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iminary Report Sclerotinia Disease of Watercress(Nasturtium officinale) in Wuhan
Preliminary Report Sclerotinia Disease of Watercress(Nasturtium officinale) in Wuhan
豆瓣菜(
1 田间症状
豆瓣菜的茎、叶、叶柄均可受害。以中、下部贴近地面匍匐或半匍匐生长的枝叶受害最重。田间病害呈点片状发生,不规则分布。因豆瓣菜分枝多,生长繁茂,茎呈匍匐或半匍匐丛生,故发病初期常需拨开丛生状植株,才能发现感病枝叶,后期因植株枯死而呈现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区。
茎部受害,水渍状,淡褐色,边缘不清晰,从病处向两端扩展,空气湿度大时生茂密的绵毛状白霉,继而在植株表面及病茎的空腔中菌丝集结成近球形、扁球形、鼠粪状或不规则的菌核。菌核初白色,成熟后黑色,内部白色。罹病植株病部软腐,但无恶臭,最后失水干枯而呈枯草黄色。叶柄症状与茎部同。病叶受侵处灰褐色或浅黄褐色,湿度大时亦生较稀疏的绵毛状白霉,最后病叶腐烂或干枯。
2 病害发生特点
该病一般在12月上中旬出现病株,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是大棚中豆瓣菜菌核病的盛
在近几年的调查观察中,一直未见浅水栽植的豆瓣菜有菌核病发生,而旱地栽植的豆瓣菜,不论大棚或露地种植的条件下均可受害,并且大棚中的病情有较露地重的趋势。
病茎失水干枯后,菌核极易脱落,而病茎空腔内的菌核则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该病的初侵染,来自遗留在土中的菌核产生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不能侵染健壮的枝叶,而极易侵染中下部贴近地面匍匐或半匍匐生长的衰老叶片,此后才能侵染健壮的枝叶。再侵染主要通过病患组织接触,由病部长出的绵毛状菌丝体完成。豆瓣菜的匍匐或半匍匐生长及分枝多、生长繁茂、枝叶交错的植物学性状和病原菌侵染循环特点,决定了其有利于菌核病菌的接触蔓延,而不利于子囊孢子的气流较远距离的传播,因而造成了植株中、下部枝叶发病的现象,这样就使豆瓣菜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导致田间病害呈点片状发生及不规则分布的特点。
3 病原菌鉴定
菌丝管状、无色,有分枝具隔膜,田间自然情况下菌丝体白色绵毛状,在病茎表面及被害茎的空腔里均可形成菌核。在测量的87个菌核中,其大小(长径)为2.0~7.0mm。
菌核无休眠期。将菌核置培养皿中双层浸湿的滤纸上,13.5~16.0℃,室内散射光下培养很易萌发。一个菌核可生出一至数个子囊盘,子囊盘高足杯状,初淡褐色,后为暗褐色。柄长短因环境而异,在黑暗无光条件下,柄长可达6.0 cm以上。子囊盘中生有大量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棒状,内生8个排列一行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8.7~13.7μm×4.9~8.1μm。子囊孢子成熟后稍受震动(如打开供菌核萌发的培养皿的盖),即可看到状如烟雾的子囊孢子放射现象。据上鉴定,认为豆瓣菜菌核的分离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