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创新发布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实践与探讨

创新发布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实践与探讨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创新发布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实践与探讨

曾伟 王敏

(四川省达县植保植检站 四川达县 635006)

摘要:近年来,达县通过对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认识了创新病虫电视预报发布的重要作用,探索了电视预报的发布方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发布方式

2000年以前,达县农作物有害生物(以下称“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发布均采用“接力棒”传递方式,因其环节多,历时长,一些流行性、迁飞性、暴发性病虫信息传到农民手中为时已晚,一些病虫“警报”也成了“马后炮”,预报信息难以及时发挥其应有作用。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方式,有效解决病虫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了植保部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001年以来,达县对电视预报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进一步深化认识开播电视预报的重要作用,总结实践经验与成效,探讨电视预报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提高预报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特点及作用

1.1 主要特点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指应用计算机、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作物病虫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为媒体向社会发布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通过实践认为,电视预报之所以能深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信函传播方式相比具有独特之点:一是传播快捷、时效性强。节目从播放到接收都是电视系统,信息发布与接收基本同步。二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电视预报采取图像、字幕与配音相结合方式,将病虫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趋势、防治措施等形象生动地直接展现在信息接受者特别是农民的眼前,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三是覆盖面广,普及率高。预报信息通过电视网络进行传播,不受地域和交通条件限制,可及时有效地扩散到广大城乡地区,信息覆盖面和普及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1.2 重要作用

1.2.1 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提高了病虫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电视预报开播后,病虫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及时,为防灾减灾决策者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病虫防控工作争取了更为充裕的准备空间,提高了抵御病虫灾害能力,尤其对控制流行性、暴发性、迁飞性、突发性病虫的为害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信函邮递方式比,在达县可缩短传播时间1~6天,传播时效性和效率大大提高。

1.2.2 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宣传和推广了植保科技

开展电视预报,不仅起到发布病虫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宣传、普及和推广植保科技的作用。因其具有直观形象、覆盖面广等特点,易被农民接收,激发了农民开展病虫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植保技术到位率,为促进全县农业安全生产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2.3 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提升了植保部门的公益性形象

电视预报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业推广方法,是当前植保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亮点,是贯彻落实“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迫切需要和具体举措,直接体现和强化了植保部门的社会公益性地位和为“三农”服务的职能。

1.2.4 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推进了植保社会化服务

开播电视预报后,植保部门与农民群众这种农技推广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得到增强,提高了植保部门及科技人员在农民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技术推广,推进了植保社会化服务。近10年来,直接来人或电话咨询的农民明显增加,本站年均接待农民来站技术咨询200 次以上,电话咨询250 次以上,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中疑难问题,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病虫发生信息。

2 做法与成效

2.1 节目播放形式

自上级业务部门提出病虫预报可视化要求后,2001年,达县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县农业局和县有线电台的重视和支持下,首次成功合办了宣传农业工作的《今日农业》栏目,该节目定在每周三的《达县新闻》中播出,每期播放3次,即在当晚黄金时间19∶30~19∶55首播,当日22∶00~22∶30及次日午间12∶30~12∶55分别重播一次。《今日农业》栏目总播时间3~5分钟,主要介绍农业方面的技术、新闻、信息、政策法规等,包括《直通田间》、《共同关注》、《法规天地》、《信息天地》等板块,由农业局下属单位提供每期节目内容及交通工具,达县有线台负责拍摄、编辑及后期制作播放等,电视预报节目就不定期安排在《今日农业》栏目中。为提高播放质量,达县年初拟定好电视预报节目计划,抓住重点病虫防治宣传关键时期,努力突出病虫预报专题特色,使达县电视预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由于《今日农业》栏目宣传成效明显,2006年,县委宣传部、县府办、县有线电台、县农业局和其他涉农部门为此专门召开了电视宣传工作会,会上充分肯定了《今日农业》的播放效果,并将《今日农业》更为《关注三农》栏目,对播放内容进行了有效扩充,《关注三农》栏目得到丰富后,达县病虫电视预报节目仍作为重要农业节目被纳入其中固定下来,并坚持长期播放。

2.2 播放内容设计

播放内容设计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演说”动态播放方式,也是达县常采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即由县有线电台实况摄录采访植保技术人员,然后由技术人员直接介绍病虫识别、发生趋势情况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及技术,采访背景中插入病虫特征及为害症状识别、田间发生实况及防治操作措施等方面的实况图像,增强感性认识,这种方式播时较长,图文并茂,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农民易接受,这种节目主要安排在《关注三农》的《共同关注》板块中。第二种是“图文静态”播放方式,即在播音员口播的同时,在电视画面上插入病虫田间症状识别、发生趋势、对路药剂等文字内容,作为静态版面,增强视听效果,常发性病虫害的预报信息等也主要以这种形式安排在《关注三农》的《信息天地》等板块中。第三种是“滚动字幕”播放方式,主要是针对重大病虫害需紧急控制而采取的一种补充宣传方式,2007年达县稻飞虱大发生,为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连续剧节目播出画面下,将稻飞虱将大发生及防治信息以“滚动字幕”的形式不间断播出,提高了信息传播率。此三种方式可视性强,传播速度快,均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3 取得的成效

2.3.1 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开办电视预报节目以来,达县每年播发了15 期以上电视预报节目,主要涉及了水稻、玉米、柑橘、蔬菜等粮经作物10多种重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预报,宣传推广农药品种20余种,累计播时100分钟以上。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稻飞虱等一些重要病虫预报节目有时还被县电视台重新剪辑,在《一周要闻》、《达县新闻》等栏目中进行重播,部分节目并送达州市电视台在《达州新闻》中播出。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党政领导、农技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据2006年对收视情况调查,全县64个乡镇都能按时收到播放信息,调查农户中,95.6%的农户收看过本地的电视预报节目, 85.2%的农户能基本看懂节目内容,其中90.5%的农户在收看节目后能在节目预报的指导下开展防治并觉得防效较好。

2.3.2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连续开播电视预报,宣传效果明显,病虫预报准确及时,有力推动了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别是在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等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其宣传指导作用尤为突出,因指导防控及时,防灾减灾成效显著。近年在可视化预报指导下,每年可挽回病虫损失4.12 万吨,折合产值7 000万元以上,病虫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同时,一些优质、高效、低毒的农药新产品得到了推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有效解决了高毒农药禁用问题,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达县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在7月上中下旬分别通过《达县新闻》及《共同关注》栏目播发了3期《稻飞虱发生趋势及防治》节目,“滚动字幕”方式连续播发10次,为稻飞虱防控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撑,广大农民因直接收看到电视预报节目而及时采取了紧急控制措施,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经四川省防控专家组实地测评,防效达97.79%,全县共挽回损失2.26 万吨,折合产值3 842.0万元,实际损失仅1 200吨,与病虫电视预报开播前同为大发生的1991 年相比,减少损失18 680吨,折合产值3 175.6万元。

2.3.3 节目独立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深入开展电视预报工作,促进和提高了植保部门对节目的独立制作水平,达县在2007年,积极深入田间采集电视预报素材,按照《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制作技术规范(试行)》,自行设计创作了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参加了达州市及四川省首届“佳多杯”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评比大赛,均获得一等奖。通过病虫电视预报节目规范化制作实践,为探索和提高后期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和动力。

2.3.4 提升了植保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由于电视预报通过电视媒体将植保信息,面向社会各界广大观众进行公开播放,植保部门必须自觉接受广大农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监督,其内容、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和较高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和推动了植保工作的积极开展。近年来,达县加大了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甜菜夜蛾、柑橘矢尖蚧等重要病虫的监测和调研力度,为准确发布电视预报,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撰写论文5篇在《中国植保导刊》等杂志发表,取得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近年农作物病虫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3%以上,植保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3 问题与探讨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业务部门提出的技术标准化、内容多样化、制作专业化、管理一体化等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目前开展形式尚未完全形成类似天气预报相对固定规范的专业预报特色模式;二是缺乏制作的部分高质量硬软件设备,制作技术和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植保部门从独立或合作制作节目到专题播出的费用开支较大,尚需经费投入;四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节目制作的专职人员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发展前景可观,需继续稳步推进并得以可持续发展,有待继续探索和创新,推进电视预报工作再上新台阶。

3.1 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创造有利发展的良好条件

植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多方支持,加强与有线电台等宣传部门的交流和合作,争取理解与支持,把电视预报办成类似天气预报式的独立固定的专用栏目,适应农民收视习惯,灵活掌握和固定播放时间,发挥电视预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和潜力,推进可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3.2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独立创制条件

积极争取并利用“植保工程”、“现代农业”等项目,把购置电视预报设备设施和升级换代作为建设重点内容,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电视预报规范,建设必要设施,购置和完善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为节目独立制作创造条件。

3.3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提升节目制作水平

开展电视预报是植物保护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视媒体的综合集成,培养和发挥好专门人才的作用,是开展电视预报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继续加强电视预报的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多形式的工作交流,多培养和引进一些既懂专业又懂影视拍摄、编辑、制作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专门人才,有效提升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

3.4 要紧扣“三农”宗旨,提高电视预报服务质量

电视预报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在巩固现有资源,持续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在内容、形式和节目制作质量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力求规范和统一,做到内容更丰富、画面更清晰、语言贴切、通俗易懂,更富有感染力,把病虫电视预报办成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黄金栏目”。

参考文献

[1]王胜,沈丽,封传红.四川省病虫电视预报取得巨大社会效益.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 (8):44

[2]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病虫电视预报工作进展迅速.中国植保导刊,2006,2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