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病虫监测预报工作实践与探索
洛阳市病虫监测预报工作实践与探索
王国强 赵宗林 刘武涛 张莉
(河南省洛阳市植保植检站 河南洛阳 471000)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全市耕地面积48.67万公顷,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67万公顷。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有蝗虫、棉铃虫、甜菜夜蛾、麦蚜、粘虫、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玉米螟、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玉米小斑病、杂草等,年发生为害面积173.3万公顷次,是影响本市农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病虫灾害,我们积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测报方法和技术,尽最大努力用现代设备装备病虫监测,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病虫监测,提高农业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测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市、县(区)植保站为主体,以农村测报基点为补充的三级测报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测报队伍得到了补充加强。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植保站共有专职测报人员35名,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8名,农艺师15名,助理农艺师11名。根据生态类型、农作物品种布局的实际,建立有代表性的病虫测报基点49个,监测对象70余种,其中重大病虫害32种,培训农民测报员53个。按照全国和省植保站测报办法要求,制定了翔实的测报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测报程序。
1.2 引进现代化测报仪器,提高病虫监测手段
在农业部、省植保站和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先后引进了一批现代化的病虫测报仪器设备,使本市病虫监测的手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孢子扑捉仪3台、佳多自动测报灯5台、黑光灯38台。
1.3 系统开展病虫普查,准确掌握病虫信息
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严格按照测报规范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坚持定期调查与不定期调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重点调查和一般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掌握病虫信息,为政府决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指导农民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4 及时、快捷发布病虫信息,科学指导大田防治
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决定着防治速度和效果。加快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可使农民在最佳时间段开展防治,就可以掌握防治的主动权。为及时、快捷发布病虫信息,提高信息的时效性、覆盖面和普及率,在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报的基础上,本站采取三种方法进行发布:一是以纸张为载体,将病虫情报邮寄到政府相关部门和主要领导以及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在洛阳农业信息网的病虫害防治栏目发布,通过网络传递病虫信息。三是以电视为载体,配置专业的采集、编辑设备,定期制作病虫信息节目,与洛阳市电视二台合作在《洛阳经济报道》栏目上定期播出,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形象直观,在第一时间把全市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发生趋势和防治技术要点等,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千家万户。多种方法并举,为农民及时开展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2 存在的问题
2.1 测报经费不足
受几十年惯例的影响,测报经费一直没有列入工作经费预算,测报费用的支出主要来源于其他项目经费。据调研统计,目前本市市、县两级植保事业经费不足,相应的测报经费也不能满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的开展、测报技术的提高和测报设备的更新换代。本市建有国家级病虫区域测报站3个,省级病虫区域测报站2个,这些测报站建成以后,没有后续的测报经费和设备维护更新费用,也是一个不足。
2.2 仪器设备落后,缺乏测报数据自动采集的手段和方法,采集水平较低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引进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测报仪器设备,但远远不能满足开展测报工作需要,多数地方仍以测报人员眼看手查为主,先进的测报仪器如孢子扑捉仪只有3 个县有,占16 个县(市、区)的18.8%;佳多自动测报灯只有4个县有,占25%。
2.3 在测报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上计算机网络使用不够普及,病虫信息发布手段滞后
目前,市、县、农村测报基点测报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以电话和信件邮寄为主,多数县(市、区)病虫信息发布仍以纸张为载体,邮寄时间需要1~3天,信息传递时间长、范围小,广大农民几乎得不到病虫信息。市植保站虽然在洛阳市电视二台《洛阳经济报道》栏目上定期播出病虫电视预报,但洛阳二台农民收视率不高,有些地方还覆盖不到,影响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2.4 病虫监测范围相对较小
现在本市病虫监测的范围主要是农作物,如蔬菜、果品、食用菌等方面由于有相应的管理站(所)而涉及较少,病虫监测覆盖面不够全面。
3 未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几点设想
3.1 继续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完整的病虫监测体系应包括市、县、乡、村四级,以市、县植保站为主体,以乡级测报站为基础,以村级测报点为补充。目前由于机构改革和经费短缺等多种因素影响,本市乡级测报基本中断,村级测报基点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市、县政府要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大测报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测报站、点。
3.2 扩大监测范围
目前本市植保部门对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重点放在粮食作物上,虽然近几年也向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扩展,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导致测报数据不完整,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对病虫发生趋势的分析,相应的也就制约了经济作物的健康发展。下一步要增加人力和经费投入,在搞好粮食作物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向经济作物,特别是新引进的经济作物上发展。
3.3 完善监测设备,全面提升我市病虫监测水平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实现本市测报工作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目标已迫在眉睫。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本站将优先购进一批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小气候采集系统、病虫调查统计器、孢子捕捉仪、自动控温昆虫培养箱等先进的监测设备,充实到各测报站、点,建立集病虫害监测预警、病虫生物特性和昆虫生态观测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观测场,全面提升我市病虫监测的水平。
3.4 拓宽信息发布体系,扩大发布范围
借助电视和网络,将病虫害的监测、传递、发布等环节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快捷、及时、准确、直观的可视化监测预报。目前,本市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但电视预报仅在洛阳电视二台节目上播出,覆盖范围小。多数县(市、区)还没有开展电视预报。下一步本站将加强协调,争取病虫电视预报能上洛阳电视一台节目的黄金时段,帮助更多的县级植保站开展电视预报,以扩大信息的发布范围,让农民及时掌握病虫信息,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及时控制为害,确保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