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出版时间:2009图3-63 棉铃虫(上:幼虫;中:蛹;下:成虫)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一般雌虫 黄褐色,雄虫 灰绿色。1.农业防治 秋后进行土壤深耕和冬灌,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蛹,压低越冬虫 口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1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2、3代密度。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 源。2.诱卵诱虫 防治 有棉田地区,在棉田边缘种植数行春玉米,能够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和大量天敌,集中灭杀,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报告(二十一)旋心异跗萤叶甲(Flavovirens Corn Leaf Beetle)
出版时间:2013旋心异跗萤叶甲(A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aire),又名旋心虫 、黄米虫、钻心虫等,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1975年在辽宁省西丰县发现该虫 为害高粱幼苗。近年来,在辽宁省、吉林省局部地区发现有为害玉米,但在高粱上尚未见有造成明显经济损失的报道。剖开被害株基部,可见黑褐色虫 道,偶有虫 粪,被害部位初不腐烂。发生严重地块常连片缺苗断垄,甚至毁种。7月中旬后幼虫不再转株,多在同一株内为害,一般每株有虫 1~6条,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在土中1~2m处做土茧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陆续羽化,以后产卵越冬。每头雌虫 产卵20余粒,卵散产于作物田疏松土中或植物根部,成团状,多者达10余粒。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不为害作物,喜食某些唇形科、菊科的植物叶片。 -
报告(十一)云斑鳃金龟(Clouded Chafer)
出版时间:2013雄虫 触角鳃片部7节,大而弯曲,长大约为前胸背板长的1.25倍;雌虫 触角鳃片部6节,小而直。头除覆有黄色鳞毛外,在额区还有竖立的长黄细毛。成虫有假死习性,趋光性强,尤其是雄虫 。成虫活动可分前、后两段,前段昼伏夜出,后段白天取食,夜间迁飞。 -
报告(二十八)粟穗螟(Millet Webworm)
出版时间:2013每头雌虫 可产卵200~300粒,卵期3~4天。幼虫分6龄,历期24~28天,初龄幼虫为害时先在籽粒顶端咬1个小洞,钻入粒内吸取浆汁,2龄后可转粒为害,并有结网习性。一头幼虫可为害30~40个籽粒。凡越冬虫 量大,冬季天气温暖,夏季雨水较多的年份第一代粟穗螟发生重。在8月上中旬成虫产卵及幼虫幼龄期,若雨水均匀,暴雨次数少,第二代粟穗螟可能大发生。1.农业措施防治 可参照桃蛀螟防治方法进行。秋季清除带虫 残穗,深翻土壤。2.化学防治 宜在卵盛孵期及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或50%杀螟威乳油喷雾。 -
报告(十八)大地老虎(Larger Cutworm,Giant Cutworm)
出版时间:2013大地老虎(Trachea tokionisButler),别名黑虫 、地蚕、土蚕、切根虫 、截虫 ,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卵多产于土表或幼嫩杂草茎叶上,每头雌虫 可产卵约1000粒。幼虫孵化后取食一段时间即以2~4龄幼虫越冬。参见小地老虎防治。 -
报告(十七)蒙古土象(Mongolia Weevil)
出版时间:2009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 科Curculionidae。我国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国外蒙古、俄罗斯、朝鲜半岛等有发生。雄虫 前胸背板窄长,鞘翅末端钝圆锥形;雌虫 前胸背板宽短,鞘翅末端圆锥形。卵椭圆形,0.9mm×0.5mm。初乳白色,经24h后变黑褐色,进而变黑色。1.农业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冬灌水,精耕细作等措施,改变象甲生存条件,可降低虫 口密度,减轻为害。 -
报告十、食用菌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菇蚊成虫(3)生物防治:可使用高效信息素诱虫 板监测和防治蚊蝇类发生,监测每亩悬挂3~5片,防治每亩20~30片;使用蚊蝇诱液,配套果蝇诱捕器,悬挂在菇棚内支架上中部,监测用1套,防治每亩用3~5套,及时更换诱液(4)药剂防治:可用0.9%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5%氟虫 脲乳油1000~2000倍液、3%啶虫 脒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诱虫 板果蝇诱捕器(1)为害特点:幼虫在出菇前取食蘑菇菌丝体,影响发菌。出菇后钻蛀菇柄和菌盖,形成许多孔穴,终致菌体腐烂或萎蔫死亡。(2)形态特征:成虫体小型,黑色或灰色,具黑斑,头大。 -
报告(十三)蒙古土象(Mongolia Weevil)
出版时间:2013雄虫 前胸背板窄长,鞘翅末端钝圆锥形;雌虫 前胸背板宽短,鞘翅末端圆锥形。卵椭圆形,大小0.9mm×0.5mm,初乳白色,经24h后变黑褐色,进而变黑色。1.农业措施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冬季灌水、春季精耕细作等,改变象甲生存条件,可降低虫 口密度,减轻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