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Control Strategies of Plant Extracts on Poplar Canker

Control Strategies of Plant Extracts on Poplar Canker

所属图书: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姜道宏;冯凌云 出版时间:2007-10
字号:

Control Strategies of Plant Extracts on Poplar Canker

杨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植物的统称。为落叶乔木,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之一,分布于北温带。近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杨树已成为平原重要的经济林木,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但同时也造成了其病虫害的严重流行与发生,其中杨树溃疡病已成为为害其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杨树溃疡病又称水疱型溃疡病,是为害杨树枝干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手压病斑有褐色水流出。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同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该病几乎遍及我国各杨树种植区,其中以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最为普遍、严重,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杨树热”的不断升温,各类品种层出不穷及种植面积的急剧膨胀,同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试验较少或不加试验,便盲目引进一些抗病性较差或不抗病的品种,加之气候异常,致使该病暴发流行,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防治杨树溃疡病,一方面可以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另一方面可一改善防治方法,加强防治力度。传统的杨树溃疡病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学药剂(如福美胂、多菌灵)防治,但随着一些高毒药剂(如福美胂)的禁用,以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需要不断研发高效、低毒、环境相容型的农药新品种。本文对河北省景县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同时采用植物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进行室内活性筛选和室外病害防治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杨树溃疡病病原为真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初期菌落白色,有发达的气生菌丝,呈绒毛状至棉絮状。3天后菌落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为黑色,菌落初期有明显的灰黑色轮纹。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单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支;分生孢子卵形、纺锤状或梭形,单孢,无色,有隔或无隔,具云纹。通过真菌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真菌种类的ITS序列进行比对,综合形态和分子检测结果,病原鉴定为茶麃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

2 植物提取物室内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06220115D);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0060019048)。

分别制备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叶提取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刺提取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根状茎提取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果实提取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根提取物,采用带毒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上述5种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其中,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当培养基中提取物浓度为2mg/ml时,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94%、78.10%和57.19%。皂荚(刺)提取物和杨树(叶)提取物在浓度为2mg/ml时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91%和35.13%。进一步测定了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675mg/ml、0.3125mg/ml和1.0219mg/ml。

3 植物提取物室外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在5种植物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试验中,经两次(前后相隔15天)喷药后,博落回提取物的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0.40%时的防效为85.92%。虎杖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皂荚提取物在浓度为0.40%时,防效分别为84.52%、74.18%和71.74%。杨树提取物在浓度为0.40%时,反而能促进杨树溃疡病病情的发展。

以上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杨树溃疡病的防治,促进杨树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用于杨树溃疡病防治的新型杀菌剂研制提供了依据,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