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浅析企业职能机构的改革

浅析企业职能机构的改革

所属图书:现代视野下的企业管理 作者:李新章;梅红 出版时间:2009-02
字号:

浅析企业职能机构的改革

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一个适宜的企业制度支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当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的要求对企业组织制度实行改革,其基本原则就是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分工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标志,但是分工并不是生产的专利,企业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实施分工。生产分工越细越专一,越专一效率越高,这样给企业创造的效益也就越大。对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分工,可以把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深入细致,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等。

1.推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企业职能机构,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石,通常又称为企业组织体制或组织结构。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企业职能机构设置一般分为“小部制”和“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部门设置机构数量大、管理领域窄小、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小部门体制,在国有企业尤为盛行,由此引起了人员臃肿,部门间沟通不畅,令行不止等诸多诟病。相比而言,大部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职能综合性强、管理范围宽,部门与部门之间扯皮少,政令通畅,工作效率极高。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后,国家职能部委间开始推行大部制改革,企业职能部门的大部制也随即推上了改革日程,这对接下来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1 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企业运行机制

以某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该企业目前职能机构的设置就是典型的小部制体制,各种管理职能机构达30个之多。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而实行大部制后,企业可以在信息技术基础的配合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员工之间提供管理运行手段,这样对企业可以合理调配资源,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履行企业管理职能,以达到最大化地创造企业财富的目的,同时也能通过此方式达到裁减冗员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博弈胜出的有利局面。

1.2 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到人的机制

小部制的实施,很多是企业多年沉淀下来的弊病,由此引发职能的分散和管理层的臃肿现象,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企业应有权威,也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到人企业。而大部制则强调的是在分工细化基础上的一种有机统一的全局管理机制,这样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管理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企业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企业能将职能部门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则有利于政策指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2.推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2.1 系统性集中原则

一要实现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的层次和环节,优化管理结构。二要实现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实现一个问题由一个部门全程解决的目的,避免职能交叉。三要实现整合权责,健全企业的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的合理权责构成,达到出现问题能找到责任人的目的,能更好的落实“问责制”。四要实现整合机制,使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能平稳执行,降低协调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2.2 总体性统筹原则

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行为监管、经济调节、政策落实和运营管理错落有致的职能构架,使得每一个部门设置都有存在的价值、都能在某一领域独当一面的管理框架。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增强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对下属各职能机构的统筹能力,同时划清他们之间的工作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企业人力资源、资产财务、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明确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的决策指导。

2.3 回应性调适原则

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收集市场环境信息,根据阶段政策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加强企业发展规划,弱化微观管理,促进在大环境下企业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二要回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行业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部门间的自主策略,做到每一项决策都是有据可依,每一项工作都是有理可靠,保障企业基本管理的良好进行。三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给研发部门充分的发展空间,减少技术管理层面上的多层领导,实行独立发展策略。四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与集团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有效的防止追逐违法利益的现象发生。

2.4 总揽性分别原则

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近期规划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这样能使企业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营,而不至于被突发事件搞得措手不及。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各部门的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改革是长远的,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出现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三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3.推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实施

实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应更新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组织理论来指导企业组织机构改革,避免传统组织理论的束缚。同时,按管理综合化、精细化的原则,从立项到研发,从生产到销售都要做到连续一贯,把职能相关性强的部门归并到一起。其实施可以归并总结为以下五种形式:

3.1 相同职能的归并

在制造业企业中,我们可以将原材料采购、辅助材料采购、设备及相关配件采购、基础建设用料采购,以及办公用品等物资采购归并一起,设立大物资采购部。避免现在的兵分几路、层层审批,多个部门负责不同项目采购的现象。

3.2 有效职能的穿插

对于企业产品的发送运输可以归并给负责产品生产的生产制造部,这样企业就将所有的生产计划以及物流计划都作为一个整体盘算,便于产品生产和运输的有机整合。同时,可以将检验部门也归生产制造部统一管理,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检验都能顺利穿插进行,并都可以在生产计划中统筹安排。

3.3 管辅职能的统一

设立具有管理和辅助作业双重职能的部门。对于制造业企业,有很多的加工设备需要维护、保养、维修,我们可以把企业所有的设备(包括生产车间的重型加工设备和办公室的计算机等小型设备)维护都归拢给设备动力部统一负责。除此以外,凡涉及设备动力问题的,我们都可以将类似动力源的生产和管理一并交给设备动力部管辖。

3.4 执行监督职能的统管

传统组织理论要求执行机构同监督机构分开设置。也就是所谓的立法部门必须同执法部门分开设置,这样有利于相互制约,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条件。现代组织理论则认为,执行和监督分设总的来讲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同样也会导致机构增多、程序复杂、效率下降等弊病。企业不必国家,相比而言,我们可以尝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这一原则加以突破,以保证效率原则的贯彻。

3.5 特权职能的综合

机械制造业企业与别的企业不同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在研发方面。基本所有的机械制造业企业都需要一个庞大的研发机构和技术部门体系,所以在技术先行的前提下,技术方面的机构是有“特权”的。在大部制结构体制下,应该设立一个技术开发中心,其中包括研发、设计、工艺、试验、网络等多个部分。这种良好环境的创造,有利于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保证企业技术先进和留住技术人才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推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4.1 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

目前大部分小部制企业的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监督流于形式,使得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制”的实施更加困难,企业利益部门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这样三者间就能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就从根本上完善了企业决策执行监管体制。

4.2 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的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以致专业管理部门类似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要明确定位,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企业战略、重大规划、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专业管理部门开足绿灯,让其根据自身情况,在不违反企业大规划的前提下,调整自身发展策略,良好运作。

4.3 与其他改革相配套问题

企业大部制改革作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一定会涉及各部门领导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完整的改革规划,坚持整体改革的原则,使大部制改革与其他改革同时进行,并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由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首先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管理成本,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改革对巩固改革成果的约束作用。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改革往往是迫于种种外界压力,临时应付,一般只是表面上部门数量的减少,并未触及深层的职能机构优化,缺乏指导改革实践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前瞻性的理论阐释。也就是说,这类企业的大部制改革理论滞后于实践。当前,在新形势下加快企业现代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企业职能机构大部制的实施,应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讨论企业改革。要重视实证研究,调查和总结企业职能结构设置和改革的经验,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通行做法,寻找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有效的职能机构大部制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