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Advances on Genus Cordyceps Fungi Research
出版时间:200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虫 生真菌——冬虫夏草进行药用的国家[1~6],受我国对虫草传统药用的启发,加上微生物制药的诸多优点,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强了虫 生真菌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就用棒形虫草(Cordyceps clavulata)的性型蜡蚧被毛孢(Hirsutella lecanicola)人工培养后防治核桃介壳虫 ,并获得成功。虫 生真菌种类多,代谢类型复杂,以其安全有效,显著的流行潜力,容易大量生产等优点,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虫 生真菌制剂的研究进展依然缓慢。至1996年,国外登记注册的只有27种剂型,40多种不同的虫 生真菌制剂,其中主要为球孢白僵菌和金龟绿僵菌,而国内的商业产品均未形成[17]。近年来由于人工滥采乱挖,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许多虫 草菌面临灭绝的危险。 -
-
报告美国白蛾监测预报
出版时间:2009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和监控区,根据美国白蛾不同虫 态的发生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监测预报场所。首先,在监测区范围内,靠近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城乡绿化带和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木。美国白蛾的监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虫 态宜选择相应的方法。在监测区,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踏查,对重点地区,在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详查。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 半径最远距离约为400m,100m范围内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设置高度对诱虫 效果亦有很大影响,第一代以距地面2.0~2.5m为宜,第二、第三代以距地面3~4m诱虫 效果最佳。幼虫调查的主要调查幼虫的龄期、有虫 株率、虫 口密度、发生面积。调查单位:单位调查面积(亩)调查株数(株)有虫 株数(株)有虫 株率(%)平均虫 口密度(头/株)发生面积(亩)小计轻中重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表2 美国白蛾虫情调查表美国白蛾幼虫老熟后,陆续从树上向下转移寻觅隐蔽处化蛹 -
报告美国白蛾的检疫与检验
出版时间:2009一般地:虫 株率2%以下为轻度发生,虫 株率2.1%~5%为中度发生,虫 株率5.1%以上为重度发生。还可在田间悬挂诱虫灯诱虫 ,检查是否有美国白蛾成虫。仔细检查美国白蛾寄主叶片背面是否有美国白蛾卵块。检查调运的寄主植物活体上是否有美国白蛾幼虫、蛹、成虫及被害状。此外,在美国白蛾田间和调运现场检验过程中,发现各虫 态的美国白蛾或疑似美国白蛾都要采集标本,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室内检验确定。将田间和调运现场检验过程中采集的各虫 态美国白蛾或疑似美国白蛾需制作标本进行识别鉴定。鳞翅目的鉴定一般要以成虫鉴定为准,成虫鉴定最基本的是要制作翅脉标本。室内鉴定:根据美国白蛾各虫 态的识别特征进行一一对照,确定是否为美国白蛾。 -
报告(三十二)高粱叶螨(Carmine Spider Mite)
出版时间:2013严重发生时,虫 口密度大,布满整个植株,呈火烧状,严重影响高粱产量,甚至绝收。5~6月份干旱少雨,虫 量迅速上升,若7~8月份干旱少雨,条件适宜,迅速蔓延至全田,严重发生为害。降雨强度大,可冲刷掉大量叶螨,降低种群密度,具有抑制作用。1.农业措施防治 清除田埂、路边和田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 源和早春寄主。严重发生地区,避免与大豆、蔬菜、小麦作物间作套种。推广种植高抗和抗螨品种。2.物理防治 利用高粱叶螨对黄色、蓝色的趋性,在叶螨迁入农田初期到盛发期,于高粱田边、行间插置诱虫 板诱杀高粱叶螨。药剂有:40%菊杀乳油,40%菊马乳油,20%螨卵脂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虫 螨克)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 -
报告(十八)大灰象(Big Gourd Shaped Weevil)
出版时间:2009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 科Curculionidae。雄虫 宽卵形;雌虫 椭圆形。体黑色,密覆灰白色具金黄色光泽的鳞片和褐色鳞片。雄虫 胸部窄长,鞘翅末端不缢缩,钝圆锥形;雌虫 腹部膨大,胸部宽短,鞘翅末端缢缩,且较尖锐。 -
报告沙县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以探讨稻瘿蚊灯下虫 量动态及其与田间发生为害的关系,为今后稻瘿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本站撰写了《稻瘿蚊灯下虫 量动态分析》一文发表在《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第4期上,这两项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的空白。因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初期少量卷尖为害状不易观测,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又非常快,产卵至幼虫二龄的历期也只有6~8天左右时间,一不留神,田间虫 龄往往已达到了耐药性极强的高龄期,许多农民因此错过防治适期。2005年本站结合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5天下田调查一次,在调查卷叶率和百丛虫 量的同时,重点通过田间赶蛾掌握各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分别在查获田间1~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后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5~9月份先后单独或兼治其他病虫分别发布防治适期分别定在田间蛾量高峰期后的7~10天,蛾量大、蛾峰期长的田块间隔7~10天后再防治一次,事实证明这种预测预报方法非常有效与准确,在本站指导下,系统观察区田块和普查区内的农户按此防治方法喷药,田间卷叶率和百丛虫 量极低 -
报告(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出版时间:2009图3-63 棉铃虫(上:幼虫;中:蛹;下:成虫)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一般雌虫 黄褐色,雄虫 灰绿色。1.农业防治 秋后进行土壤深耕和冬灌,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蛹,压低越冬虫 口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1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2、3代密度。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 源。2.诱卵诱虫 防治 有棉田地区,在棉田边缘种植数行春玉米,能够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和大量天敌,集中灭杀,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