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Wilt of Coleus Forskohlii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Wilt of Coleus Forskohlii
毛喉鞘蕊花(
湖北通城县新磨苗圃基地从云南昆明植物所引种的毛喉鞘蕊花,最近几年连续发生严重的枯萎病,直接降低当地经济效益以及药用开发。其种植土壤为砂壤土,pH值5.5~6.5。每年7月初开始发病,7月下旬到8月初发病最严重,9月份开始减轻。阴雨连绵天气其发病程度加重。因此,自2004年起对其发生为害、病原以及防治进行研究。
1 症状与为害
毛喉鞘蕊花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不同生育阶段为害程度有所不同,苗期表现较轻,生长中期发病较重。苗期症状表现为:下部叶片最先卷曲,而后下垂,接着整株叶片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数日后叶片呈褐色干枯状,植株萎缩,严重时全株死亡;中后期发病时,接近地面的根茎最先显现症状,表皮粗糙明显变褐,接着沿着根茎向上蔓延,直至全株根茎变褐,剖开其茎部,可见其维管束腐烂呈黑褐色。阴雨天气可见病部表面有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2 病原鉴定
病株采自湖北省通城县新磨苗圃基地。在发病根茎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根茎组织,按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菌株。在菌落边缘挑取形态比较单一的小块菌丝块转移到新的平板上培养,重复纯化2~3次。最后进行单孢纯化后保存于PDA斜面上置4℃冰箱内贮存备用。采用伤根蘸孢悬液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接种7天后可观察到与田间病株相同的发病情况。再分离可得到与接种菌一致的分离物,说明病害即为该病原菌所致。在 PDA平板上观察培养的菌落,再根据病原菌产孢表型、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
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3天气生菌丝茂盛,白色絮状,略带浅紫色;培养基反面菌丝呈辐射状分布,5天菌丝由浅紫色变为深紫色。产孢表型观察,气生菌丝有隔、分枝、透明,直径3~5μm,产孢细胞瓶梗状。小型分生孢子0~1 个分隔,卵形
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将该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
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子鉴定进行辅助鉴定。利用CTAB法提取菌株的DNA,以ITS1与ITS4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的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该菌株与登陆号为DQ002550.1、DQ016211.1~DQ016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