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Study on Infection Mode of Chlamydospores of Usitilaginoidea vriens*

Study on Infection Mode of Chlamydospores of Usitilaginoidea vriens*

所属图书: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姜道宏;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7-10
字号:

Study on Infection Mode of Chlamydospores of Usitilaginoidea vriens*

稻曲病Usitilaginoidea vriens是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穗部病害。稻曲病厚垣孢子可以侵染水稻,引起稻粒发病[1,2]。陈永坚[2]用室内越冬的厚垣抱子接种水稻种子、芽鞘、苗期叶片、秧苗根系,穗苞均可引起稻曲病的发生,说明稻曲病很有可能在种子萌发或插秧时已侵染水稻,水稻生长后期穗部发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也有研究认为稻曲病不是系统侵染的病害[3,4]。为进一步明确稻曲病的侵染方式问题,有必要用更严谨的试验加以研究,为稻曲病的防治及抗源筛选提供的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田间套袋试验

于2007年8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莲花镇进行套袋试验。莲花镇海拔510m,峡谷地貌,7、8月份日平均温度低于30℃,8月份降雨量超过212mm,是稻曲病的重要疫区,田间累积了大量的厚垣孢子。供试水稻品种为“粤优938”,在水稻圆杆拔节期,用40cm×10cm的纸袋套住单株水稻,以避免田间厚垣孢子的自然侵染,套袋共计68穗,于水稻乳熟期回收套袋稻穗并逐一检查稻曲病的发病情况。

1.2网室盆栽试验

1.2.1 供试菌源 将4℃保存的2006年中稻“粤优938”上采集的稻曲球粉碎后,用2%的蔗糖溶液配置为厚垣孢子悬浮液A,置于28℃的培养箱(LRH-250型,广东省医疗器械厂)中保存24h备用;将2007年采集的早稻“金优402”上的稻曲球,粉碎后用2%的蔗糖溶液配置为厚垣孢子的悬浮液B,过滤后加入少量土温-20,在涡漩振荡器上振荡5分钟,在28℃条件下保存24h。以上厚垣孢子悬浮液在100×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内有约1000个厚垣孢子。

1.2.2 供试水稻 2007年5月9日将水稻种子“粤优938”在自然日光下暴晒8h后用杀菌剂浸泡72h,然后置于培养皿(φ=9cm)内在28℃培养箱(LRH-250型,广东省医疗器械厂)中催芽,72h后播种育苗,2007年6月8号移栽插秧。

1.2.3 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农科院网室内,网室周边农田环境中没有稻曲病疫情发生。试验用土壤经200℃电热鼓风干燥箱(HN101-1型,南通沪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灭菌1h后,分装入瓷盆(φ=25cm,h=32cm)中备用,瓷盆置于聚乙烯薄膜棚(长×宽×高=4×3×1.5m)内,棚顶敞开,用遮阳黑网覆盖。供试水稻做作以下处理:1)种子带菌:经消毒后的种子催芽时用少量厚垣孢子液A浸泡,2007年6月8日移栽入装有无菌土的瓷盆中。2)根部带菌:年6月8日插秧时,用清水洗净秧苗根部,在厚垣孢子液A中浸泡8h后移栽入装有无菌土的瓷盆中。3)穗期接种:2007年9月4日下午6时,将处于破口或杨花初期的水稻用手提猴头喷雾器在穗部喷雾接种厚垣孢子液B,喷雾后用聚乙烯薄膜将稻穗封闭保湿48h。4)不做任何接种处理。以上每处理2个瓷盆,每瓷盆内3兜水稻,分蘖后期每瓷盆内水稻有30~40株。水稻生长期正常管理,同时在水稻孕穗期以后,每天喷水两次,保持环境的湿度,同时观察记录稻曲病的发病情况。

2 结果

田间套袋试验结果:在水稻乳熟期回收的68个套袋稻穗中发病稻穗有38个,病穗率为55.9%,按照唐春生[5]的病情分级标准,病情指数为24.58。

网室盆栽试验结果:在水稻灌浆初期,浸根处理的水稻首先发病,稻粒内外颖壳接缝处出现白色的菌丝团,逐渐长成白色球状物,形成稻曲球,4d后露出黄色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颜色由鲜黄色逐渐转暗。浸根处理发病一个星期后种子带菌及喷雾接种处理都开始出现稻曲球。种子带菌、根部带菌及破口期喷雾接种带菌的病穗率分别为:25.0%、1.6%、5.8%。

3 讨论

王国良[1]认为稻曲病厚垣孢子主要在水稻破口前1~4天至破口时从水稻柱头侵入引起发病。本次田间套袋试验中,在水稻圆秆拔节期用纸袋隔离了田间厚垣孢子的自然侵染,但后期调查病穗率仍高达55.88%,说明稻曲病厚垣孢子在水稻生长早期可能已被上年累积在田间的厚垣孢子侵染。

在网室试验中对土壤及种子都进行了严格消毒,土壤中无自然存在的稻曲病厚垣孢子;试验中对照没有发病排除了种子自身带菌的情况。在水稻育秧及移栽以后的生长阶段都实施了隔离措施,避免了未知自然侵染对结果的干扰。试验中无论是水稻营养生长期还是生殖生长期接种,在水稻生长后期都出现了稻曲病粒,而且试验结果以厚垣孢子接种水稻种子的发病率最高,进一步说明了厚垣孢子在水稻生长早期侵染的可能性。试验中接种水稻种子所用的厚垣孢子源于2006年的中稻稻曲病粒,穗部接种菌源是2007年早稻病粒,说明上茬水稻上的稻曲病厚垣孢子可能是田间的重要侵染源。

以上两试验结果表明稻曲病厚垣孢子侵染水稻的方式至少包括两种:1)系统侵染:土壤中或依附于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侵入水稻胚内或在插秧时侵染水稻根部,灌浆期出现穗部病症;2)局部侵染:在水稻孕穗期,直接侵染穗部,灌浆期发病,而且以系统侵染为主要侵染方式。因此郭荣华等根据水稻穗部接种的结果及王国良的试验结论认为稻曲病不是系统侵染病害值得商榷。

王疏等[6]用Nested PCR方法成功检测出水稻生殖生长期稻曲病在植株茎秆、穗部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稻曲病的侵染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故对于本次试验中水稻材料,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水稻不同生长期稻曲病菌在水稻根部、茎秆、叶片及穗部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明确稻曲病的侵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