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Associated with Root-rot Disease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Associated with Root-rot Disease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所属图书: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姜道宏;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7-10
字号: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Associated with Root-rot Disease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别名北柴胡、竹叶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1]。柴胡过去多为野生,病害零星发生,随着人工抚育及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柴胡根腐病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柴胡根腐病的系统报道,对其发生、流行规律,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因此生产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防治手段。为了尽快明确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对柴胡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就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为进一步开展柴胡根腐病害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样的采集和病原菌的分离

从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和本所柴胡试验基地采集病害标样。病原菌的分离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具体操作参照方中达[2]编著的《植病研究方法》。

1.2 形态观察?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薏苡新品种选育”(2006BAI09B01-03)。

观察柴胡根腐病对柴胡根部的为害症状;菌落的形状、色泽;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小分生孢子的形状及多少,测量其大小,观察有无隔膜及隔膜的数目,观察产孢细胞的类型,厚垣孢子的有无以及着生部位和子实体类型等。

1.3 致病性测定

1.3.1 室内离体根组织接种 选取健康无病的柴胡根组织,用无菌水清洗干净,采用针刺法接种,保湿培养。

1.3.2 室内活体植株接种 将取自田间的柴胡植株移栽于室内花盆,将配好的孢子悬浮液用微孔注射器注入柴胡根部,定期观察柴胡发病情况。

1. 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4.1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病原菌接种PDA培养基,分别于5℃、10℃、15℃、20℃、25℃、30℃和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次。

1.4.2 培养基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培养基灭菌后,分别调节pH4、6、8、10、12,接种后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重复3次。

1.4.3 分生孢子萌发 孢子萌发试验采用载玻片孢子悬滴萌发法。每1h计数孢子萌发数量,计算孢子萌发率。

1.4.4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共设5℃、10℃、20℃、25℃、30℃和35℃共6个温度梯度,24h镜检记录孢子萌发数,计算萌发率。每个处理重复3次。

1.4.5 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用pH值分别为2、4、6、8、10、12的水溶液配制孢子悬浮液,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测定孢子萌发率。每个处理3次重复。

1.4.6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在密闭容器中分别配制(NH42SO4、ZnSO4、NH4H2PO4和CaSO4饱和溶液,使其相对湿度(RH,Relative Humidity)分别维持在81%、90%、93%和98%,以清水(RH=100%)作对照,于25℃下培养,24h后测定孢子萌发率。每个处理3次重复。

1.4.7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的影响 分别配制PDA和小麦汁培养基,25℃恒温箱中培养,8天后观察分生孢子的产生情况。每个处理3次重复。

1.4.8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测定 将孢子悬浮液装在200μl离心管中,在PCR仪上以温度35~70℃(温度间隔为5℃)处理10min后,于25℃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孢子萌发情况。得到分生孢子致死的大致温度范围后,再以1℃为温度间隔求得精准致死温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病原鉴定

2.1.1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柴胡的主根,亦可为害侧根。发病初期,自根茎交界处产生黑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发病后期,根部表皮自顶端向下产生纵向干裂,裂口变褐或发黑并逐渐加宽、加深。裂口多为竖条形,椭圆形或菱形。发病初期地上部分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发病后期裂口遍及根部整个外周,病部稍膨大、变硬、变脆,裂口深及木质部并造成水分、营养运输中断,最终导致整个植株萎蔫死亡。一年生柴胡当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至结冻前即有发生,来年5~8月份为病害盛发期。

2.1.2 柴胡根腐病菌培养性状 自柴胡根部病组织分离的病原菌在PDA培养基培养,菌落呈乳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菌落底部呈浅褐色;在麦汁培养基上培养后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气生菌丝稀少。显微镜观察发现,麦汁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大量簇生,且菌丝上直接长有大量厚垣孢子。PDA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中间有隔,上面无分生孢子梗,也未发现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图1 柴胡根腐病田间发病症状

Figure 1 The symptom of root-rot disease in Bupleurum chinense DC.

图2 柴胡根腐病菌的菌落形态

Figure 2 The appearance of Fusarium solani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2.1.3 病原菌鉴定 室内镜检发现大量分生孢子梗和大、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一般簇生、直立,分隔。小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形、长椭圆形或短棒状,无隔膜;大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细长椭圆形,1~3个隔膜(3个隔膜者占到总数的96%以上)。厚垣孢子近圆形,在菌丝顶端单生。参考真菌分类相关文献,确认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2.1.4 致病性测定 接种一定时期后,接种部位开始表现症状,且与田间发病症状类似。在接种病株上再次分离病原菌,经PDA培养基培养数天后,显微镜观察发现再次分离到的病原菌与接种的病原菌为同一病原菌。

图3 柴胡根腐病菌孢子形态

Figure 3 Fusarium solani Conidia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2.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2.2.1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菌丝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25~30℃是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环境温度≤5℃或≥35℃均对菌丝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2.2.2 培养基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柴胡根腐病菌菌丝在pH值4~12的PDA培养基上均能够生长。在pH值4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菌丝慢,且菌落的背面呈红褐色,其他培养基上的菌落背面呈暗白色。

2.2.3 分生孢子萌发 在20℃条件下培养,分生孢子萌发速度较快。4h萌发率达到14%,6h萌发率为46%,9h萌发率达到98%,10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

图4 柴胡根腐病菌分生孢子在20℃下的萌发率

Figure 4 Germinating ratio of Fusarium solani Conidia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at 20℃

2.2.4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温度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十分关键。由表1可以看出,20~25℃是最适宜的产孢温度,温度低于10℃,孢子不能萌发,温度高于30℃,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

温度(℃)Temperature(℃)分生孢子Conidia萌发率(%)Germinationrate(%)重复1Repeat1重复2Repeat2重复3Repeat3平均值Mean51020253035Ma0000Mi0000Ma0000Mi0000Ma100969898Mi80848684Ma95969395Mi90949292Ma80838181Mi40454644Ma60646262Mi10868

表1 温度对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Table 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to germination of Fusarium solani conidia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2.2.5 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pH值对分生孢子存在显著影响,且大、小分生孢子对pH值的敏感程度也明显不同。从表2可以看出,大分生孢子在pH值2~10的范围内均能维持较高的萌发率(>90%),pH值大于12值萌发率显著降低;而小分生孢子在pH值4~6的范围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孢子萌发率(大于或接近90%),pH值小于2或大于6时,孢子萌发率均显著降低。

pH值pH分生孢子Conidia萌发率(%)Germinationrate(%)重复1Repeat1重复2Repeat2重复3Repeat3平均值Mean24681012Ma90949091Mi40353737Ma100989999Mi95979495Ma100969898Mi90869289Ma100949697Mi40453639Ma90928990Mi20182421Ma60566259Mi10121011

表2 pH值对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pH to germination of Fusarium solani conidia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2.2.6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发现,病原菌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均能够萌发,萌发率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分生孢子的最适相对湿度为100%;相对湿度低于90%,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2.2.7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的影响 分别用PDA和麦汁培养基培养柴胡根腐病菌。培养8天后,PDA培养基上的病菌气生菌丝发达,颜色纯白,挑取少量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分生孢子;麦汁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气生菌丝稀少,颜色发暗,挑取少量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的大、小分生孢子。

2.2.8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测定 研究发现,柴胡根腐病菌分生孢子在35~50℃之间均能够萌发,而在55~70℃均不能正常萌发。进一步研究发现,51℃为柴胡根腐病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表3)。

处理时间(min)Treattime(min)温度(℃)Temperature(℃)35404550515253545560657010++++--------

表3 柴胡镰刀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

Table 3 Lethal temperature of Fusarium solani conidia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柴胡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3.1 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认柴胡根腐病病原为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3.2 实验结果表明,柴胡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pH值6~12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相对湿度为100%,最适pH值为4~6。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1℃。

3.3 柴胡根腐病早有发现,但因以前多为野生,病害只是零星发生。近年来,随着柴胡需求量的逐年提高,柴胡的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这为柴胡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柴胡根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尚未见有关柴胡根腐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报道,开展柴胡根腐病害的侵染、流行及综合防治领域的研究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