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加强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加强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加强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汪恩国作者简介:汪恩国(1959~ ),男,站长、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控技术研究,电话:0576-85389228,E-mail:tzlh001@163.com。

(浙江省临海市植物保护站 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为了提高粮油菜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水平,近年来临海市植物保护站运用生物信息原理,在开展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病虫测报技术研究,以构建监测网络为入手,科学地采集田间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载体,创建预警模型和数字化预报系统,探索数字化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创新病虫情报传递机制,提升了监测预警能力和预报准确率,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为指导农户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病虫害;监测网络;数据库;测报技术;病虫情报

临海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常年种植大小麦0.4 万多公顷、油菜0.15 万公顷、水稻(单季稻为主)2.0万多公顷、蔬菜(西兰花为主)1.2万多公顷,为浙江粮油菜重点生产县市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结构的变化、种植格局的多元化、栽培方式的多样化、农田生态调控弱势化、冬季气候趋暖化等综合影响,粮油菜重发病虫种类增加,灾发频率升高,总体病虫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使之形成新一轮的高发周期。加强粮油菜重大病虫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对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当前粮油菜重大病虫发生为害的复杂性和预报防控的艰巨性,笔者运用生物信息原理,带领全站同事开展重大病虫预警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病虫测报技术研究,以构建监测网络入手,科学地采集田间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载体,创建预警模型和数字化预报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创新病虫情报传递机制,努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为指导农户科学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安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创建监测网络

1.1 建立粮油菜病虫监测网

根据临海市地貌特征和作物布局类型特点,在大田平原稻区设立水稻病虫专用观测场和稻麦油作物病虫监测区的基础上,在沿海稻区的杜桥大汾、桃渚田头,以及丘陵稻区的白水洋水对郑设立了3个粮食作物病虫监测点,在古城郊区蔬菜基地和西兰花基地设立了2 个蔬菜病虫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面积5~10公顷,安装测报灯1盏,调查员1名,按照浙江省粮油菜病虫监测规范要求,定点定田定类型系统采集田间病虫发生数据,从而形成以市站观测场和监测区病虫监测为中心、5个监测点为配套的粮油菜病虫监测网络。

1.2 建立水稻专用病虫观测场

在大田农业科技实验园内建立了水稻病虫专用观测场,占地面积4 800平方米,其中格子化水田2 600平方米、旱地2 200平方米,对场内道路和主干田埂进行水泥硬化。建成水泥养虫槽7.5平方米,安装了佳多日别式自动诱虫灯、孢子捕捉器、气象仪等仪器设备;设立水稻病虫不防治观察圃和其他类型监测作业区,系统开展以水稻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病虫发生监测和田间数据采集。

1.3 建立粮油菜病虫监测区

根据生产实际和茬口情况,市站还在大洋洛河等地的农户种植区建立水稻病虫监测区、大小麦病虫监区和油菜病虫监测区,监测区面积10 公顷,系统监测农户自行种植条件下的病虫发生动态。

1.4 创建数据库

数字化测报就是将数字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测报工作各个方面,做到病虫监控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传输工作的网络化,分析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发布的可视化。在抓好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按监测点、作物、病虫、灯诱、性引诱、系统调查、普查、田间调查日记等项目创建了病虫数据库。同时,将历史测报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平台,随时掌握粮油菜田间病虫发生动态。

1.5 建立虫情报告制度

对市站自身监测数据采取随查随录,对下设的监测点(目前尚未配备电脑)监测数据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采取电话或农民信箱汇报输录。同时建立虫情报告制度,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坚持周报,通过数据库系统,综合自动监测与田间系统调查,以及面上普查情况做出周报分析进行汇报,对一些应急发生或监测到的重大虫情做到随时上报。2010年组织向上级业务部门传报虫情50多批次,较及时地上报了当地虫情实况,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地虫情态势。

2 创新测报技术

2.1 开展病虫种群数量时序预报预警研究

2.1.1 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为了提示粮油菜一些重大病虫空间分布信息和种群行为特征,组织开展了单季稻稻田褐飞虱、灰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西兰花菜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西兰花黑腐病、西兰花烟粉虱,黄瓜烟粉虱、番茄烟粉虱、柑橘黄龙病等空间分布研究,测定其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建立了一套理论抽样数模型与抽样技术,为病虫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2.1.2 种群数量时序变化研究

(1)种群数量长期运动规律 应用病虫测报历史资料,开展了二化螟、灰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长期运动规律研究,明确了这些病虫的长期运动周期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长期预报技术,经实践检验具有良好决策应用效果。

(2)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 通过网罩接虫试验及系统监测,组织开展了单季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与数量变化规律、水稻黑条矮缩病季节性流行规律、小菜蛾成虫数量季节消长规律、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等一系列季节性种群数量变化研究,创成了一套种群数量拐点预报理论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模型,形成了一套中长期预报技术,对提高预警能力和实时指导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3)防治指标修定 针对当前粮油菜重大病虫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组织开展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超级稻褐飞虱、单季稻二化螟、西兰花斜纹夜蛾、西兰花甜菜夜蛾、柑橘黄龙病等病虫的发生数量与为害损失试验测定,制定或修正了防治指标,为病虫监测预报与决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创建预测预警模型

近10多年来,在参与10余项省级课题协作攻关研究中,组创了以时序为基轴分析田间病虫种群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预测原理,建立重大病虫种群数量时序动态模型,主要有稻田主要生态要素关系模型、褐飞虱种群长期运动的ARIMA模型和Logistic模型、单季稻褐飞虱灾发预警模型、二化螟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染扩散模型、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小菜蛾成虫数量累计推进预测模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动态模型、烟粉虱时序种群气候变化模型、柑橘黄龙病疫情扩散模型等,创建了一套水稻灾发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技术、蔬菜以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等为重点的预测预报技术,其准确精度一般达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水平。

2.3 创建预报系统

坚持定点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系统监测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经验测报与模型预报相结合,短期测报与中长期预报相结合,常规测报与预警预报相结合的原则,创建测报体系。经多年努力,初步建成了以监测布点网络化为前提,田间数据标准化采集为基础,数据库信息化处理为平台,预警模型精准化为支撑,时序经验测报为辅助的数字化预报系统,通过改进或简化测报办法,运用现代测报技术,提升了预测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

3 病虫情报发布与传递

3.1 规范病虫情报制作

为了增强病虫情报技术权威性,减少农资市场对病虫情报的干扰,近年来加强了病虫情报制作规范,内容分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其发生趋势包含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适期、预测程度,防治意见包含防治策略、防治适期、防治对象田、药方配方、喷施技术和注意事项等。页眉为植物病虫情报,以及发布单位、期数和日期,页脚为撰写、校对、签发、印数等。从发布到防治的预报期一般提前5~7天,无论内容多少大体上每期用1张A4纸,规范格式书写,以便镇、街道统一放大复印后张贴。

3.2 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应用数据库、预测模型和预报系统所创建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开展开展数字化分析,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病虫情报发布原则上以作物生育期病虫组合发生趋势分析预报为主,分一般预报情报、大发生警报情报和紧急警报情报3种,2010年发布的病虫情报主要有3月1日的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3月20日的油菜中后期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3月22日的大小麦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4月22日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4月17日的早稻一代螟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6月18日的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7月9日的单季稻前期和早稻后期病虫发生趋势警报、8月9日的当前单季稻和晚稻“两迁”害虫等大发生趋势警报、8月24日的单季稻中后期褐飞虱等大发生趋势警报、9月8日的单季稻后期褐飞虱等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蔬菜病虫情报因品种类型和茬口复杂,加上病虫种类多,基本上按月度发布,全年主要是在春季和6至9月发布蔬菜病虫情报,对及时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开展有效防治,收到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3.3 改进病虫情报传递

加快病虫情报传递,是当今农技推广体制下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实际,狠抓病虫情报信息发布和传递创新,在抓好常规渠道发布,将病虫情报传递到各镇、街道政府部门和农技部门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传递资源,狠抓多渠道传递:一是抓网上发布,在《现代临海农业信息网》建立病虫情报专栏;二是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将病虫情报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相关用户及其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三是通过《今日临海》报纸开辟“病虫情报”专栏,以及临海电视台《种田洋》栏目、临海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将病虫情报信息输送到千家万户,提升了病虫情报信息传递效率。

3.4 组织病虫情报进村入户

当市站每次发出病虫情报信息后,特别是在关键季节和防控时期,各镇、街道农技部门在当地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及时从网上下载病虫情报或将原病虫情报打印纸放大复印,由驻村干部或责任农技员直接送到村和合作社,并在宣传窗上进行张贴。据统计全市80%镇、街道开展“病虫情报进村入户”行动,每期印发和张贴5 000多份,较好地提高了农户病虫情报知晓率,较及时地指导农户搞好病虫科学防治。

4 预测预报及其效果

粮油作物病虫监测预报,从3月起组织定期田间调查,特别是进入5月下旬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的迁入以及纹枯病等发生,坚持每3~5天开展田间调查1次,采集各种病虫数据;蔬菜病虫监测坚持长年累月进行,逐日逐候采集烟粉虱、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病虫数据。应用粮油菜重大病虫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测报技术研究,常年执笔发布粮食作物病虫预报10~15期、油菜病虫预报2~3期、蔬菜病虫5~10期,准确率达到90%以上。2010年主持起草发布大小麦病虫预报2期、油菜病虫预报2期、早稻病虫预报3期、单季(晚)稻病虫预报5期、蔬菜病虫预报5期,突出的是应用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拐点理论与预警模型、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模型、二化螟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小菜蛾成虫数量累计推进预测模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动态模型、烟粉虱时序种群气候变化模型等对水稻和蔬菜病虫进行了数字化预报,准确率达98%,其中撰写的《2010年单季稻病虫发生趋势预警与防控对策》,分别在“浙江省单季(晚)稻 ‘两迁’ 害虫和稻瘟病防控工作会议”和“台州市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议”上作了预警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推动政府决策和指导农户科学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战胜了粮油菜重大病虫的高发为害,保障了粮油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华弟,张学辉,汪恩国等.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王会福,汪恩国,陈伟强.单季稻褐飞虱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2):270~273

[3]罗鉴多,汪恩国.水稻田灰飞虱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11~113

[4]汪恩国,陈克松.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浙江农业科学,2003(增):117~118

[5]汪恩国,陈克松,李达林等.玉米田斜纹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昆虫知识,2004,41(6):585~588

[6]汪恩国,陈克松,李达林.斜纹夜蛾在青花菜上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浙江农业学报, 2005,17(1):15~18

[7]郑永利,汪恩国.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浙江农业科学,2006,(2):186~188

[8]汪恩国,陈克松,李达林.青花菜黑腐病空间分布格局测定及其应用.中国植保导刊,2004,24 (2):30~31

[9]虞轶俊,汪恩国等.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菜地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浙江农业学报,2007,19 (6):444~448

[10]任典东,陈林松,汪恩国.黄瓜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10):147~149

[11]汪恩国,陈林松,蒋尚军等.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植物保护,2007,33 (6):113~116

[12]叶志勇,余继华,汪恩国等.柑橘木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中国植保导刊,2007, 27(6):35~37

[13]汪恩国.二化螟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植物保护,1999,25(1):14~17

[14]谢宝玉,汪恩国.水稻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植物保护,2000,26(6):45~47

[15]陈克松,方学县,汪恩国.单双季稻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与成因分析.浙江农业科学, 2007,(4):465~467

[16]汪恩国.灰飞虱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植物保护,2007,33(3):102~107

[17]杨廉伟,汪恩国等.晚稻褐飞虱长期运动规律与ARIMA模型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5):310~313

[18]汪恩国,徐建章,蒋尚军.农田害鼠长期运动规律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 22(9):341~345

[19]汪恩国,陈克松,林凌伟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季节性流行规律及灰稻虱带毒率估测模型研究.科技通报,2000,16(增):7~11

[20]汪恩国,关梅萍,林凌伟.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规律研究.植物保护,2002,28(2):23~24

[21]汪恩国,郑永利.浙江临海小菜蛾成虫数量季节消长规律.昆虫知识,2007,44(2):271~274

[22]虞轶俊,汪恩国等.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9):440~444

[23]汪恩国,李宝福.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动态模型研究.植物保护,1998,24(3):43~45

[24]汪恩国,王华弟等.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及防治指标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5,21 (1):279~282

[25]王会福,陈伟强,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 号褐飞虱发生为害与防治指标研究.植物保护, 2010,36(1):110~114

[26]汪恩国,刘伟明.西兰花苗期斜纹夜蛾发生与防治指标的探讨.浙江农业科学,2010, (3):603~605

[27]汪恩国,刘伟明.西兰花苗期甜菜夜蛾发生为害与防治指标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5):232~235

[28]余继华,汪恩国 .柑橘黄龙病发生为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2009,21(4):370~374

[29]虞轶俊,汪恩国等.单季稻不同移栽期“两迁”害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蜘蛛调控能力研究.中国稻米,2008,(4):50~53

[30]余继华,汪恩国 .柑橘黄龙病入侵与疫情扩散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