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昭通预警控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昭通预警控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所属图书: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时间:2010-12
字号:

昭通预警控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马永翠 石安宪 龚声信 赵庆友 陈永燕 姚光禄

(昭通市植保站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近两年来,昭通测报通过加强信息网络化管理,创新数字统计方法,积极加强预警控制体系建设等工作,使昭通预警控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践表明: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控制工作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预警控制工作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病虫害;预警控制;实践;思考

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控制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两方面内容。预警是基础,控制是手段,在粮食提质增收方面两者缺一不可:若预而不控,或无预盲控,都将直接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种群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以往的测报方法与控病手段很难适应当前防治工作的需要。为了搞好昭通预警控制工作,使之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09~2010年昭通预紧控制工作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使昭通预警控制工作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2年来的探索实践,笔者就如何抓好基层预警控制工作提出一些见解,期待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探讨,不断完善预警控制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

1 昭通预警控制工作实践

1.1 转变观念,克服固步自封思想

由于受中国传统体制思想的影响,植保工作结构框架仍然是县乡级直接深入田间开展调查,市级部门主要是指导督促县区工作的开展,统计汇总各县区数据逐级上报,预测预报主要是依据县区上报数据。但是这样的体制是建立在县区测报人员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基础上的,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县区测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监测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常常人云亦云,对新生疑难病虫害无从知晓,导致漏报、误报现象的产生。2009~2010年,昭通市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克服了报什么统计什么的思想,在深入田间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纠正了部分人员早晚、疫病不分,大、小斑病不分的行为。并在玉米、辣椒、生姜等作物上发现了3种以上新生病虫害发生为害。

1.2 大胆创新,完善数据统计汇总方式

2009年开始,昭通市植保站测报数据汇总采用分类编程,自动汇总方式汇总。周报汇总方法是将全市11县区报送数据分别建立以一个Excel工作簿,市级汇总数据建立一个工作簿,然后按照作物种类和项目,分别编制计算公式,每次县区报送的数据的表格只需从邮件中收到制定工作簿,市级工作簿数据即可实现自动汇总。这种汇总方式克服了传统汇总方式速度慢,不易查找问题的缺点,实现了数据汇总整理的快速、易查目的。年终报表汇总严格按照农业部的统计系统要求进行统计后,数据审核采用逻辑回检方式进行,提高了报表报送的数据的科学性。

1.3 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管理

应对重大病虫发生日益严峻的形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2009~2010年本市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及时通过“昭通植保信息网、昭通农业信息网、昭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多个网络广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除报送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外,还通过上述网络发布,扩大宣传面。通过网络可实现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图文并茂地发布,这样既可以让行业内的人及时获得病虫发生防治动态信息,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也可让广大农户家属、亲戚和朋友上网获得的信息相互传递使用,还可有效地让其他行业部门了解认识植保工作动态。尤其是在2010年气候异常,病虫害发生异常年,网络宣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10年通过网络发布的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信息达127期。重要的病虫害预报信息及紧急通知充分应用网络电子邮件和传真相结合,提高传输到位率和时效性。

1.4 信息发布以田间调查为基础

为了使预报准确,拟定病虫害趋势预报和病虫害简报信息必须深入田间调查了解当前现状,结合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历年发生为害特点和气象资料综合分析后拟定发布,绝不做足不出站,凭空编写的预报、简报。2010年昭通气候异常,病虫害发生特点也随之异常,但由于测报人员时时深入田间,关注气象条件,不断结合作物种植特点、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特点和气候资料等因素做出分析,并及时组织全市测报商会,准确预测了2010年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叶斑类病害的偏重发生趋势,为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1.5 举办专业化统防现场会,推进县区工作开展

作为一个市级部门,若单凭发文安排布置和指导县区开展工作,会造成工作开展的不均衡性和难落实性。为了使全市工作开展到位,2010年,市植保站预警控制工作开展成效显著。一是采取深入某县区指导开展防治现场宣传培训会,然后及时将培训会开展方式、开展现场情况及图片发布到网络上,通过网络指导其余县区开展相关工作。二是市植保站针对重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期直接组织召开现场会,召集各有关县区、乡镇人员参加,培训指导县区开展工作。如6月17日在昭阳区苏家院乡举办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现场会和8月10日在昭阳区旧圃镇举办的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现场会后,各有关县区、乡镇积极组织召开现场宣传培训会,提高了技术入户率,让农民科学防治、合理用药。市级举办现场会不仅将技术有效的传递给了本区域内的农户,还提高了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有效地实现了逐级召开宣传培训,责任层层落实制。三是积极通过电视新闻媒体、报纸、黑板报、手机短信、技术名报纸等多种途径加强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宣传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举办防治示范现场会达200余场次,将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稻飞虱等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为害损失控制到了最低限度,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1.6 探索性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模型模拟预测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期预测采用在病害监测区和试验区选用Onset公司生产的Hobo H8 RH/T气象自动测量仪,根据大春马铃薯栽培季节,测量4~8月期间每天每小时的温湿度。测量仪数据通过电脑COM端口接收后,用配套Boxcar 4.0软件处理数据,并通过Excel文档自动计算出每天的平均温湿度。将气象资料输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发的马铃薯模拟预测模型,系统将自动对发病时间做出预警提示,根据系统提示积极开展防治。

2 对昭通预警控制工作的思考

2.1 加强测报人员素质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事为人定,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控制工作是一项专业化较强的工作,集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为一体的工作。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化,以及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等原因,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变得日趋严重和复杂,并呈现出暴发频率逐年提高、重大灾害此起彼伏、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次要种类上升为主要种类、一些已被控制的种类死灰复燃和检疫性种类大肆侵入等特点,要求测报人员能应用专业手段开展初步鉴定,及时诊断新生疑难病虫害。因此,测报人员要分批次参加有关测报技术的培训或组织到测报技术先进发达地方考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测报技术水平,使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发布更准确。

2.2 因地制宜制定测报标准

在国家病虫测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适宜当地病虫发生为害测报应用的技术规范。地州市应根据当地作物品种制定相应的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如昭通的苹果、柑橘、魔芋等特色产业在国家测报技术规范手册上就没有提到,但作为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做好预警控制非常重要,要根据今年的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监测数据及时编撰《昭通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手册》,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程度对产量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适宜的防治指标。如由于各地气候特点的差异会导致某些病害在一定区域内一旦中心出现,几天时间就能流行蔓延,而在另一区域流行速度较慢。同理,有的害虫在一个地方一旦出现,很快就能繁殖为害,而在一些地方由于寄主、气候等田间对其产卵、孵化等生理特性不利而繁殖较慢,就会出现虫某虫的防治指标一般是虫株率为5%,可能在某个地方虫株率为10%才具有防止价值。

2.3 积极推进预警控制科技自动化建设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化,以及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等原因,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变得日趋严重和复杂,并呈现出暴发频率逐年提高、重大灾害此起彼伏、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次要种类上升为主要种类、一些已被控制的种类死灰复燃和检疫性种类大肆侵入等特点。因此,要加快病虫调查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速度,提高病虫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只有开展重大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准确地监测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科学制定防治决策,才能提升灾害防控水平。在获得区域测报站建设项目支持的县区要积极建设,切实将数字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为取得建设项目支持的县区应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争取通过3~5年时间实现全市11县区全部安装昆虫测报灯和病菌孢子捕捉仪等的高科技测报工具,促进数字化管理。

2.4 开展数字化建设

2.4.1 建立信息发布数字化宣传窗口

利用网络、电视、手机视频等信息化设备推进数字化窗口建设,进一步提高病虫监测预报的图形化和可视化水平,将病虫监测和预报的结果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提高其预警能力和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其在制定防控决策、指导防治工作开展中的信息支撑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病虫测报信息的入户到位率,达到宣传测报,让全社会了解和支持测报的目的。昭通是典型的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市,山高谷深,水低田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农业的丰欠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然条件,加上从冷凉作物到热带作物均有种植,农业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就有百余种,造成的损失严重,对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979年在永善县马楠乡等地发生的马铃薯癌肿病就造成大面毁产绝收,曾经引起农民恐慌搬迁,惊动中央。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预警控制,确保农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植保部门应积极响应,争取主管部门或政府协调,可在市或省级以上电台或电视专设一个植保(或农业)方面的栏目,真正把科技富农知识传递给广大农户,提高农业产率。

2.4.2 加强测报统计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启动数据信息网络报送内部共享平台建设,将以“昭通植保信息网”为依托专设一个病虫测报预警信息栏目,建立县区信息报送共享平台,真正实现即报即收,不需邮件传递报送,共享平台中的Excel表与系统表格数据可实行双向转换,以便于历史数据的补充录入和监测数据的后期加工与整理。结合程序模块建设,开发病虫害数据库与模型预测相结合,县区定期导入气象资料、作物生育特点、结合病虫害发生动态周报信息,系统模块可输出模型和做出预警标志,系统自动生成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专题图,以使病虫害监测预警结果更加直观。对周报报送表格在系统平台中分类建立,自动汇总,即利于直观查询审核,又不影响报送表格的规范性。

2.5 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诊断系统

对昭通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应用计算机智能,将植保专家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化、形式化,并通过数据库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诊断系统。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常规病虫害通过应用逐步回归、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模糊数学和灰色决策系统等非线性预测理论的方法,建立发生时期和程度的预报决策模型,最终实现计算机信息自动诊断预警。

2.6 督促指导各县积极开展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

积极通过对县区预警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3S的应用,使监测数据系统规范,有利于计算机自动处理程序的实现,推进全国数字化建设工程的开展。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是依托现有监测预警体系,以病虫调查监测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地理信息、全球定位、自动化处理等技术,研发应用系统,构建承载工作平台,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实现病虫监测预警数据采集标准化、传输网络化、分析规范化、处理图形化、发布可视化、汇报制度化、管理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是全国植保推广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区监测点要积极筹划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争取与全国的系统建设能够同步进行,达到一盘棋运作,互相兼容,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和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万才,刘宇,曾娟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刍议.中国植保导刊,2009,29 (10):11~15

[2]夏敬源.我国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暴发现状与防控成效.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5~9

[3]董志坚,宋秀忠,程彪.基于“3S”技术的数字化烟草农业研究概况及展望.中国烟草科学, 2008,14(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