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Plum Anthracnose Fungal Pathogen Isolated in Wuhan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Plum Anthracnose Fungal Pathogen Isolated in Wuhan

所属图书: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姜道宏;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7-10
字号: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Plum Anthracnose Fungal Pathogen Isolated in Wuhan

梅树炭疽病是梅树上的主要病害,在武汉地区,从4~10月份都有发生。从梅雨季节开始炭疽病开始大流行。2006~2007年8月调查,武汉地区的梅树炭疽病发病率高达97%以上。笔者从东湖梅园采集炭疽病标本。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进行了分离,再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给予回接鉴定,确认为炭疽病的病原。所有菌株均在PDA平板上于25℃下培养,并于PDA试管斜面上4 ℃保存。

共分离获得22个菌株,研究发现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色素分泌、产孢、孢子形态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可将这些菌株分成7种类型,其中Ⅰ型菌株:菌丝颜色为白色到灰黄色,菌丝生长较稀疏易产拟菌核和大量橘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12.5~15μm×4.5~5.5μm;Ⅱ型菌株:菌丝颜色为灰黄色,菌落扩展速度最慢,易产生菌核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团,分生孢13.8~16μm×5~7.5μm;Ⅲ型菌株:菌丝颜色为白色较为稀疏,菌落扩展较慢,能产生大量的拟菌核和分生孢子团,菌核较Ⅰ型小且多,分生孢子15~20μm×5~6.3μm;Ⅳ型菌株:菌丝颜色为墨绿色,菌丝生长茂盛,菌落扩展最快,较少产拟菌核和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12.5~13.8μm×3.8~5.5μm;Ⅴ型菌株:菌丝颜色为中间墨绿色边缘白色,菌丝生长致密气生菌丝少,菌落扩展较快,易产生大量的拟菌核但不产生分生孢子团,菌核较Ⅲ型菌核小且多,分生孢子10.5~12.5μm×3.8~5μm;Ⅵ型菌株:菌丝颜色为纯白色,菌丝生长茂密厚实,菌落扩展较快,不易产生拟菌核和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18.7~22.1μm×7~10.5μm;Ⅶ菌株:菌落颜色为白色,菌丝生长密实,较Ⅵ型气生菌丝少,菌落易扇变,也不易产生拟菌核和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13.8~15μm×5~7.5μm。

将这7种类型菌株分别在梅树及樱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杏树和山楂等蔷薇科果树上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7种类型的菌株在这些植物上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Ⅰ型菌株M17对上述植物的致病力最强,刺伤接种后在这些植物叶片上均能形成典型的病斑,病斑的大小因接种植物不同而略有差异,如在梅花、梨树、桃树、樱树、杏树、山楂和苹果等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病斑大小分别为:(2.7±0.2)cm、(2.5±0.2)cm、(2.3±0.2)cm、(2.1±0.2)cm、(1.9±0.2)cm、(1.9±0.2)cm和(1.3±0.2)cm;但在不刺伤的条件下,菌株M17仅能在樱树、梨树、桃树、山楂树等叶片上形成病斑。Ⅲ型菌株M11-1的致病力最弱,仅能在刺伤叶片上形成较小的病斑,如在梅花、桃树、苹果、樱树、杏树、梨树和山楂等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病斑大小分别为:(0.73±0.2)cm、(0.36±0.2)cm、(0.32±0.2)cm、(0.30±0.2)cm、(0.65±0.2)cm、(0.5±0.2)cm和(0.45±0.2)cm。所有上述菌株对吉祥草、高粱、大叶黄杨、黄瓜和豇豆等植物均不致病。

利用引物对PITS1和PITS4扩增这些菌株的ITS DNA片段,连接至T-载体后,转化E.coli JM109,获得携带ITS DNA的克隆,对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上述7个菌株的ITS序列与该数据库中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的ITS序列等同性在99.0%以上。因此,这些菌株应该同属于胶孢炭疽菌,但是它们在形态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