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除草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
除草 剂药害(Herbicide Injuries)出版时间:2013【预防】 高粱除草 一般不宜施用该类除草剂,必要时应在极低量下施用,并保证施药均匀。茎叶处理宜定向喷洒,避免幼苗着药。图2-68 麦草畏药害(茎基部膨大,仅存主根)【预防】 高粱除草 一般不宜施用该类除草剂,必要时在极低量下施用,保证施药均匀。茎叶处理不宜超过 5 叶期,且需定向喷洒,避免幼苗着药。【预防】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不宜用于高粱田除草 ,邻近地块施用该类药剂时应注意风向,防止飘移为害。对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残留的地块,至少24个月后方可种植高粱。【预防】 高粱田不宜施用二苯醚类除草剂除草 。避免在有二苯醚类除草剂残留的地块种植高粱。取代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三氮苯类除草剂相似,均为抑制光合作用。 -
报告二、
除草 剂药害(Herbicide Injuries)出版时间:2009除草剂超量使用或使用浓度过高,玉米生长势弱,抗除草剂能力差,会发生除草剂药害。导致幼苗生长势变弱,出土能力变差,颜色不正常,叶片上出现斑点,茎叶扭曲,根茎发育不正常,植株矮小。除草剂药害症状易与病害、虫害和营养缺乏症状混淆,鉴定时应予注意。除草剂为害加重玉米苗期根部病害及其他病害发生,产生多种并发症状。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正确使用除草剂是防止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措施。除草剂的用量和所用的喷雾器种类不当均可导致药害发生。玉米品种间的抗药性差异明显,在抗性差的品种上应选择对玉米安全的除草剂种类应用。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大多数品种为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抑制脂肪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甲草胺(alachlor)、乙草胺(acetochlor)、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萘丙酰草胺(napropamide)、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噻吩草胺(dimethenamid)、氟噻草胺(flufenacet)等。症状 该类除草剂做土壤处理主要抑制幼芽的生长,茎叶扭卷、弯曲,植株表现为矮缩、畸形。受害严重时,叶片蜷缩并紧裹心叶,不易展开(图2-13至图2-18)。图2-13 乙草胺药害(植株产生分蘖)萘丙酰草胺做土壤处理,表现根系明显缩短,叶片中脉两侧叶脉间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吡氟酰草胺做土壤处理,表现出苗后第一个叶片以中脉分界,半面褪绿变白。图2-14 乙草胺药害图2-15 乙草胺药害图2-16 乙草胺药害根系变褐、须根减少图2-17 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药害(叶片黄化、畸形、蜷缩)图2-18 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药害(根系变褐)致害原因 施药量过高或施药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可产生药害。地势低洼冷凉、土壤湿度大及遇低温易产生药害。预防 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该类除草剂避免在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应用。三氮苯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是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主要品种有莠去津(atrazine)、氰草津(cyanazine)、西玛津(simazine)、嗪草酮(metribuzin)等。症状 该类除草剂用做土壤处理,经玉米根系吸收受害,表现为从叶片尖端及边缘开始叶脉间褪绿变黄,后变褐枯死;光合作用较强的老叶片先受害。用做茎叶处理,药害症状表现为在药液接触部位逐渐褪绿成枯斑,枯死组织可发展成火烧状(图2-19,图2-20)。图2-19 莠去津药害图2-20 莠去津药害致害原因 施药量过高或施药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可产生药害。氰草津或西玛津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砂质土或盐碱地的条件下易出现药害。氰草津在玉米4叶期后使用,易产生药害。预防 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该类除草剂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应用。氰草津、嗪草酮等避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砂质土或盐碱地应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肿胀等,最终导致死亡。主要品种有2,4-D丁酯(2,4-D butylate)、2甲4氯钠盐(MCPA-Na)等。症状 该类除草剂做土壤处理,表现幼芽弯曲,胚根缩短,幼苗矮缩,叶片扭卷。做茎叶处理,表现不同药害症状,有叶片变窄、皱褶、卷曲,叶色变浓,茎秆变脆易折,地上支持根融合或变形,易倒伏(图2-21至图2-24)。图2-21 2,4-D丁酯药害图2-22 2,4-D丁酯药害图2-23 2,4-D丁酯药害(次生根铰联成板状根、主根畸形)图2-24 2,4-D丁酯药害致害原因 玉米出苗前施药或 3~4叶期施药,一般不产生药害。过早施药、过晚施药、施药量过高或施药不均匀都会产生药害。在砂壤土、砂土等轻质土壤以及施药后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药剂会被雨水淋溶至玉米种子所在的土层中,种子或胚芽直接与药剂接触,导致药害产生。预防 茎叶处理不宜超过 5 叶期,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苯甲酸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相似,也是打破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主要品种有麦草畏(dicamba)等。症状 药害症状与2,4-D丁酯的相似,表现茎部弯曲,叶片扭卷,叶尖、叶缘枯干,茎秆变脆易折,地上支持根融合或变形(图2-25)。致害原因 施药量过高或施药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可产生药害。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易产生药害。预防 茎叶处理不宜超过 5 叶期,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避免麦草畏与玉米种子直接接触。图2-25 麦草畏+氟吡草腙混配药害(叶片现白条斑)联吡啶类除草剂为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作用机制是抑制光合系统I。主要品种有百草枯(paraquat)。用于玉米田定向喷雾。症状 叶片接触药液处药害症状出现迅速、发展快,表现叶片先迅速产生水渍状灰绿色斑,通常在叶片接触药液处先形成小的坏死斑,边缘常黄褐色。斑点有大有小,可连成片。受害严重时,叶片枯萎下垂,植株枯死(图2-26至图2-28)。图2-26 百草枯药害(幼苗黄化)图2-27 百草枯药害(幼苗叶片枯死)图2-28 百草枯药害(叶片白色枯斑)致害原因 药液喷到玉米茎叶上,或有雾滴飘移到玉米茎叶上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施药时苗小,施药量过高也会产生药害。预防 不可将百草枯直接喷洒到玉米茎叶上,应在喷雾器上加戴保护罩进行定向喷雾,尽可能减少雾滴接触叶片,尤其避免接触植株生长点。避免邻近地块施用百草枯造成的飘移药害。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主要品种有氟乐灵(trifluralin)、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等。症状 根系生长受抑制,特别是次生根和侧根受抑制明显,幼根少而短,根尖膨大呈棒状,对地上部影响可使叶片缩短、变宽,有时出现略带紫红色叶片(图2-29至图2-33)。图2-29 二甲戊乐灵药害(叶片白化)图2-30 二甲戊乐灵药害(叶片黄化)图2-31 二甲戊乐灵药害图2-32 二甲戊乐灵药害图2-33 二硝基苯胺药害致害原因 玉米对氟乐灵较敏感,土壤中残留或误施可能造成药害。二甲戊乐灵土壤处理后接触到玉米种子,或施药后遇低温、高湿天气,或施药量过高易产生药害。预防 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避免在氟乐灵残留的地块播种。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烟嘧磺隆(nicosulfuron)、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氯嘧磺隆(chlorimuron)、氟嘧磺隆(primisulfuron)、砜嘧磺隆(rimsulfuron)、苯磺隆(tribenuron)、氯磺隆(chlorsulfuron)、甲酰胺磺隆(foranmsulfuron) 等。症状 茎叶处理受害,表现叶片从基部开始叶脉间褪绿变浅黄、黄白色或变紫红色,特别是在心叶处更明显,有时心叶不易展开,节间缩短。土壤处理,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次生根及侧根变短,呈瓶刷状。由土壤中残留造成的药害症状多为玉米3~4叶期前叶片呈现紫红色和紫色(图2-34至图2-38)。图2-34 氯嘧磺隆药害(幼叶褪绿、黄条斑)图2-35 氯嘧磺隆药害图2-36 甲酰胺磺隆药害图2-37 甲酰胺磺隆药害图2-38 甲酰胺磺隆药害致害原因 施药量过高,某些玉米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或施药后遇到低温、多雨等天气以及土壤湿度过大等原因可导致药害产生。施用有机磷杀虫剂后再施用烟嘧磺隆等也可能产生药害。玉米对氯嘧磺隆、苯磺隆、氯磺隆等较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避免在有氯嘧磺隆等敏感除草剂残留的地块播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相似,也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咪唑乙烟酸(imazethapyr)、咪唑喹啉酸(imazaquin)、甲氧咪草烟(imazamox)等。症状 茎叶处理受害,表现叶脉间褪绿变黄,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土壤残留药害,表现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受抑制,根系短成瓶刷状。由残留造成的药害,在玉米3~4叶期前叶片可能出现紫红色。受害严重时,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卷曲、枯死(图2-39,图2-40)。图2-39 咪唑乙烟酸药害(幼叶褪绿、植株矮化)图2-40 咪唑乙烟酸药害(叶片紫红色)致害原因 玉米对咪唑乙烟酸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咪唑乙烟酸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不宜用于玉米田,前茬大豆田施用药量过高或不均匀,后茬不宜种植玉米。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阻碍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喹禾灵(quizalofop)、吡氟禾草灵(fluazifop)、恶唑禾草灵(fenoxaprop)等。症状 茎叶处理受害,首先从幼嫩心叶基部变黄,干枯;心叶基部坏死,使心叶易从基部断开(图2-41,图2-42)。图2-41 吡氟禾草灵药害(心叶基部褪绿)图2-42 吡氟禾草灵药害(叶片紫红色)致害原因 玉米对喹禾灵等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敏感,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到玉米植株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喹禾灵等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不宜用于玉米田,邻近地块施用应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施药时注意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到玉米植株上。环己烯酮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相似,也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阻碍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烯禾啶(sethoxydim)、烯草酮(clethodim)等。症状 茎叶处理受害,首先心叶从基部开始褪绿,叶片变黄色,褐色或紫色,干枯;受害严重,整株枯死(图2-43,图2-44)。图2-43 烯草酮药害(心叶枯黄)图2-44 烯草酮药害(叶片紫色)致害原因 玉米对烯禾啶等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敏感,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到玉米植株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烯禾啶等环己烯酮类除草剂不宜用于玉米田,邻近地块施用应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施药时注意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到玉米植株上。有机磷类除草剂为输导型除草剂,其中草甘膦等大多数品种为非选择性茎叶处理剂,少部分品种为选择性土壤处理剂。作用机制为抑制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芳氨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品种有草甘膦(glyphosate)等。症状 草甘膦做茎叶处理,药害症状出现较慢,接触药液部位开始出现水浸状,叶片失绿变黄白色或灰白色而枯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图2-45,图2-46)。图2-45 草甘膦药害图2-46 草甘膦药害致害原因 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到玉米植株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不可将草甘膦直接喷洒到玉米茎叶上,应在喷雾器上加戴保护罩进行定向喷雾,尽可能减少雾滴接触叶片。避免邻近地块施用草甘膦造成的飘移药害。苯腈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其中溴苯腈是典型的解偶联剂,抑制植物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主要品种有溴苯腈(bromoxynil)等。症状 用做茎叶处理,药剂接触部位表现叶片的尖端、边缘变黄、淡褐色。受害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枯死(图2-47,图2-48)。图2-47 溴苯腈药害(叶片枯斑)图2-48 溴苯腈药害(幼苗枯死)致害原因 施药量过高或施药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可产生药害。高温、高湿易产生药害。预防 避免过量施药,保证施药均匀。该类除草剂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应用。异恶唑烷酮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抑制光合作用中某些色素,尤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破坏叶绿素,导致植株叶片组织变白色。主要品种有异恶草酮(clomazone)等。症状 土壤处理,表现出苗后叶片褪绿变黄,变白或变紫色。受害轻时,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白化斑;受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图2-49至图2-52)。图2-49 异恶草酮药害(幼叶黄化)图2-50 异恶草酮药害(幼叶白化)图2-51 异恶草酮药害图2-52 异恶草酮土壤残留药害致害原因 玉米对异恶草酮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均能产生药害。预防 异恶草酮不宜用于玉米田,避免在有异恶草酮残留的地块种植玉米。避免邻近地块施用异恶草酮造成的飘移药害。 -
报告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出版时间:20155.加强田间管理主要是适时除草 (可在小麦分蘖期以前人工除草 一次)、追肥和灌溉,促进小麦健壮生长,以苗压草,充分发挥生态控制效应。春季返青期的除草 主要是针对冬前未能及时进行除草 而杂草发生又比较严重的地块进行。气温高、土壤墒情好时施药除草 效果好。可与2甲4氯或柴油混用,可以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 效果。麦草畏(百草敌):麦草畏是安息香酸系除草剂。4.化学除草 应注意的问题麦田化学除草 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增产措施。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除草 效果,甚至还可能引起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麦田化学除草 分为播后苗前和苗期两个时期,以苗期除草 效果最好。生长期叶面施药,最佳时间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这一时段内。超过此范围除草 效果不理想,有时还有药害发生。 -
报告柑橘育苗技术
出版时间:2018(3)除草 。在苗木抽生春、夏梢期间,由于营养袋营养充足,大量杂草也会同时发生,及时除草 是这一阶段苗木管理的主要工作,否则,会影响到苗木的正常生长。营养袋除草 要做到除早除小,人工拔除营养袋内失控大株杂草,容易伤及苗木根系,影响苗木生长。假植圃走道杂草可使用除草剂,营养袋除草 严禁使用除草剂。(4)病虫防治。 -
报告菠萝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新开垦的菠萝园,杂草还比较少,一般一年除草 4次左右,第一次在3—4月进行,浅锄轻铲;第二次除草 在5—6月进行;第三次除草 在正造果采收后即7—8月结合施重肥进行;第四次除草 在秋冬季进行。已投产一年的菠萝地除草 可减少至每年2次,一次在5—6月,另一次在秋冬季。但行间和畦面上的零星杂草每月至少拔除1次,以免杂草结籽散落在畦面和行间,造成危害。生长期间的培土,一般在雨后和采果后进行。 -
报告苹果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1)萌芽前整地、中耕除草 。全园喷1次杀菌剂,可选用10%果康宝、30%腐烂敌或腐必清、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花芽膨大期,对花量大的树进行花前复剪;追施氮肥,施肥后灌一次透水,然后中耕除草 。丘陵山地果园进行地膜覆盖穴贮肥水。(3)花序伸出至分离期,按间距法进行人工疏花,同时,疏去所留花序中的部分边花。清耕制果园行内及时中耕除草 。(2)花后7~10d,喷1次杀菌剂加杀虫杀螨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加入四螨嗪或三唑锡。花后10d开始人工疏果,疏果需在15d内完成。覆盖制果园进行覆盖,清耕制果园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 ,生草制果园刈割后覆盖树盘。晚熟品种在果实膨大期可追一次磷钾肥,并结合喷药叶面喷施2~3次0.3%磷酸二氢钾溶液。(3)提前进行销售准备工作。 -
报告(三十三)中华稻蝗(Chinese Rice Grasshopper)
出版时间:20091.农业防治 进行湿地整治,除草 防虫。冬、春季深翻土壤,清除田埂、沟渠边杂草,有条件进行冬灌,可有效杀灭虫卵。 -
报告科学建园与栽培管理
出版时间:2018柑橘园中(浅)耕除草 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杂草的多少而定。一般在杂草出苗期进行浅耕除草 、在结籽前进行中耕除草 的效果较好,能消灭大量杂草,减少除草 次数。浅耕除草 深度应小于10cm,中耕除草 深度以10~15cm为宜。在越靠近主干的地方中耕深度应越浅。为了有效防控杂草,有条件的柑橘园最好使用割草机割草,既可控制杂草高度,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板结。使用除草剂除草 ,应在杂草新叶大量形成时期或花期进行,春季于5月上中旬、夏季于7月上中旬施用。要求能控制住杂草的旺盛生长,但果园还应有一定的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