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白纹羽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Preliminar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ice Stripe Virus Incidence and Rice Grain Yield Los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 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病毒病 ,近年来,在浙江北部稻区呈快速蔓延扩大趋势,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调查测定水稻条纹叶枯病 为害与损失,为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2005~2006年我们在浙江嘉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为害损失进行较为系统的测定,现将结果综合整理如下:单季晚稻,秀水09。对照(0.0)524.2表3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率与水稻产量损失率测定(浙江嘉兴,2005~2006)大田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与灰飞虱虫口密度高低和带毒率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灰飞虱虫口密度提高条纹叶枯病 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2年测定结果为1:0.576~1.01,平均为1:0.792。田间调查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后,前期稻苗大多枯死,对产量损失大。该调查结果为条纹叶枯病 发病为害损失评估,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
报告一、病原
出版时间:2015黑松枝枯病 ,又名黑松枯梢病 、垂枝病 和软枝病 ,病原经鉴定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盘菌科薄盘菌属。后期颜色加深呈茶褐色至黑褐色,风干后子囊盘向外卷曲,干后皱曲;子囊棍棒形,无色,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具2个油球,在子囊内单行排列;侧丝线形,无色,顶端粗,密生于子囊之间(图8为黑松枝枯病 病原子实体图8 黑松枝枯病 病原子实体由于研究人员过去对黑松枝枯病 病菌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机制认识不足,往往认为该病菌在林中普遍存在,寄生性较弱。 -
报告Epidemics of Rice Stripe Virus and Its Control Technique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 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水稻病毒病 。该病2004年在浙江长兴突然发生,全县发病面积为663.3hm2,发病较重的田块丛病 率达50%以上,株病 率达17.6%,一般丛病 率在10%左右,株病 率在1%~5%,其中产量损失10%~30%为21.7hm2以后随着发病株的枯死和分蘖的增加,丛病 率和株病 率都呈下降趋势,株病 率下降相对较快,8月20日左右出现第3个症状表现小高峰(见图1、图2)。在条纹叶枯病 重发区,推广秀水63、秀水09等抗病性好的品种,压缩武运粳7号、加育991等感病 品种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感病 期主要在秧苗期,水稻秧田期的灰飞虱防治尤其重要。 -
报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出版时间:2018此病 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缺锰时,叶片中脉和侧脉附近的叶肉现黄绿色区域,严重时黄色斑不断扩大。冬季病 叶易脱落,产量和果品质量下降。本病 与缺锌症状的区别在于叶片大小、叶形和果实大小不改变,失绿区的黄白化程度不如缺锌症状突出。当病 叶中全锰的含量低于20毫克/千克时,被视作缺锰的临界值。叶片受害后,有几种表现:叶尖病 斑呈“八”字形,枯白色,内缘有宽的褐色坏死带;叶面病 斑大小相间,小斑近圆形,灰白色坏死。大斑中域灰白色,斑缘带褐色。许多叶部病害的病 原物是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 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地减少。覆膜防病的原理是:膜对病 原物的传播起了机械阻隔作用;覆膜后土壤温、湿度提高,加速病残体的腐烂,促进病 原物的消亡,减少了侵染来源。 -
报告植物细菌性病害研究初探
出版时间:2007植物细菌性病害中比较著名的病害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柑橘溃疡病、梨火疫病、马铃薯环腐病 。(4)萎蔫:植物病害中的萎蔫是指植物的输导系统被病 原物毒害或病 组织的产物阻塞而造成不可逆转性的萎蔫。(5)畸形:感病 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萎缩、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萎蔫:作物上出现的青枯病 ,全株性萎蔫。菌脓: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病 叶上出现的胶黏脓状物。细菌性病害往往不会出现整株变色、叶片上不会出现霉状物、粉状物、丛枝、萎缩等症状。细菌性病害会出现发根和肿瘤等症状。柑橘黄龙病 传毒主要媒介是柑橘木虱。要使柑橘黄龙病 发生蔓延的几大因素是:一是要有柑橘黄龙病 病树存在;二是要有传毒的媒介昆虫;三是要有感病 的寄主。四川省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 等细菌性病害中都不是单一地采用药剂防治。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rown Patch of Festuca arundinacea
出版时间:2007褐斑病又称夏枯病 ,是草坪上最为流行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暖季草坪草中都有发生。高羊茅褐斑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和茎部,病 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至灰白枯死,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清晨可在病 部外缘观察到大量白色菌丝形成的“烟圈”及深褐色颗粒状菌核。感病 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可造成大块黄褐色或枯黄色的病 斑,多个病 斑合并可致使草坪草大面积枯死。致病性测定采用4mm菌丝块接种离体高羊茅叶片,28℃保湿培养2天后,叶片上可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 斑,边缘褐色。再次分离发病叶片的病 组织,可得到与接种病原菌菌丝体形态与培养性状一致的病原菌,证实该病原菌为高羊茅褐斑病的致病菌。 -
报告三、发病规律
出版时间:2015因此,黑松枝叶发黄和枯死的直接原因是枝枯病 ,而黑松生长势衰弱是引起枝枯病 大发生的主要诱因。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 植株病 皮内越冬,翌年春出现松针枯黄,不脱落,4月上、中旬,由皮下生出子囊盘。黑松枝枯病 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枝干无病。1级:低于25%枝干发病,对树势无明显影响。2级:25%~50%枝干发病,对树势有些影响。3级:50%~70%枝干发病,树势已受到明显影响。对黑松枝枯病 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可用以下参数进行计算: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 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
报告“中二软占”空间诱变品系的抗稻瘟病研究
出版时间:2007;病 级为4~5级的植株有368株,占46.5%;病 级在6级以上的有216株,占27.3%;80株原种对照种苗的病 级均在6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中二软占的种子经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对稻瘟病产生抗性变异,其中抗性明显提高的占26.3%;抗性比原种提高(病 级0~5级)的植株数占72.7%。从空间诱变中二软占SP1中选取33株抗病和2株感病 植株的种子作为SP2的接种材料,原种中二软占作对照,接种稻瘟病菌株采用GD0193菌株。空间诱变中二软占SP1的2个感病 植株在SP2抗性没有产生分离,33个抗病植株在SP2抗性产生分离,而且各株系抗感分离的比例也不一样。将33个空间诱变中二软占抗病植株和1个感病 植株的SP4代株系进行抗谱测定,采用38个不同致病型代表菌株接种结果,原种中二软占和空间诱变感病 株系的抗谱分别为29.0%和34.2%,33个空间诱变抗病株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