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三 农作物鼠害的防治
模块十三 农作物鼠害的防治
项目1 鼠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鼠害常年为害农业生产,从在土壤中盗食种子开始,啮食作物根、茎、叶种果实,直到作物收获后继续为害贮存的粮食及加工的食品,以及蔬菜、果树、果品、经济作物,无所不害。因此,防治鼠害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项目2 防治鼠害的主要措施
1.掌握鼠情,科学地制定灭鼠方案
开展灭鼠前,必须对鼠情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调查了解当地受害作物,受害程度,了解当地主要鼠害的鼠种、数量、分布,制定出可行的灭鼠规划,准确划分灭鼠区及重点消灭对象。
第二,调查了解主要鼠害的活动规律、繁殖特点、密度特点、密度消长规律,科学地确定灭鼠时机。
第三,调查了解害鼠的食性、生活方式等,以选择适口性好的毒饵及适当的防治方法。
第四,计算毒饵用量、投放毒饵用工量以及灭鼠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2.统一行动,大面积连片防治
啮齿类动物体型一般较小,到处都有它们栖息的场所,繁殖力强。如果灭鼠效果不好、灭鼠率过低、灭鼠面过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给残留害鼠创造了最适种群密度条件;促使鼠类生长发育良好,数量回升迅速,灭鼠效果很快丧失,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3.采取配套措施,保持害鼠低密度水平
首先,必须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宣传普及防治害鼠的知识,提高广大农户对防治鼠害重大意义的认识,并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
其次,要加强鼠情测报,准确掌握鼠情。及时组织人力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密度高时应采取突击灭鼠与经常性灭鼠相结合的办法。突击灭鼠中,使用化学药剂,加快压低密度,以减少损失;经常性灭鼠(也可称为生态控制措施),应采取改变适宜鼠类繁殖条件、耕翻土地、破坏鼠巢、灌水、清洁园田,合理地安排作物布局、调整播种期、保护利用天敌等一系列措施,坚持将害鼠控制在低密度水平上。
项目3 常用灭鼠方法
目前,对鼠类的防治方法有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种生态学灭鼠四种,物理、化学、生物灭鼠则为灭鼠,生态学灭鼠属于防鼠。
1.物理灭鼠
利用物理学原理(力学平衡原理种杠杆作用)制成捕鼠器械,用于灭鼠。在长期的灭鼠斗争中,人们创造出很多种灭鼠器械,针对不同鼠种用不同的器械进行捕灭。器械灭鼠具有对环境不留毒害、鼠尸容易消除、灭鼠效果明显等优点。缺点是费工、成本高、投资大。
现有的灭鼠器械约有两三百种,大致可分为夹类、笼类、压板类、刺杀类、套扣类、水淹类、扣捕类等。许多种类的结构种原理基本相同,易于操作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灭鼠法中又有超声波、电子捕鼠器种粘鼠法等新方法。
2.化学灭鼠
化学灭鼠法又称药物灭鼠法,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鼠类的方法。化学杀鼠剂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进剂种绝育剂等。其成分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其中以胃毒剂(也称经口药)的使用最为广泛。其使用方式是制成各种毒饵,效果好,用法简便,用量很大。其次是无机化合物种植物及其提取物,还有抗菌素种镇静类药物,近年来也被用于灭鼠。熏蒸灭鼠在野外使用的比较多,主要使用各种化学熏蒸剂种各种烟雾剂。驱避剂种绝育剂也开始在较大面积地试用。
3.生物灭鼠
自然界生物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联系。利用某些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就是生物防治,也叫生物防除。鼠类的生物防治,通常是指通过其天敌(食肉动物)种微生物(致病病原生物)抑制鼠害发生、发展种蔓延的手段。
4.生态学灭鼠
其内容包括环境改造、断绝鼠粮、防鼠建筑、消除鼠类居处所等,以改变、破坏适于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改变环境条件并不能直接或立即杀死鼠类,但改变的环境对鼠类生活不利,可减少鼠类的增殖或增加其死亡率,从而降低害鼠的密度。防鼠虽是治本的办法,但必须与灭鼠兼施,综合治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大类(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灭鼠方法各有特点,使用时互相搭配,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才能花较少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