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r Analysis of Epidemics of Rice Stripe Disease
Factor Analysis of Epidemics of Rice Stripe Disease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水稻病毒病。从2004年以来,浙江诸暨市的单季稻上条纹叶枯病发生明显上升,病害扩展蔓延速度快,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调查探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流行规律,防范病害发生流行,从2004年起,我们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影响发病几个关键因素和上升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1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
从2004~2006年调查情况看,浙江诸暨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1.1 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C12033)。
2005 年大田调查,平均丛发病率 0.93%(0~ 2.80%), 株发病率 0.28%(0~0.740%)。2006 年面上调查109 块田,平均丛发病率为2.51%(0~16.8%), 株发病率0.49%(0~3.64%), 丛发病率大于2%的田块占42%,株发病率大于1%的田块占14%。2006 年观测区调查平均丛发病率为 0.85%(0.05%~1.9%), 株发病率为 0.16%(0.004%~0.44%), 而2005年平均丛发病率为0.19%,株发病率为0.05%。2006年发病比2005年明显加重,条纹叶枯病在本市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和扩展。
1.2 发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
单季稻是近年发病的主要稻作类型,而作为籼稻类型的早稻2006年也有条纹叶枯病发生。2006年5月30日在王家井会议桥机插(4月20日机插)早稻的早22品种上发现条纹叶枯病,5月底开始发病,开始是零星的发生,6月中旬加重,6月下旬调查平均丛发病率为2.33%(1.94%~2.74%),株发病率为0.06%(0.04%~0.07%)。在相同地点的连作晚稻(秀水09)上也发生了条纹叶枯病。据面上调查统计,2006年全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在12万亩左右,比2005年6万亩扩大1倍以上。
1.3 发生时间提早
2006年单季稻条纹叶枯病6月中旬(常年则在7月上旬至中旬)在早播早插的制种田(浬浦镇大、小兼溪村)首先发病,其后各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发生,比往年提早10天左右,呈现出面较广、个别田块发生程度较重(丛发病率达到14%~30%)的状况,7月上旬为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调查表明,单季稻条纹叶枯病有随播种和移栽时间的提早而提早发病的趋势。
1.4 不同稻作类型条纹叶枯病发生有一定差异
早稻、单季稻和制种田及连作晚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定田定点观察,不同稻作类型条纹叶枯病发生消长趋势亦有不同。单季稻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如图1和图2所示,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制种田的发病情况与单季稻相似,也有两个高峰,峰间相隔15~20天;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从6月2日开始上升,抽穗期达到最高峰;连作晚稻(秀水09)条纹叶枯病8月14日始见病株,其后丛发病数上升,株发病数则是达到一个高峰后开始下降,过段时间又上升,这可能是由于早发病株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死亡,从而造成病株数下降,后又产生一发病高峰而再次上升,见图3。
图1 单季稻条纹叶枯病丛、株发病动态
图2 单季稻制种田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
图3 连作晚稻条纹叶枯病丛、株发病动态
2 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几个因素
2.1 栽培因子
几年来对主要推广品种在不同示范方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从调查结果看,影响病害轻重的主要栽培因子有:
示范地点栽培方式播种时间(月.日)调查块数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幅度平均幅度平均>1%的田块数汪王直播6.10120~0.200.090祥头育秧6.01140~3.20.90~1.040.2641择墅下育秧5.2570.4~14.04.040.07~3.641.042楼许育秧6.0360.2~1.81.240.04~0.620.180义燕育秧5.25140.2~4.41.460.12~1.020.381新店湾育秧5.23101.2~6.22.860.2~1.450.641阮市育秧5.26151~10.45.040.27~2.771.066
表1 水稻栽培方式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
2.2 水稻品种抗病性
几年调查结果表明,甬优系列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在条纹叶枯病发生
2.3 田间管理水平
集中育秧管理的好坏影响发病的轻重。阮市示范方和楼许示范方,采用集中浸种育秧,分户移栽,株发病率为1.06%;而楼许示范方也是集浸种育秧,但株发病仅为0.18%;除了楼许示范方播种时间比阮市示范方迟5天外,不同的是楼许点育秧前期搭棚覆盖地膜,出苗后喷施杀虫剂防治,而阮市点在秧田期管理比较粗放,针对性杀虫工作做得较差。水稻在发病后加强管理也可减轻病害损失,如枫桥毛家村毛贤佰户,种植的品种为秀水110,前期丛发病率为14%~30%,通过加强肥水管理,拔除病株,喷施菌克毒克的病毒钝化剂,后期调查丛发病率下降为9.8%~17%,株发病率下降为1.8%~3.4%,发病程度明显减轻。
2.4 越冬寄主植物与虫口发生基数
(1)种植模式的单一化造成毒源寄主多,传毒媒介昆虫生存条件好。自进入21世纪后本市水稻生产模式从原三熟制、二熟制转向大部分一熟制(单季晚稻)、部分二熟制的局面,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都是荒芜休闲,田埂、道路、沟渠和田里杂草丛生,条纹叶枯病毒的越冬寄主广泛,为传毒媒介灰飞虱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
(2)灰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①灯下诱虫量 2005~2006年灯下诱集灰飞虱情况如图4所示。前期虫量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出现较大诱虫峰;8月下旬诱集量增加,9月份出现全年数量最高峰。
图4 2005~2006年灯下灰飞虱诱集情况
②水稻秧田和本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秧田灰飞虱虫量调查,6月8日平均亩虫量为8160头,均为成虫;6月16日调查,亩虫量为4140头,成虫占85.5%;6月26日调查,亩虫量为4300头,其中成虫占72%。6月12日和16日灰飞虱卵量调查,每百株秧苗有效卵分别为13粒和7粒。从单季稻3年的田间灰飞虱虫量消长调查情况看,2006年与2004年在7月
图5 单季稻田间灰飞虱虫量消长曲线
③灰飞虱的越冬与越夏场所 初步调查结果,灰飞虱在田埂、路边的看麦娘等杂草上越冬,以3、4龄若虫为主。越冬代成虫高峰在3月24日~4月30日;一代成虫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二代成虫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灰飞虱越夏场所调查,千金子、稗草、狗牙根、马唐上发现较多灰飞虱,以成虫为主;其次为双穗雀稗、游草、狗尾草;蟋蟀草、莎草、丁香蓼上尚未见灰飞虱。
2.5 化学防治因素影响
从多年药剂试验的结果看,扑虱灵等对基部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从晚稻穗部灰飞虱的防治示范看,每亩用80%敌敌畏300ml,或用48%乐斯本100ml加水30kg,采用喷雾法的效果在70%~80%左右;毒死蜱类加异稻瘟净对灰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治药剂吡虫啉对灰飞虱防治效果仅为40%~50%,有可能出现抗药性或耐药性。缺乏高效药剂,有利于虫源积累和上升。
鉴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情况,影响发病因素调查分析在防控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综合治理”的对策,因地制宜地推广抗病品种,狠抓秧田和本田前期灰飞虱防治,以控制条纹叶枯病暴发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