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

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

张瑞英

(天水市麦积区植保植检站 甘肃天水 741020)

为了增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手段,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能力,及时监测农业有害生物,有效降低因病虫为害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实现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2005年,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市麦积区植保植检站立项并承担了“麦积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2008年,全面完成了该项目的所有建设内容。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以往简陋的办公环境,试验设备的更新为麦积区植保植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项目的建立及运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防治措施和理念,对特定区域内农业生产环境同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相关的自然因子做出动态分析和趋势预警,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引导群众科学防治,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对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结合本站多年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充分利用项目各种先进、快捷、高技术含量的仪器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宽松、优良的工作环境,本站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通过加强体系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加强技术研究,提高了测报技术水平,病虫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到位率显著提高,在重大病虫防控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和宣传发动作用。现将本站在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利用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以供交流与参考。

1 建立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

由于麦积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农业气候多样。特异的生态环境给多种农业有害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致使区内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为害严重。预警与控制任务极为繁重,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又能越夏,可形成周年侵染循环,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源头基地和生理小种的常发异变区,在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地栽培的普及以及农产品的广泛交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为害程度越来越严重。防治上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措施,滥用农药、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些问题,围绕本区三大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建立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病虫情进行分类指导,一旦有重大病虫情,立即启动防治方案,这样,从病虫害的发生、监测预警到防控,有一系列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保证了本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战役平稳、有序、持续、高效展开。

2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2007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对植保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植保工作政府主导的机制,针对和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的重大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有重大突发性的病虫情况发生,植保部门及时发出预警,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控制病虫为害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力争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畜安全,环境安全。对盲目滥用农药,污染环境和损害人、畜健康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保障农业和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

3 加快推进植保社会服务化、专业化步伐

为了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应急防控能力及专业化防治水平,结合多年统防统治的经验,探索出“十户联防”的专业化防治模式,有效控制了病虫为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户联防”就是将“十户”作为一个防治片区,在“十户”中推选一名防治组长和三名机防队员,负责本片区的防治工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治,同时,通过村委会的正确引导,使其联片农户达成防治协议,在不同时段,进行统防统治,并建立卡片制度,每防治一次,联片农户登记一次。在防治作物上,主要以小麦为主,防治所需药剂和器械,由区植保植检站统一提供,经济类作物防治药剂由农户自己承担。2009年上半年在本区石佛乡涧沟村进行试点,建立了21个组212户的防治卡,给试点村的机防人员配备了统一贴有“麦积区 ‘十户联防’”标识的手动喷雾器212台。

按照统防统治工作的要求,试点村机防人员必须通过技术培训,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必要的实际操作技能,确保统防统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十户联防”的病虫害防治模式基本适应目前本区农村现状,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防治损失,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全面、高效、专业化、低成本。为了进一步在全区范围推广“十户联防”的防治模式,区植保植检站成立了麦积区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田间防治组和物资保障组三个工作小组,负责综合协调、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督导落实,各乡村成立相应的机构小组,确保行政技术相结合。

在小麦条锈病的统防统治中,成功地在部分乡镇推广了“十户联防”这一行之有效的防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民群众病虫害防控的能力,有力地推动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工作,为全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走专业化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推广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3.1 村镇参与、宣传引导

联系乡镇政府、村委会参与,依靠有力地组织保证,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动员群众参加,提高群众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

3.2 结合实际、分类指导

结合乡镇、村所在地的实际,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实现防治目标具体化,同时对机防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和操作技能知识培训。

3.3 以点带面、全面倡导

以重点乡镇、村为示范点,技术人员进行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带动全区各乡镇、村逐步建立专业化防治模式。

3.4 以防治为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在病虫害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时,防治所需农药、燃油由区植保植检站统一采购、统一分配,在区植保站或乡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十户联防”的机防队员统一时间、统一配药、统一施药,进行连片应急防治,这样既能降低农户防治费用又能节省劳动力,对提高防治病虫害专业化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4 积极发展村级植保服务组织

本区从1976年开始发展村级植保服务站,有6名村级测报员,由于体质改革和经费等问题,此项工作就停了下来。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将病虫信息能及时传到千家万户2008年,成立了麦积区植保协会,作为全省第一家县区级植保协会,也是植保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运行中,积极为各乡镇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农药供应、防治服务的共享机制,使病虫信息网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力推动了农作物病虫害工作持续发展。同时,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成立了分会,通过引导,组织农民自愿加入植保协会,分会的负责人经植保站考察培训,他们懂技术,会经营,既是测报员,又是新技术的推广员,这样,植保站发布的病虫信息可以通过植保协会,传到千家万户,指导群众开展病虫害防治,减少盲目用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已成立了4个分会,发展协会会员1 000多名,植保协会力量在不断壮大,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已成为基层植保战线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5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植保信息平台

本站组织并撰写的《病虫情报》,多年来,一直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了参谋,为农民群众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已成为指导本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金钥匙。随着信息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用书信的方式传递病虫信息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更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站转变工作思路,发挥技术优势,启动了全省首创的“病虫情报进万家”惠民新举措,建立了植保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来传递各种植保动态。这是本市麦积区植保站开通的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调试,第一条病虫信息于2009年4月15日及时发出,收到植保短信的省、市、区领导及各农户都认为这个平台办的好,既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又让农民知道自己的地里发生了什么病虫,什么时候防治,该用什么药,一看就懂。具有传递速度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优点,涉及本区17个乡镇379个行政村,目前,已发出病虫害信息12万条。甘肃省电视台、天水电视台分别对植保信息平台进行了采访报道,《天水日报》在头版对此进行了登载。

6 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城市,务工经商,种田和防治病虫害的劳动力数量及其体力素质、文化素质均大幅下降。为适应农村这一需要,逐步解决农作物病虫防治难,防治效果差的现象,本站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植保专业化机防队,服务农业生产。2007年,成立了以植保站为中心,新阳、石佛等部分乡镇组建了机防队,2008年、2009年和2010年3年中,在小麦条锈病防治时期,由植保站牵头,乡镇政府组织,对发生集中的区域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本区已组建了5支机防专业队,拥有机动喷雾器600台,300台手动喷雾器,服务面积5万公顷。在病虫害防治中,做到了“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配药、统一防治”的四统一防治模式,机防组织将逐步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体力量。

7 推广无公害农药和新型植保器械

结合秋播药剂拌种工作,本站深入到乡镇村组,大力宣传推广新的无公害农药,替代高毒农药,农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乡镇集贸市场,检查高毒农药,推广新型植保器械,改变了施药过程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

8 坚持不懈地加强植保技术培训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植保技术培训就成了植保工作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培训方法上,本站改变了以往的死板讲课方式,运用多媒体办培训,根据本地病虫发生情况,我们自己在田间拍摄到的一些真实的病虫害图片制成幻灯片,通过投影仪放出来,图文并茂,群众听的懂,看的见,容易接受,效果也好。另外,在农民中选拔一些素质高的技术能手,让他们建立试验示范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把新农药新技术传给身边的人。

9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有效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植保站依托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完善了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病害室、昆虫室、检疫检验室、农药残留室、无菌室等化验室的建设及仪器的配置。主要仪器设备有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光学培养箱、农药残留速测仪等,可对病虫害在田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系统地培养、观察和诊断。农药残留检验室可快速有效地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为病虫害大田防治及时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