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一 烟草种茶叶病虫害的防治
模块十一 烟草种茶叶病虫害的防治
项目1 烟草病虫害的防治
1.烟草主要病害的防治
(1)烟草黑胫病
1)症状 苗床种大田均可发生,主要在大田期发生为害。苗期首先在茎基部生黑斑,或从底叶发病而蔓延到茎部。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布满白毛。成株期一般多在茎部变黑,病斑逐渐向纵横扩展,有时长达30 厘米以上。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凋萎变黄。纵剖茎部,髓部变黑褐色,干缩呈碟片状,碟片间生有白色菌丝。如遇烈日、高温,全株叶片常突然凋萎,然后枯死。此外,根部也常发病变黑,在多雨时,底部叶片常发生无明显边缘圆形隐约有“膏药”状黑斑,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色绒毛物。黑胫病与其他根茎病害主要区别是,在潮湿环境下,病部表面生一层稀疏的白毛。
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菌丝无隔膜,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状凸起,内生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侧生鞭毛两条。厚膜孢子圆形状或卵形,萌发时产生芽管形成菌丝。卵孢子球形,黄色,厚膜。
3)发病特点 该菌以菌丝体、厚膜孢子种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粪肥中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此外,病株产生的孢子囊种游动孢子通过流水或雨水进行重复侵染。
黑胫病的流行主要由病菌特性、烟草的抗病性种环境条件三因素所制约。寄主除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不同外,随株龄的增加其抗性增加,在现蕾期以前,茎基部组织柔嫩,为感病阶段,至现蕾后基部已木质化,即进人抗病阶段。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流行,24.5~32℃为侵染适温。在适温条件下,如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连续3~5天,田间即可出现发病高峰。低洼地、黏重地,大水漫灌,有效钙镁种氮含量高的地块易发病,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的地块发病重。
4)防治方法
● 种植抗病品种。
● 轮作换茬:苗床地种烟田至少实行3年轮作。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不要与茄科、蔬菜轮作。
● 平整土地,高垄栽培,适时早栽,及时中耕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种病株,减少病源。
● 药剂防治: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克/平方米,拌干细土10~12千克,播种时1/3 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于表面,或用500~800倍液喷撒。苗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两三次,移栽时每亩用95%敌克松350 克,对细土15~20千克拌匀,于移栽封高窝前及起垄培土前,把药土撒于烟株周围,立即覆土,避免药剂光解。
在培土后也可用500 倍的70%敌克松液喷茎基或浇灌。也可用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96%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株浇药液20~30毫升,或于茎基部喷洒,隔10~15天再施药一次,可控制此病。
(2)烟草赤星病
1)症状 可侵染叶、茎、花梗及蒴果。叶部受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受害初期,先在叶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变褐色,病斑扩大可达1~2.5 厘米,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的霉状物,天旱时在病斑中央可产生裂孔;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斑,甚至造成全叶焦枯脱落。在叶片叶脉、花梗与朔果上危害,则形成大量小而深褐或深褐色斑点。
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菌丝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褐色,在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生长。分生孢子梗簇生,顶端微曲,近孢子梗的分生孢子较大,棒锤形或长圆筒形,有纵横分隔,纵隔1~3个,横隔3~7个,咀孢长短不等。分生孢子的大小常因菌龄种孢子生成时间而不同。
3)发病特点 赤星病菌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种移栽苗也可能成为初侵染。翌年产生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当脚叶成熟时,烟株进人感病阶段,病害由底叶向上蔓延,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该病的流行常决定于感病阶段的雨量。雨量大,雨日多,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再如昼夜温差较大,雨量虽小,但夜间叶面上保持水膜,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种侵染,阴雨连绵、施氮肥过多及暴雨后发病重,采收时遇雨常导致大流行。
4)防治方法
● 种植抗、耐病品种。
● 改进栽培措施。实行粮烟间作,与地瓜、花生等作物间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避免施氮肥过多种过迟,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烟株抗病力;加强管理,科学打顶,及时清除底脚老叶,适时采收成熟烟叶,可减轻发病。
● 药剂防治。可选用47%加瑞农1 000倍液或50%的纹枯利500倍液喷洒,或用1.5%多抗霉素150 倍液,或50%速克灵、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500 倍液喷撒,喷药要均匀。一般在脚叶采收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 次。如喷药遇雨,应立即补喷或18%抑毒星50 克/亩,对水45千克,或0.3%多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
(3)烟草炭疽病
1)症状 烟草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苗期为害最重。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可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中央为灰白色或黄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早赤褐色,稍隆起,天气多雨,叶组织柔嫩。病斑多呈褐色或黄褐色,有时有轮纹或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干燥,病斑多呈黄白色,不出现轮纹种小黑点。重病时,病斑密集合并,使叶片扭缩或枯焦。叶脉及茎部病斑呈梭形,凹陷开裂,黑褐色。重则幼苗枯死。
成株期,多先由脚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茎部病斑较大,呈网状纵裂条斑,凹陷,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小点。萼片、蒴果染病产生褐色近圆形的小斑。
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病斑上的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盘上密生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棍棒状。分生孢子长筒形,两端钝圆,无色,单胞,两端各含有一个油球。孢子盘内混生刚毛,暗褐色,有隔膜,基部粗,顶部钝圆,中间常有几次弯曲。
3)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随病株残体在土壤种肥料中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人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菌源。在苗床发病后,移栽大田也发病,多限于底叶,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形成再侵染,该菌温度适应范围广,以28~30℃最适于发病。水分对病菌的繁殖种传播起着关键作用,由雨水或灌溉将粘连于分生孢子盘上的分生孢子淋溅分散,在叶面具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侵染,因此,烟苗在多雨、大水漫灌或多雾的条件下易于发病。苗床排水不良、烟苗过密发病就重。
4)防治方法
● 选好苗床,苗床远离烟茬、菜园、烤房、烟棚,苗床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实行薄膜育苗,遮雨保温。适当稀植,早间苗、定苗,少浇水并选晴天上午进行。
● 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在无病株上采用种子。种子消毒,一般可用1%硫酸铜或0.1%硝酸银或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分钟,后用清水充分洗净药液,再进行催芽或晾干播种,还可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可用1∶1∶(160~2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多氧霉素480喷雾。还可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代森锌、80%炭疽福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4)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
1)症状 普通花叶病。在烟草苗期种大田生长初期最易感病。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逐渐在嫩叶上出现叶脉透明,进而形成浓绿种淡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多向叶背卷曲,由于受害细胞的增多或增大,致使叶片厚薄不匀,扭缩卷曲,呈各种畸形,有的呈鼠尾状、带状。有的出现黄色斑驳。早期受害,植株矮小,节间缩短。
黄瓜花叶病。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几天后叶片出现深、浅绿花叶,并常呈现疱斑。有的病叶呈革质、线叶,有的叶茎变长,侧翼变狭薄或叶尖变细长,有时叶脉出现深褐色的坏死,有的叶片出现黄色斑驳,以至整株黄化。早期受侵染的矮化明显,高度不及健株的1/2。
2)病原 此两病分别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种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而发病。普通花叶病病毒颗粒体为直杆状;大小为300 纳米×15 纳米,含病毒的新鲜汁液稀释100 万倍仍有致病能力,体外存活期达一年以上,能在多种植物上越冬。黄瓜花叶病病毒颗粒体为球形,直径30 纳米,稀释终点为1∶10 000,体外存活3~7天。烟草上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有典型状系、轻症系、黄斑系、扭曲系种坏死系。
3)发病特点 普通花叶病毒主要靠汁液擦伤传播,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的病毒,可存活两年,在干燥的烟叶里的病毒可存活数十年之久,都可导致苗床种大田烟株发病。另外,田间管理或风雨使病、健株摩擦,而引起发病。黄瓜花叶病则主要靠蚜虫(烟蚜、棉蚜)传播,其次是汁液擦伤传病。由于这一种病毒寄主范围极广,可在越冬蔬菜及多年生杂草体内越冬,成为来年侵染烟草的初侵染源。因而村边、地头烟株发病早、受害重。烟草自移栽到旺长阶段,若遇雨天,温度较低,蚜虫数量多,将导致病害流行。
4)防治方法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普通花叶病的根本途径。
● 栽培防治:对普通花叶病要选留无病种子,不在病株上采种,防止混人病残屑;首先要进行深翻晒土,适当早播,实行两年以上轮作,移栽时剔除病苗,田间操作不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打顶抹叉要在露水干时进行,先管无病、轻病田,后管重病田,减少人为传病。对黄瓜花叶病要及时消灭田间杂草及毒源植物。提倡栽种春烟,地膜覆盖育苗,提早移栽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减少传毒。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 药剂防治:普通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20%吗啉·乙铜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有一定的预防种缓解病毒为害的作用。防治黄瓜花叶病主要是治蚜防病。应以苗期种大田前期为主及时喷药治蚜,减少病害传播,也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杀蚜虫。
2.烟草虫害的防治
(1)烟青虫 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我国各省(市区),主要寄主是烟草种辣椒,此外还可为害玉米、棉花、大豆、扁豆、豌豆种番茄亚麻等农作物。
烟青虫在烟株现蕾以前为害心芽与嫩叶。造成小孔洞或无头苗,有时把叶片吃光,残留叶脉。留种地烟株现蕾后蛀食蕾、花种果等,常被蛀空,幼虫藏身其中;嫩茎被蛀后,其上部茎叶常枯萎。
1)形态特征
● 卵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 幼虫初孵化幼虫为铁锈色,长2毫米左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包随食料种环境而变化。体背有背线一条。
● 成虫体长15~18 毫米,翅展27~36 毫米,体黄褐至灰褐色。
2)发生规律 年发生3~6 代。世代重叠较严重,虫以末代幼虫的蛹在4~6厘米土中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在烟叶背面或杂草丛中,夜晚或阴天活动。需要吸取花蜜补充营养,对糖蜜的趋性强,趋光性较弱。卵多散产于烟株中上部叶片正面的中部,也可产卵在嫩芽、嫩茎上,烟株生长后期多产于花或果上,一般每一叶片上有卵一粒,少数2~3粒。
初孵幼虫能日夜为害,食叶肉仅留表皮或蛀食成小孔。3龄后白天隐蔽在烟叶下或土缝间,夜间及清晨活动取食。有转株为害种假死性及自相残杀性。
烟青虫成虫产卵趋植物茂密的烟田,凡烟地植株生长茂密,温湿度适宜,则烟青虫发生严重。套作田发生重,特别是套种辣椒、苋菜的田块发生更重,白肋烟较烤烟受害重。
烟青虫的天敌,如赤眼蜂、姬猎蝽、步甲、草蛉、棉铃虫、姬蜂、蜘蛛类等对其发生量有一定的影响。
3)防治措施
● 冬耕灭蛹:于冬春季深翻烟田,消灭越冬蛹。
● 人工捕杀幼虫:自移栽还苗后开始,于阴天或晴天的早晨4~9时,到烟地检查,当发现在烟株顶端嫩叶上有新鲜虫粪时,随即找幼虫铺杀。
● 诱铺成虫:在成虫盛发期间,在烟地插上杨树把,每亩20束,并靠近烟株的心叶,可诱捕大量成虫,清晨以虫网套上树把并震落成虫杀之。还可点频振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 生物或生物剂防治:在烟青虫的卵盛期,可以人工释放大量的赤眼蜂寄生卵,每亩每次释放2万头左右,可降低卵的孵化率。在幼虫处于3龄以前可用杀螟杆菌(每克含活孢子100 亿)配成300~500倍液,喷洒烟草心叶背面。
● 药剂防治:药剂可参考斜纹夜蛾。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敌百虫粉剂加细土(1∶1),每亩撒1~1.5千克有效,或使用15%普乐SC防治。
项目2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
1.主要病害的防治
(1)茶炭疽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成叶,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圆形病斑,以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上生有细小粒点,无轮纹状,后期变灰白色。
2)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种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茶园清沟排水。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80%代森锌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2:每亩用25%使百克75~100克对水750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4:每亩用30%爱苗25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2)茶赤星病
1)症状 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褐色小斑,斑点中间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潮湿时有灰色霉层。后期小斑合并成不规则大斑,叶柄发病引起落叶。
2)防治方法 夏季及时浅耕松土,铺草覆盖,增强土壤保水,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喷灌;冬季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2:每亩用75%百菌清100~125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50%多菌灵1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2.茶叶主要虫害的防治
(1)茶小绿叶蝉
1)症状 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芽叶萎缩或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焦枯,严重的新叶脱落。
2)防治方法 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达6 头、秋茶达12 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利虫净)20 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
方法2:每亩用3%啶虫脒(圣手)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25%阿克泰1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2)黑刺粉虱
1)症状 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排出“蜜露”引起煤烟病,叶片正面覆盖污霉状霉层。虫体周围有一圈白色蜡圈,形似黑芝麻粒。
2)防治方法 茶园修剪、疏枝,通风透光;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韦伯虫座菌,每亩用韦伯虫座菌菌粉500克。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50%辛硫磷75~9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2:每亩用10%天王星2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1.8%爱福丁2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4:每亩用20%灭扫利4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3)茶丽纹象甲
1)症状:成虫咬食茶树嫩叶种成叶,形成半环状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
2)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在茶行间铺上薄膜,迅速抖动树体,成虫假死性掉落,集中消灭;秋茶采后翻耕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场所。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871”白僵菌1千克拌匀撒施土面;
方法2:每亩用95%巴丹75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25%天王星10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4:每亩用5%锐劲特(5%氟虫腈)40~50 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4)茶叶螨类
1)症状 成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叶片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或卷曲,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
2)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落叶,旱期喷灌;秋茶采后统一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
3)药物防治
方法1:每亩用73%克螨特40~5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2:每亩用15%哒嗪酮(哒螨酮、速螨酮)20~30 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
方法3:每亩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3.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
1)合理选择品种 对新开发的茶园及改良的低产衰老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育抗性强、品质优、易于加工的好品种。如因地制宜选种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龙井43等。
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 米,亩用苗4 000株(3株为1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地提高,尽早丰产。
3)加强茶园管理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是科学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重点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株健康生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是适时修剪种清园。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 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台刈为离地面40厘米。对清除的病枝进行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病源,可减少茶蚜、茶毛虫种茶黑毒蛾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
三是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根系生长,同时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
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
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2)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种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3)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种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茶叶的相关生产标准,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
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 000~9 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
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种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
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