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亚贸易初探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亚贸易初探
1.引 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国际金融环境,及时地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实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循序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08年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人民币7.2996元,2008年首日交易日即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破7.3大关,人民币升幅达10%。金融市场这一新的变化,无疑将对中国的外贸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具有较大的影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最近十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原因是一个国内与国际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紧密相结合的问题。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可分为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从国际环境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等因素。在国内物价日趋上涨的今天,政府希望提高人民币价值,加快吸收外国廉价物品以缓和有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等等。
2.1 引发人民币升值外部原因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演变成了国际政治问题。有些西方国家学者频频
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哪种货币能够成为未来“亚元”的载体,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2.2 引发人民币升值内部原因
从经济学上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4年中国人均GDP折合美元为2100美元,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56美元,2003年人均GDP为1087美元,2004年人均GDP为1490美元,2005年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2006年是2017.6美元,2007年人均GDP为2280美元。
第二,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截至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1.6多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第三,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变化,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3.人民币升值对中亚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3.1 我国与中亚的贸易概况
中国与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在增长。最明显的一些变化还是在中国周边地区。以蒙古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蒙古经济还完全为前苏联所控制,其95%的出口都是面向苏联或其东欧卫星国。现在中国是蒙古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以美元计,2004年上半年蒙古约有60%的出口商品流向了中国,27%的进口来自中国。贸易联系正在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更稳固的关系铺平道路。中国正在建设或力促兴建的项目包括: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以及连接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和缅甸的铁路线。贸易正在推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俄罗斯、蒙
中亚是指位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其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原材料工业发展较快,但加工工业滞后,且重工业依赖出口,轻工业依赖进口。我国西北的新疆作为中亚和南亚弧形经济圈中心,独特的地缘优势,无疑成为我国与中亚经济合作承接地和聚合点。通过其与中亚的贸易,构建中国与中亚各国陆上资源大通道,成为我国建立全球资源供应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地域因素,我国与中亚贸易也有互补性。据1995~2006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出口到中亚的商品主要是棉纱、肠衣、鞋、服装类、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机电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等。从中亚主要进口能源、原材料商品,如钢材、原油、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废旧金属、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木材、畜产品、机械配件等。尽管中亚及其辐射地区的购买力比不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因其消费结构的特殊性且消费水平较低,目前通过我国西北部的新疆基本上能够满足中亚从我国的进口需求。
3.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中亚的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
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与中亚的贸易条件。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从中亚地区进口的能源、石油以及非金属矿的成本得到了改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从中亚等国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幅攀升。同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进口需求的上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原材料、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进一步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价格的降低,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
人民币升值可以优化我国与中亚贸易的商品结构。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加工收益近80%被拥有高新技术的知名品牌的外国所有者所转移。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地挤出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因为本国货币的持续升值让它们面临“优胜劣汰”的压力,从而不断激励企业创新、再创新。最终走向世界知名品牌之路。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企业贸易结构调整并激发其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中亚的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根据一般的经济规律,实际有效汇率的进一步上升会削弱出口。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会造成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的提高,直接影响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而会削弱我国对中亚地区的出口。但是,根据《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贸易余额实证分析——以新
4.发展我国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建议
第一,考虑调整出口退税率,减少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补贴。
第二,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是降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大型中资跨国公司的全球资金调拨以及银行持有更多的海外资产等应逐步放宽,扩大国内企业和居民用汇的权利等。
第三,降低人民币存款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应下调到使人民币的收益率低于其他国家货币如美元的收益率,从而有助于避免大量“热钱”流入我国,降低人民币来自资本项目盈余的升值压力;提高贷款利率会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从而会引起出口增长放慢,降低人民币来自经常项目盈余的升值压力。
第四,适度控制、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合理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这是应对人民币升值贸易冲击的关键。由人民币升值压力微观基础的分析可知,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大量外汇储备,所以利用我国目前大量外汇储备来进口石油、粮食、矿砂和技术设备等我国紧缺资源和亟须技术,不但可以缓解大量外汇储备所累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最终有利于对外国的产品出口,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有利作用。
第五,循序渐进地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未来的改革方向,所以最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保障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平稳发展,必须落实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