,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果树,不同果树种类间有许多病虫害互相传染,同时其年周期中各生育期又不相同,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
第四节 肥水管理
一、施肥
(一)施肥时期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它是能较长时间供给果树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如厩肥、堆肥、腐植酸类肥料、土杂肥及绿肥等。基肥的施用一般以秋施为主,多在8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又以有机肥为主(3000~5000kg/667m
追肥在生长季根据果林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施用。追肥是以基肥为基础,依据树体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肥料需求的特点和营养元素的需求,追施速效肥来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追肥既是供给当年壮树、高产、优质的肥料,又为来年生长结果打下基础,是果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追肥的次数和时期与气候、土质、树龄有关,一般一年进行2~3次。
(1)花前肥。又叫萌芽肥,在花芽开始萌发时追肥,以满足开花坐果和发芽抽梢所需肥料。一般每株追施尿素100~150g。
(2)花后肥。又叫稳果肥,在落花后坐果期施用,满足幼果需要,促进新梢生长,扩大叶面积,提高光合效能,减少生理落果。一般每株追施尿素100~200g。
(3)壮果肥。又叫夏肥,在幼果停止脱落即核硬化前进行。一般每株施人畜粪15~30kg。
(4)采前肥。重点针对结果多的晚熟品种,主要解决大量结果造成树体营养亏缺和花芽分化的矛盾,尤以晚熟品种后期追肥更为重要。还可以使落叶果树延长叶片寿命和衰老期,加深叶色,提高光合作用效能,有利于树芽充实及增长树体营养积累,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二)施肥方法
土壤施肥是应用最普遍的施肥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
(1)放射沟施肥。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1m左右,由内向外、由浅入深地挖放射状沟后施入覆土。隔年更换施肥部位,适用于盛果期大树。
(2)条状施肥。在果树间、株间或隔行开沟施肥,挖横向或纵向长条沟,坡地只能顺等高线横向挖沟。
(3)全园施肥。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综合耕刨翻入土中,此法可与放射状施肥隔年更换,效果更好。适用于施肥量大的成龄果园和密植果园。
(4)环状施肥。在树冠外围稍远处挖环状施肥沟,将肥料与土充分混合,施入沟内,覆土填平。适用于幼年树。
根外施肥又称叶面喷肥,简单易行,用肥量小,发挥作用快,可及时满足果树的急需。喷时将肥料配成低浓度液体,喷施到叶、新梢或果实上,注意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到,喷雾要细匀,多在无风晴天进行。根外施肥常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见
种类浓度种类浓度尿素0.3~0.5硝酸钾0.5硝酸铵0.1~0.3硼砂0.1~0.25硫酸铵0.1~0.3硼酸0.1~0.5磷酸铵0.1~0.5硫酸亚铁0.1~0.4腐熟人尿5~10硫酸锌0.1~0.5过磷酸钙1~3柠檬酸铁0.1~0.2氧化钾0.3钼酸铵0.3草木灰1~5硫酸铜0.01~0.02磷酸二氢钾0.2~0.3硫酸镁0.1~0.2
表3-2 根外施肥常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
二、灌溉
(一)灌溉时期
果园灌水是根据果树不同物候期对水的需求进行的,新梢迅速生长、果实膨胀发育时需水量大。应根据土壤墒情灌溉,随旱随灌,随涝随排。
(1)萌芽水。在萌发开花期,使土壤水分充足,对新梢生长、促进开花坐果有积极的作用,为当年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春季干旱地区,此期灌水更为重要。
(2)花后水。此期常为果树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要量很大。浇一次透水能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因此,此期自然降雨不足的地区必须灌水。
(3)催果水。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此期也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及时灌水既可促进果实肥大,又促进花芽分化,为连年丰产创造条件。
(4)封冻水。秋冬干旱地区采果后,灌水可使土壤中储备足够的水分,有助于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果树第二年春季的生长。
(二)灌溉方法
是传统的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最普遍,投资少,简便易行。不足是耗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灌溉设备进行灌水,是现代先进的灌水方法,具有省水、省工、保土、保肥、受栽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投资大。
第五节 整形修剪
在果树管理生产中,整形修剪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较难掌握的技术。该项技术措施的运用是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栽培制度和管理技术水平进行操作的。
一、整形修剪的作用、原则和依据
(一)整形修剪的作用
通过修剪加速树冠形成,有利于早结果。采用开张角度、轻剪等修剪措施可促进果树成花早结。合理的整形修剪,保持合适的主从关系,培养牢固的树冠骨架。通过修剪可延长树体的结果年限。
通过合理整形,促进果树立体结果。通过修剪调节生长势,促进或抑制花芽形成,调节生长枝与结果枝的比例,控制花芽数量等,都可以协调生长与结果,克服大小年,提高产量。
通过修剪,剪除病虫枝、密生枝、重叠交叉枝等,使树冠枝
通过修剪控制树冠高度、大小等,有利于果园的多项管理工作,如打药、施肥灌水、采摘等的进行,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消耗。
(二)整形修剪的原则
整形的基本原则是“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整形中要做到“长远规划,全面安排,平衡树势,主从分明”。既要重视树形基本骨架的建造,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枝就势诱导成形;既重视早结、早丰产,又要重视树体骨架的牢固性和后期丰产,做到整形结果两不误。
修剪的原则是“以轻为主,轻重结合,因树制宜”。这就是说,修剪量和修剪程度总的要轻,尤其是在盛果期以前,应做到“抑强扶弱,正确促控,合理用光,枝组健壮,高产优质”。轻剪固然有利于生长,缓和树势和结果,但为了骨架的建造,又必须对部分延长枝和辅养枝进行适当控制。轻重结合的具体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幼树向初果期、初果期向盛果期的转化,也有利于复壮树势,延长结果年限。
(三)整形修剪的依据
不同树种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不同,其整形修剪方法也不同。必须根据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因势利导,进行修剪,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的果树(梨、苹果、李等),应长放以培养短果枝;以长果枝结果的果树(桃、柿等),应短截来培养长果枝。对成枝力强的,应多疏少截。
对同一树种和品种来说,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不同则生长结果也不同。因此,整形修剪时必须考虑当地气候、土肥水条件、
修剪反应是合理修剪的重要依据。修剪前要了解去年修剪后枝条生长情况和树体的表现,弄清修剪反应后才可能进行正确的修剪。
果树修剪还要考虑是否节省劳力,要尽可能地简易省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二、果树整形
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果园的群体结构出发,培养良好的丰产优质的树体结构。总结各地整形经验和当前发展趋势,结合树种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确定丰产优质、便于管理的树形。现将生产上常用的主要树形介绍如下(图3-1和图3-2)。
图3-1 果树主要树形示意图(1)
图3-2 果树主要树形示意图(2)
适用于干性强的树种和品种,如苹果、梨、柿、板栗、核桃等。树形特点:保留中心干,主枝分布较多。常用的有:主干形、疏散分层形(主干疏层形)、多中心干形、十字形、圆柱形、纺锤灌木形等。
适用于对光照要求高,干性较弱的树种和品种,如核果类、柑橘等。树形特点:无中心干,主枝少,分布较集中,树冠矮。常用的有: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多主枝自然形、主枝开心圆头形、丛状形等。
常用于蔓性果树、苹果和梨的矮化栽培。主要树形有:双层棚篱架形、棕榈叶形、斜脉形等。
常用于矮化栽培。特点是:树冠株间相接,呈绿篱状,行间
超密栽植时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树形。全树只有一个枝组,没有骨干枝,栽后一二年就可收获大量果实。
三、果树修剪
(一)修剪时期
休眠期修剪又称冬季修剪,落叶果树从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常绿果树从秋冬果实采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的修剪。落叶果树一般在休眠期间,一二年生枝梢内营养物质含量较少,此时修剪养分损失较少。常绿果树冬剪时期宜在春梢抽生前进行,因此时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较低,可减少养分损失。
生长期修剪又称夏季修剪,是指从春季萌芽至落叶果树秋冬落叶前或常绿果树晚秋梢停长前进行的修剪。生长期修剪可缓和树势,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开花结果。根据修剪内容和目的,可按果树年周期内不同物候期进行,如在萌芽后进行抹芽;在开花结果期可进行摘心、疏花疏果、疏梢等。
(二)修剪方法及反应
短截是剪掉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短截可分为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极重短截等。
(1)轻短截。剪去枝条的1/4~1/3。目的是削弱枝条的顶端优势,截后易形成较多的中、短枝,单枝生长较弱,但总生长量大,母枝加粗生长快,能缓和生长势,利于花芽分化。
(2)中短截。剪去枝条的1/3~1/2。截后多形成较多中、长
(3)重短截。剪去枝条的2/3~3/4。截后对局部刺激大,萌发的侧枝少,但生长较旺,多用于缩小树体,培养枝组,改造徒长枝和竞争枝。
(4)极重短截。只保留基部1~3个不饱满芽,其余的剪掉。截后萌发1~3个弱枝,多用于处理竞争枝,降低枝位,或用于短枝型修剪。
疏枝又称疏剪,将枝条从基部全部剪掉称为疏枝。对剪口上部的枝条有削弱作用,而对剪口下的枝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对剪口附近母枝上的腋芽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也不会增加母枝上的分枝数,只能使分枝数减少。疏剪主要是疏去内膛过密枝,以减少树冠内枝条的数量,调节枝条均匀分布,为树冠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避免树冠内部光腿现象,减少全树芽数,防止新梢抽生过多而消耗过多营养,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应疏除竞争枝、徒长枝、根蘖枝、枯枝、病虫枝等。
回缩又称缩剪,剪去多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称为回缩。修剪量大,对树体刺激大。它可降低顶端优势的位置,改善光照条件,使多年生枝基部更新复壮。在缩剪时常常因伤口影响下枝长势,需暂时留适当的保护桩;待母枝长粗后,再把桩疏掉。
缓放又称长放、甩放。对一年生枝条不剪任其生长称为缓放。枝条缓放后,下部易发生中、短枝,停止生长早,利于花芽形成。缓放用于中庸枝、平生枝、斜生枝效果更好。对于幼树的骨干枝的延长枝或背生枝、徒长枝不能缓放。弱树也不宜多用缓放。
在生长季摘去新梢的顶端幼嫩部分称为摘心。可抑制其继续生长,促使枝条木质化,促进分枝,同时削弱了顶端优势,有利于树冠形成。新梢旺盛生长期摘心可促生二次枝,有利于扩大树冠,对幼树可促其分枝,加快分枝级数,提早结果。葡萄花前花后摘心,可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膨大。
抹去嫩芽称为抹芽或除萌,疏除过密的新梢称为疏梢。常用于柑橘、葡萄、桃、老树更新除萌蘖等。可选优去劣,节约养分,改善光照,提高留用枝的质量,促进枝梢生长。
包括目伤和纵伤。用刀横割枝条的皮层,深达木质部称刻伤。在枝芽上方刻伤,可以促进其生长;在其下方刻伤可以控制其生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和充实枝条生长。其目的是调节骨干枝的长势和增加枝梢数量(图3-3)。
图3-3 刻伤及其应用
扭梢是将旺梢向下扭曲或将其基部旋转扭伤。拿枝用手对旺梢自基部到顶部捋捋,伤及木质部,响而不折。扭梢和拿枝都可
图3-4 扭梢
环剥是将枝干韧皮部剥去一环。主要是阻止了韧皮部的运输,使被剥枝条从上向下运输受阻,从而调节了被剥部以上枝条的生长,减缓了生长势,利于成花。具有类似作用的还有环割、绞缢、环状倒贴皮、大扒皮等。
环剥的时间通常在春末夏初,新梢停止生长前后,已有一定的叶面积形成时进行,可有利于花芽分化;为促进基部萌发抽枝,则在萌动前高位环剥,使基部隐芽萌发。
环剥的程度是指环剥的宽度及深度。
其宽度常以环剥处枝条直径的1/10的宽度。太宽,则不能愈合而至死亡,太窄,起不到削弱生长势的作用。而深度则以除
进行环剥后,为了提高被剥枝梢上部枝叶中含氮量,应进行多次根外追肥。追肥以氮为主,可以提高其效果,并可防止叶片发黄和提早落叶。
(三)修剪技术的综合运用
(1)调节枝条角度。通过选留斜生枝、剪口芽留下芽、里芽外蹬、拉枝、拿枝、扭梢等方法加大枝条角度;反之,可减小枝条角度。
(2)调节花芽量。采用长放、拉枝、环剥、扭梢、轻短截、摘心等修剪方法可以增加花芽量;采用重短截、中短截、疏剪花芽等可减少花芽量。
(3)调节树体生长势。对于树势强的应冬轻夏重,延迟冬剪,采用长放、拉枝、扭梢、摘心等缓和生长势的修剪方法,多疏少截,去强留弱、去直留斜、多留果枝,抑制生长;反之,对于树势弱的可增强树势。
第六节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指直接对花和果实进行管理的技术措施。其内容包括生长期中的花、果管理技术和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花果管理是果树现代化栽培中重要的技术措施。采用适宜的花果管理措施,是果树连年丰产、稳产、优质的保证。本任务将以稳产优质为中心,重点讲述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技术。
一、保花保果
坐果率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提高坐果率,尤其是在花量少的年份提高坐果率,使有限的花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保证果树丰产稳产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果树的自然花朵坐果率很低。例如,苹果、梨的最终花朵坐果率为15%左右,桃、杏
(一)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
(1)树体的营养水平,特别是贮藏营养水平对花芽质量有很大影响。许多落叶果树的花粉和胚囊是在萌芽前后形成的,此时树体叶幕尚未形成,光合产物很少,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坐果主要依赖于贮藏营养。贮藏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果树花芽形成的质量、胚囊寿命及有效授粉期的长短等。因此,凡是能增加果树贮藏营养的措施,如秋季促使树体及时停止生长、尽量延长叶片寿命和光合作用的时间等都可采取。
(2)合理调整养分分配方向。果树花量过大、坐果期新梢生长过旺等都会消耗贮藏的养分,从而降低坐果率。采用花期摘心、环剥、疏花等措施,能使养分分配向有利于坐果的方面转化,对提高坐果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3)对贮藏养分不足的树,在早春施速效肥,如在花期喷施尿素、硼酸、磷酸二氢钾等,也是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
(二)保证授粉质量
(1)人工辅助授粉。借助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果树坐果率。果树花期遇到阴雨、大风、低温天气、蜜蜂等昆虫活动受阻,或因果园品种单一、授粉品种不足,或花期不遇等都影响自然授粉。即使在正常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对于促进果个增大、端正果形及提高品质等方面仍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苹果、梨、橙、柚、荔枝等果树上,人工辅助授粉已成为一项常规技术措施。授粉用的花粉应在授粉前(2~3d)采集。选择授粉品种亲和力强、花粉量大而生活力高的品种,于大蕾期(气球期)采花蕾,以人工或机具搓揉花朵、过筛,收集花药,摊放在通风避光处阴干,温度维持在20~25℃,相对湿度为60%~80%,一般经24~48h,花药即裂开,此时收集花粉,干燥后将其放入玻璃瓶中,并在低温、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备用。
授粉是在初花期开始,并随花期的进程及时授粉的。授粉方法有人工点授、机械喷粉、液体授粉等。人工点授是指用授粉工具将花粉直接点放在柱头上的授粉技术。人工点授在整个花期中至少应进行2~3遍,每个花序只授1~2朵花或间隔花序授粉,而对坐果率低的树种、品种或花量少的年份,应多花、多次授粉。机械授粉是借助喷粉机器于花期喷撒花粉的辅助授粉技术。具体方法是在花粉中加入100~300倍的滑石粉或淀粉,混匀后装入农用喷粉器,均匀喷撒在花器上。如果只进行一次喷粉,则应在盛花期进行。填充剂易吸水,造成花粉破裂,因此应现用现混合,混合后应在4h内喷完。液体授粉是指将花粉制成花粉混合液进行喷雾授粉。一般是将花粉配成5%~10%的蔗糖溶液,用喷雾器于盛花期喷洒花的柱头,蔗糖溶液可防止花粉在溶液中破裂。为增加花粉活力,可在溶液中加0.1%的硼酸或硼砂。硼酸或硼砂在用前再混入。因混后2~4h花粉便可以发芽,为此溶液配好后应在2h内喷完。
(2)果园放蜂。果园放蜂是一种很好的授粉方法。果树花期时在果园内放养一定量的蜜蜂,通过蜜蜂传粉实现辅助授粉的技术。对于虫媒花果树(如苹果、梨、桃等),在果园内放养蜜蜂是我国常用的辅助授粉方法。一般每0.3~0.5hm
(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施用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果树坐果率。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赤霉素、萘乙酸、脲等。在应用生长调节剂时要注意,
(四)改善环境条件
花期是果树对气候条件最敏感的时期,如遇恶劣天气,往往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在果园种植防风林是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有效措施。此外,通过早春灌水,可推迟果树开花的时间,躲过晚霜的为害,减少损失。果实套袋、树冠上用塑料薄膜覆盖等措施可提高坐果率。
二、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及时疏除过量花果,保证合理留果量,以保持树势稳定,实现稳产、高产、优质的一项技术措施。果树开花坐果过量,会消耗大量贮藏营养,加剧幼果之间的竞争,导致大量落花落果;果实过多还会造成营养生长不良,光合产物供不应求,影响果实正常发育,降低果实品质,削弱树势,降低抵抗逆境的能力。
(一)疏花疏果的时期
理论上讲,疏花疏果进行得越早,节约贮藏养分就越多,对树体及果实生长也越有利。但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花量、气候、树种、品种及疏除方法等具体情况来确定疏除时期,以保证足够的坐果为原则,适时进行疏花疏果。
(二)疏花疏果的方法
疏花疏果分为人工疏花疏果和化学疏花疏果两种。
(1)人工疏花疏果。人工疏花疏果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方法。优点是能够准确掌握疏除程度,选择性强,留果均匀,可调整果实分布。缺点是费时费工,增加生产成本,不能在短时期完成。
人工疏花疏果一般在了解成花规律和结果习性的基础上进
(2)化学疏花疏果。化学疏花疏果是在花期或幼果期喷洒化学疏除剂,使一部分花或幼果不能结实而脱落的方法。优点是省时省工、成本低、疏除及时等。缺点是因疏除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或疏除不足,或疏除过量,从而致使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化学疏花疏果分为化学疏花和化学疏果。化学疏花常用药剂有二硝基邻甲苯酚及其盐类、石硫合剂等。化学疏果常用药剂有西维因、萘乙酸和萘乙酰胺、敌百虫、乙烯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