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三)沟金针
虫 (Grooved Click Beetle)出版时间:2009雄虫 大小为14~18mm×4mm;雌虫 16~17mm×5mm。雌虫 行动缓慢,不能飞翔,有假死性,在麦根附近交尾后于3~7cm土中产卵,每头雌虫 可产卵200余粒。6月上中旬为卵盛孵期,幼虫期最长可达1150天,在土中活动为害,10月中下旬向深层移动越冬。1.农业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虫 源。2.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虫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该药剂1:200的比例拌细土进行田间撒施,然后翻耕。 -
报告生物土壤添加
剂 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初探?出版时间:2007黄瓜连作障碍的主要症状为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导致黄瓜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养分供应失衡,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根结线虫增多,根系残茬及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尽管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来自土壤,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是导致作物减产、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将丛枝菌根真菌,作为缓解连作障碍的有益菌株,利用筛选的合成有机物或菇渣为营养,与培养好的拮抗木霉制剂一起合成生物土壤添加剂,结合太阳能消毒土壤,从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养分吸收,抑制土传病害、分解或转化自毒物质,诱导抗性物质等方面,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本研究组配制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已在盆栽黄瓜和连作温室内应用,表现较好的抑菌防病作用。有必要对生物土壤添加剂克服黄瓜连作障碍的防病机制,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诱导抗病性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明确其促进植株生长,抑菌防病的机制,为合理利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生物土壤添加剂(Biologic soil amendment BSA)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一种由有机物、无机物及生防木霉菌和VA菌剂组成的混合物。生物土壤添加剂中含有机发酵肥60%以上,木霉菌剂的孢子数达106cfu/g,VA菌剂孢子20个/g,具有改良土壤,抑制病害的作用。木霉菌剂(Tr9801)为菇渣培养物含量为107cfu/g。黄瓜品种:津春2号,经25℃催芽露白后挑选发芽一致的种子播于营养钵内。供试土壤采自天津郊区北辰区日光温室,每年春秋两茬黄瓜,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连作9年的重茬土。供试病原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病害研究室保存。将F.oxysporum用PDA液体培养基25℃ 培养1周后,血球计数板镜检,将孢子悬浮液调整为106cfu/ml,备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分别按1%、3%、5%与土壤搅拌混匀,每营养钵装土400g,以不加添加物的连作土为空白对照。用枯萎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浸泡已催芽的黄瓜种子30s,每钵3粒种子,每处理12盆,3次重复。播种后7天、14天、21天、28天调查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取根部样品,自来水强力冲洗后,用滤纸吸干,装入保鲜袋,放入-20℃低温冰箱中保存。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土壤和根际真菌、放线菌、细菌分别以10-3, 10-5,10-7的稀释浓度,分别采用马丁氏培养基、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分离。在26℃,28℃,30℃培养箱内培养6天、8天、10天,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对优势菌属进行鉴定并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作用。不同处理根系的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参照朱广廉的方法,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525 nm处的OD值,以每分钟OD值变化0.001为1个酶活单位U;根系脱氢酶采用TTC法。根系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参照Folin 试剂比色法。施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后各种微生物数量明显上升,各处理间真菌数量变化不大,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随施着用量增加,根际微生物总量呈上升趋势,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状态。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幅较大,真菌变化相对较小。各处理土壤细菌的优势菌株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不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可以拮抗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真菌主要为半知菌类,是土壤中常见的类群,不同处理产生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木霉菌,其次是青霉菌、毛霉属、根霉属、镰孢霉属及曲霉属,其他菌属所占比例较少。优势菌中的青霉、木霉和毛霉对黄瓜枯萎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土壤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其中优势菌为黄孢类群、灰褐类群、白孢类群及粉孢类群,放线菌大多可以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真菌,添加剂处理中黄孢类群、灰褐类群较对照增加,并且这两类菌株对黄瓜枯萎病镰刀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接种后第7天达到酶活性高峰,随着病原菌的侵染,POD酶活性下降,生物土壤添加剂的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根系PPO活性随着添加剂施用量的增加呈现上升,在接菌后7天出现明显的酶活高峰,之后各处理逐渐下降,添加剂各处理的酶活性一直高于仅接枯萎病菌的对照。根系脱氢酶的活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增强,随着病菌的侵入各处理的根系活力均有所下降。植株根系防御酶系POD酶及PPO酶活性变化与生物土壤添加剂的抗病性有直接关系,即抗病性越强,其植株内这两种酶的活性越高。酶活性含量越高,变幅越小,其抗性越强。生物土壤添加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根系脱氢酶的活性。增强了根主动吸收的能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在病原菌的侵入期至潜育期总酚含量逐渐下降,但施用添加剂处理其酚类含量始终高于对照,这可有效阻止病原菌的入侵,植株开始发病时,根系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酚类化合物是由植物体内自身合成的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酚类物质在植株体内的含量会受到外源病菌的侵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启动自身防御体系有关,以此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害。生物土壤添加剂防病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既有土壤微生物的调节作用,又有添加物的诱导抗病性。生物土壤添加剂对连作障碍的防治作用可归为: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对土传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增强。②土壤添加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补充作物生长的需要,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性。③施用添加剂后,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缓解了连作的发生。④生物土壤添加剂具有诱导抗病性,可以诱导植株体内与抗病有关的POD酶、PPO酶及根系脱氢酶的活性,提高植株体内抗病物质酚类化合物的含量。⑤生物土壤添加剂中的一些有机物对土传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
报告几种杀菌
剂 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效比较出版时间:2020用24%腈苯唑悬浮剂 、5%烯唑醇微乳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 4种药剂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以常用杀菌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和250g/L丙环唑乳油作为比较,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 -
报告(三)沟金针
虫 (Grooved Click Beetle)出版时间:2013雄虫 大小14~18mm×4mm,雌虫 16~17mm×5mm。雌虫 行动缓慢,不能飞翔,有假死性,在麦根附近交配后于3~7cm土中产卵,每头雌虫 可产卵200余粒。6月上中旬为卵盛孵期,幼虫在土中活动为害,10月中下旬向深层移动越冬。1.农业措施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虫 源。田间发现萎蔫或枯死苗,人工检查幼苗茎基部,捕捉幼虫,降低金针虫种群数量。2.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死苗,减轻为害。 -
报告(五)褐纹金针
虫 (Sweet Potato Wireworm)出版时间:2013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Lewis),属鞘翅目(Coleoptera),叩头虫科(Elateridae)。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广西和新疆等省区。褐纹金针虫主要为害幼芽和种子。可咬食刚出土的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也可蛀入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和幼苗根内取食,蛀成孔洞,后期被害植株干枯死亡。褐纹金针虫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也可为害豆类、薯类、甜菜、棉花、瓜类和苜蓿等作物。成虫体长8~10mm,宽约2.7mm。黑褐色,生有灰色短毛。头部凸形,黑色,布满粗点刻,前胸黑色,但点刻较头部小,唇基分裂。触角、足暗褐色,触角第2~3节略呈球形,第4节较第2~3节稍长,第4~10节锯齿状。前胸背板长明显大于宽,后角尖,向后突出。鞘翅狭长,自中部开始向端部逐渐缢尖,每侧具9行列点刻。各足第1跗节至第4跗节节长渐短,爪梳状。卵初时乳白略黄色,椭球形,大小0.6mm×0.4mm。老熟幼虫细长圆筒形,茶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大小25~30mm×1.7mm;头扁平,梯形,上具纵沟,密布小刻点;身体背面中央具细纵沟。自中胸至腹部第8节各节前缘两侧生有深褐色新月形斑纹;尾节扁平而长,尖端具3个小凸起,中间的尖锐;尾节前缘亦有2个新月形斑,斑后有4条纵线;后半皱纹,并密生粗大而深刻点。蛹长9~12mm,初乳白色,后黄色,羽化前棕黄色;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各斜竖1根尖刺;尾节末端具1根粗大臀棘,着生有斜伸的2对小刺。图3-13 褐纹金针虫(左:成虫;右:蛹)(张治良摄)褐纹金针虫在我国北方3年1代。以成虫、幼虫在20~40cm土层里越冬。第1至第2年以幼虫越冬,第3年以成虫越冬,周而复始。5月上旬,土温17℃时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适温为20~27℃,成虫寿命250~300天,5~6月进入产卵盛期,卵期16天。第一年以幼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5~6龄幼虫越冬,第3年7龄幼虫于7~8月在20~30cm土中化蛹,蛹期17天左右,成虫羽化,在土中越冬。成虫出现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虫在春(4~6月)、秋(9~10月)两季为害。图3-14 褐纹金针虫(左:幼虫;右:幼虫头部放大)参考沟金针虫防治。 -
报告(六)宽背金针
虫 (Broadbacked Click Beetle)出版时间:2013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Fabrici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叩头虫科Elateridae。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广西和新疆等省区。主要为害高粱、玉米等禾谷作物,也可为害豆类、薯类、甜菜、棉花、瓜类和苜蓿等经济作物。可咬食刚出土的幼苗及未出土的幼芽和种子,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也可蛀入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和幼苗根内取食,蛀成孔洞,后期被害植株干枯死亡。雌成虫体长10.5~13.1 mm,雄成虫体长9.2~12.0 mm,粗短宽厚。头具粗大刻点。触角短,端不达前胸背板基部,第1节粗大,棒状,第2节短小,略呈球形,第3节比第2节长2倍,从第4节起各节略呈锯齿状。前胸背板横宽,侧缘具有翻卷的边沿,向前呈圆形变狭,后角尖锐刺状,伸向斜后方。小盾片横宽,半圆形。鞘翅宽,适度凸出,端部具宽卷边,纵沟窄,有小刻点,沟间突出。体黑色,前胸和鞘翅带有青铜色或蓝色色调。触角暗褐色,足棕褐色,后跗节明显短于胫节。老熟幼虫体长20~22mm,体棕褐色。腹部背片不显著凸出,有光泽,隐约可见背纵线。腹部第9节端部变窄,背片具圆形略凸出的扁平面,上覆有2条向后渐近的纵沟和一些不规则的纵皱,其两侧有明显的龙骨状缘,每侧有3个齿状结节。第9节末端分岔,缺口呈横卵形,开口约为宽径之半。左右两岔突大,每一岔突的内枝向内上方弯曲,外枝如钩状,向上;在分枝的下方有2个大结节:一个在外枝和内枝的基部,一个在内枝的中部。蛹体长约10mm。初蛹乳白色,后变白带浅棕色,羽化前复眼变黑色,上颚棕褐色。蛹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各具1尖刺突,腹部末端钝圆状。雄蛹臀节腹面具瘤状外生殖器。图3-15 宽背金针虫为害状(张治良摄)在我国北方约需4~5年完成1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春季为害各种旱地作物。5~7月成虫出现,白天活动,能飞翔,有趋糖蜜习性。春季雨水均匀,土壤湿润,有利金针虫发生,而土壤含水量过高不利害虫生存。秋深翻和灌水等均会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图3-16 宽背金针虫(左:成虫;右:蛹)(张治良摄)参考沟金针虫防治。 -
报告(五)褐纹金针
虫 (Sweet Potato Wireworm)出版时间:2009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Lewis),属鞘翅目Coleoptera,叩头虫科Elateridae。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广西和新疆等省区。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也可为害豆类、薯类、甜菜、棉花、瓜类和苜蓿等作物。主要为害幼芽和种子,可咬食刚出土的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也可蛀入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和幼苗根内取食,蛀成孔洞,后期被害植株干枯死亡。成虫体长8~10mm,宽约2.7mm。黑褐色,生有灰色短毛。头部凸形,黑色,布粗点刻,前胸黑色,但点刻较头部小。唇基分裂。触角、足暗褐色,触角第2、3节略成球形,第4节较第2、3节稍长,第4~10节锯齿状。前胸背板长明显大于宽,后角尖,向后突出。鞘翅狭长,自中部开始向端部逐渐缢尖,每侧具9行列点刻。各足第1跗节至第4跗节节长渐短,爪梳状。卵初时乳白略黄色,椭球形,大小为0.6mm×0.4mm。图3-15 褐纹金针虫图3-16 褐纹金针虫成虫老熟幼虫细长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大小为25~30mm×1.7mm;头扁平,梯形,上具纵沟,布小刻点;身体背面中央具细纵沟。自中胸至腹部第8节各节前缘两侧生有深褐色新月形斑纹;尾节扁平而长,尖端具3个小突起,中间的尖锐;尾节前缘亦有2个新月形斑,斑后有4条纵线;后半皱纹,并密生粗大而深刻点。蛹长9~12mm,初乳白色,后黄色,羽化前棕黄色;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各斜竖1根尖刺;尾节末端具1根粗大臀棘,着生有斜伸的两对小刺。褐纹金针虫在我国北方3年1代。以成、幼虫在20~40cm土层里越冬。第1至第2年以幼虫越冬,第3年以成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土温17℃时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适温为20~27℃;成虫寿命250~300天,5~6月进入产卵盛期,卵期16天。第2年以5~6龄幼虫越冬,第3年7龄幼虫在7、8月于20~30cm深处化蛹,蛹期17天左右,成虫羽化,在土中即行越冬。成虫出现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虫在春(4~6月)、秋(9~10月)两季为害。参考沟金针虫防治。 -
报告(四)细胸金针
虫 (Narrow-Necked Click Beetle)出版时间:2009成虫在3月开始出土活动,交配后将卵产在3~7cm土中,每头雌虫 可产卵30~35粒。卵期19~36天。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