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刘莉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 河北石家庄 050011)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植保服务工作的关键,其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的重任。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首先要有准确的预测预报。要做出准确的预测预报,就要有精确地调查数据,科学的测报标准,这些都依赖于规范化的、标准化的测报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测报技术水平涉及到理论、方法、设备、人员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就测报调查方法方面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测报技术水平提高。
1 当前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测报调查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测报调查规范是农作物有害生物调查的基础,是测报人员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基本参照标准。工作人员主要依据测报调查规范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病情和虫情的监测、调查、记录,预测。测报调查规范的科学性及实用性直接影响到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率。目前测报调查规范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1.1 已实施的国家农作物病虫测报行业标准数量有限
目前具有统一规范化的测报标准涵盖的病虫害种类还很有限,尤其是对于蔬菜、果树等方面的一些重大病虫害的测报标准很少。国家只颁布实施了30种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调查规范》,涵盖的病虫害种类还很有限。随着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及重要地位的提升,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的病虫害监控在农业生产安全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目前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的《测报技术调查规范》中涉及到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只有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软腐病、小菜蛾、甜菜夜蛾4种病虫。
1.1.2 部分规范标准只达到了统一性未达到规范化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差异较大,这就使得同一病虫害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会有自身的发生特点,如果在制定监测标准时只是简单的一刀切的统一化,上报数据将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发生情况。比如,对于具有不同数量天敌的地区施行同一样的分级标准,则上报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不同地区的发生程度。
1.1.3 测报规范中的一些监测技术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病虫害调查技术中的许多调查方法仍然沿用以前繁琐的病虫调查方法,并且有的调查方法已与现实的种植结构情况不相适应。例如,在对粘虫的监测调查中,河北省多数地区已不多或只有单户很小面积种植谷子、高粱等作物,如果仍然沿用多年前寄主调查范围,调查结果已不能真实反映出实际的发生情况。
1.1.4 新发、上升病虫害规范标准制定实施滞后
随着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等的改变,一些新的病虫害开始出现,如河北省2005年新发生的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同时一些次要的、潜在的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随抗虫棉的种植,棉铃虫的为害程度已下降,棉花盲蝽蟓上升为造成棉花损失的主要为害对象。主要病虫害种类出现变化,但这些“新”的主要病虫害的调查规范未能及时制定发布,或各地施行不同的监测调查标准,使得各地在进行调查时采用的监测方法、调查标准、记载内容和统计标准等千差万别,异地监测数据不具可比性,不便于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和省内、省际间资料的交流及更大范围的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2 测报人员对测报规范重视程度问题
部分基层人员对规范的认识水平及认识程度还不够。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部分基层测报人员因未能对规范中的一些调查标准等很好地理解及重视,使得在调查过程中对调查时期、取样方法、调查株数(面积)等方面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从而使调查数据缺乏代表性及统一性。不利于市、省、国家相关部门综合评定某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而影响对防治的准确指导。例如,在进行病虫害的系统监测调查中,如果基层测报站不采用统一的间隔调查时间,有的3天一调查,有的5天一调查,那样在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横向对比时,数据将不具有可比性。
1.3 测报工具中存在的问题
1.3.1 测报调查工具研究滞后
在实际测报调查中,许多病虫害的调查工具还是沿用多年来应用的人工计数法,调查任务繁重,工作强度大,这与当前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发展方式不相适应。
1.3.2 部分测报调查工具未能与种植结构与时俱进
随种植结构的调整,一些测报调查工具已与现实不相适应。如对于部分昆虫的诱蛾监测中,杨树枝把已不易找到,继续用杨树枝把诱蛾与现实不相符。
1.3.3 测报工具规范性较差
在进行实际田间调查时,不同地区间调查工具种类繁多,而不同的调查工具所得结果不同,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如何开发出适于多区域标准化的测报工具也将是今后测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任务。
2 优化对策和建议
2.1 加快对多种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办法的研究与制定
各级测报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对于新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等的研究。基层测报技术人员要积极进行新发、上升病虫害的影响因子、预测预报因素的调查研究、资料积累。上层测报机构要及时组织全国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测报技术人员,对还未制定的但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病虫害进行研讨,及时制定出相关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同时在制定调查技术规范时要综合考虑,不能使技术规范只是简单地一刀切的同一,还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即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使不同地区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不同标准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分级标准、防治指标等规范标准。
2.2 定期对已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
基层测报人员作为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的实际使用及操作人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对简化、优化现行测报调查方法的研究,注重研究病虫害新的为害特点,并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上级测报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测报专家对已成形的调查规范进行研讨、修订,对于寄主作物、栖居环境等有所变化的病虫害调查标准,要及时做出调整,制定出在现阶段更符合科学、合理、简便、实用原则的病虫测报调查规范,从而使调查数据更有代表性,更为准确的反应出实际发生情况,以使测报调查标准最适合当前农业生产调查。
2.3 加强区域性农业病虫害监测对象及测报标准的研讨
对于不属于全国监测范围的重大、重发病虫害,仅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局部地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地方各级植保部门应加强对该病虫害测报调查标准的研究,同时加强同发地区的研讨,共同研究调查经验,制定出适于发生区的统一的调查标准。从而使区域性农业病虫害的监测数据资料能形成系统累积。同时,在研讨过程中注意研究病虫害动态变化情况,将基层监测任务及时进行调整,以使监测对象与农作物主要为害对象相一致,加大对农业病虫害防控的指导意义,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4 加强对现有预测预报标准办法的指导与应用
加强对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推广。各级植保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测报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其对于实施病虫害测报标准的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技术要点进行解释说明,尤其是对于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基层测报点,培养出一支具有高技术、高标准的测报专家队伍,进一步提高测报调查数据的规范化,提高测报准确率。
2.5 加大对测报工具的研究
加强对测报工具技术上的研究,开发新的简便可操作的调查工具、统计工具,提高病虫害观察调查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同时要注重新的监测工具与旧的监测工具所记录数据的衔接性,以保持系统资料的累积。
参考文献
[1]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29(8):28~32
[2]姜京宇,李秀芹,许佑辉等.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植物保护,2008,34(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