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谈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谈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谈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仲富珍 王国云

(云南省文山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近年来,文山县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迅速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充满了机遇,笔者就目前文山县的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布的新思路。

关键词:病虫情报;发布现状;存在问题;发布新思路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1974年,文山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成立,在开化镇设置病虫监测点至今,现年发布预报12~15期,指导全县病虫害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年均病虫害发生面积约90万亩次,防治15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约3 500吨,病虫情报的发布从20世纪80年代的邮寄发展到21世纪的电子邮件传输。能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及时传出,指导农户抓住最佳时期开展防治。但在当前病虫情报的发布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提高预报宣传效果,提高防治水平。笔者结合自身从事20多年植保工作的经验,对今后文山县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方式提出一些新见解,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1 病虫预报发布的现状

1.1 监测对象

文山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点属全国区域性病虫测报网点,承担省站下达的监测对象有稻瘟病、稻飞虱、小麦锈病、鼠害。本县结合实际增加了粘虫、水稻螟虫、稻丛卷叶螟、稻曲病、水稻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小麦白粉病等病虫的监测,除抓好粮食作物病虫监测外,还扩宽到烟、辣椒、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主要病虫的监测上,为当地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1.2 测报方法

主要采取田间系统调查及诱虫灯诱测、糖醋盆诱蛾(在开化、平坝镇)进行监测,以水稻、烤烟的病虫害调查为主,辅以旱作玉米、小麦,部分经济作物的病虫害开展田间定点调查和大田宏观普查, 1~9月逢5日、10日调查,7天一次汇总病虫发生情况汇报省、州植保站、县农业局。2010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开通后,本站按时进入系统上报监测数据,使上级业务部门能及时、准确掌握本县的病虫发生情况,分析总体发生趋势。各年上报病虫模式报表约150余份。

1.3 预报发布情况

县植保站根据定点调查资料,结合全县宏观普查情况,参照气象因素,历年资料,及时分析病虫害发生程度,提出防治适期,发出预报,指导全县开展大面积防治。年发布预报12~15期,病虫预报以1~2页纸张介绍病虫的发生程度、发生时期、发生面积、防治方法。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发到乡镇政府、农技站,县委办、政府办、发展计划局等有关部门,上报州、县农业局,省、州植保站。并保持与全州各县进行交流。所发预报经田间大面积验证,准确率达90%以上。

2 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费投入不足,工作开展困难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公益性事业,并且工作量大,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植保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难以满足日常测报工作的需要。基本的办公、通讯、交通费用不足,对于下乡调查、大田普查等测报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力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病虫预报宣传。难以发挥病虫测报指导防治的作用,工作开展困难。

2.2 发布渠道窄,数量少

农作物病虫预报仅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发出,每期发出80~100份,由于环节多,历时长,传播范围有限,对一些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防治的指导作用收效较小,使病虫预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覆盖面少,农作物病虫信息入户率低

当前文山县的预报只发送到乡镇政府、农技站。再由农技人员再传送到村委会及群众中,发送对象非常有限,病虫预报信息入户率低,时间上也相对滞后。

2.4 缺乏图像,农户不能对症施药

文山县预报以纸张为媒介,彩印纸张费用过高不能用,缺乏图像让农民以田间实际症状对比,群众接受能力非常低,耽误了农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时期及不科学用药等。

3 今后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的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为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于本县实际,结合农作物病虫预报工作的自身特点,加快建立符合文山县实情的病虫预报发布长效机制,推进病虫预报的普及,进一步发挥病虫预报在植保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满足农民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2 发布的新思路

要加强测报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预报和开辟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等媒体传播病虫信息,提醒广大农户不失时机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促进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

3.2.1 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提高病虫测报的重要性

一方面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政府领导积极汇报、广泛宣传“公共植保理念”,争取领导的认可和重视,给予政策优惠,把病虫情报发布工作由农业部门的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使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和形式,向有关领导汇报病虫测报工作情况和预报结果,让领导随时掌握农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及其为害性,划拨专项经费促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把病虫情报发布作为“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列为县农业局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使之与年终考核挂钩。

3.2.2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病虫测报在农业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多渠道进行宣传,发挥病虫测报的作用,扩大影响。一是可通过召开培训会,街田宣传、到村寨信息栏目中黏贴等方式进行宣传。二是以文山县农业信息网为平台,建立网络化,可视化,电迅化的信息传递与预报发布形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信息发布范围,使农户及时掌握病虫防治信息,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达到省事、省时、省药、省钱,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3.2.3 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

电视预报以其画面生动、内容丰富、发布快捷等特点,及时将病虫发生信息、病虫识别以及正确的施药方法送到千家万户,对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提高防治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文山县电视已实现村村通,要争取经费一是购置仪器设备,固定专人负责节目的制作以及素材的收集整理。二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岗位目标,制定节目录制、仪器设备使用等制度。三是选派人员进修,学习摄制技术,掌握图像采集、编辑技巧,制做出符合电视台规范的节目。四是与县电视台协商,安排在晚上收视率较高的19∶00~22∶00时之间播出,每期固定播出7~10天,提高宣传效果。要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普及和经常性开展,争取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好、抓实,进一步扩大农作物病虫预报作物的种类,拓展预报内容,丰富节目样式,提高节目水平。

3.2.4 通过开辟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等发布渠道,提高病虫测报的到位率和宣传效

充分发挥病虫测报在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控制生物灾害蔓延中的作用。积极与文山电信公司、报社、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协作。使文山县在重大病虫灾情发生前,能及时通过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等媒体提醒农户抓住最佳时期开展防治工作,将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在成灾之前,大力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和推广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3.2.5 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目前文山县植保人员中既懂计算机编辑和电视节目制作,又精通植保技术的专业人才缺乏,要实行奖励,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高财.湖南省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实践与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7(12):36~38

[2]高明.洛阳公共植保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植保导刊.2008(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