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苹果植保专题库

苹果植保专题库

热门搜索:
苹果锈病
防治方法
首页 < 商业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市场分析

商业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市场分析

所属图书:现代视野下的企业管理 作者:李新章;梅红 出版时间:2009-02
字号:

商业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市场分析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由企业单位自主发起设立、企业员工自愿参加的补充养老保险。2004年5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初步确立信托型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明确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和规则,这是建设我国养老保障“多支柱”体系的重要战略步骤,标志着企业年金制度已经进入正轨和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开端。

1.商业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定位

近年来,由于积累制个人账户式企业年金日益成为主流,精算在企业年金中的作用逐渐弱化,基金投资日益成为制度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保险公司在基金管理方面与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略逊一筹。但作为企业年金市场重要的产品提供者和服务商,对中小企业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在我国,保险公司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主要通过“一站式”服务和账户管理人方式参与到企业年金市场中。保险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方案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待遇发放等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的需求。这是比较适合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的管理模式。账户管理主要分为权益账户管理和财务账户管理。企业年金权益账户是记录计划参与人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企业年金财务账户是记录企业年金计划总资产状况和个人积累状况的工具,是基于权益账户而建立,又是权益账户的账面反映。财务账户首先由企业年金计划承办机构管理和维护,资产则由托管银行保管。

鉴于保险公司的特点,在成熟的信托模式下,账户管理人的角色并不适合保险公司,银行在这些方面有天然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保险公司没有必要在企业年金市场中面面俱到。明确定位,发挥自身长处,才能成为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

2.企业年金市场中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分析

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由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多方介入的市场。其中,保险公司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1 销售渠道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代理人管理体系,而且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市场覆盖率很高。保险公司还通过团体寿险业务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开发企业年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精算技术

精算技术作为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产品设计、投资政策的设定、年金资产和负债的评估、资产负债匹配、偿付能力监控等各个运作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中国精算师绝大部分都在保险公司工作,为企业年金的健康经营发展提供厂技术人才保证。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多样化要求,提供“一站式”或分离式服务。也可以根据行业和大中型企业的某一特殊要求,单纯的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

3.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运作中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广泛的销售渠道: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代理人管理体系,而且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市场覆盖率很高。

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年金产品:保险公司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往往非常有优势,这种多样性有利于鼓励竞争,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市场效率,具体的多样化年金产品主要包括分红类年金产品、传统年金产品及丰富的领取期年金化产品。

专业化资产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同做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对企业年金资产的管理能力,以适应企业年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推进企业年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综合服务:保险公司通过建立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提供捆绑式或分离式的服务,降低企业成本,适应企业需求。

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在成熟的信托模式下,投资管理人和受托人的角色并不适合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中的作用。保险企业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寻找自身的定位与角色定位,发挥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资本市场火爆对资金分流的影响依然在保险业有所显现。业内人士预计,2008年保险业总资产将很快突破3万亿元,而根据10%的入市比例,2009年入市保险资金将可达到3000亿元之多,而在股市持续火爆的预期下,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还有望调高。这些都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利于保险公司调整投资组合,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逐步提高保险资金收益。而且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可以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丰富的投资工具,这必将提高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中资保险公司极有可能参与企业年金游戏规则的制订。保监会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和鼓励保险业参与各项企业年金改革试点,包括某些特定行业年金试点或各个省市地方企业年金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和监管。这将使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方面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3.4 威胁(Threats)

首先,来自其他金融实体的挑战。企业年金市场必将是多个行业、多个主体的竞争,金融行业大行业、大企业的自我统筹管理,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等,这些市场主体有的在资本实力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则擅长于账户管理,而有的在投资运营方面独具所长,这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保险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保险主体增多,市场竞争势必激烈,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进一步增强,价格下调压力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又要保持公司盈利将是各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最后,来自国外保险公司的挑战。从2006年起,团体险、健康险、年金险市场将对国外保险公司开放,年金是国外大型寿险公司的重头,其经验丰富,人才济济,对中资保险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4.商业保险公司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建议

一是加强国家政策支持。为了使企业年金规范快速发展,政府在宏观上应进行有力的调控,一方面以法律规范企业年金,另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年金的发展。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较高,应逐步降低替代率,将降低部分归人企业年金,发挥税收政策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年金制度。

二是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企业年金资产作为长期资产,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和基金、信托等行业相比还缺乏优势。政府应该在保证资金运作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寿险公司资产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

三是加速自身建设。从企业年金的业务链来看,包括三个环节:销售、投资管理、行政管理和服务。在销售环节,保险公司有较大的优势,但银行也有众多的网点;投资管理环节,资产管理公司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而目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受到一定局限,银行还可以通过开拓货币和外汇市场提高资产回报率;行政管理和服务方面,虽然目前保险公司已经有部分业务,但是商业银行也可以进行托管。

四是提高监管水平。在年金计划方案设计上要注意公平性监管。在资产管理上,保险公司的“一站式”服务过程没有银行托管环节,不利于外部合规性监管。在偿付能力方面,如何设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指标,保护计划参与人的利益,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5.商业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市场运作中的发展策略

按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第一支柱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但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一方面企业年金对于保险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对于提升保险企业的实力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也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虽然可以提供多项金融服务,企业年金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企业年金不会是一个“暴利”行业。中国对于企业年金管理人收益分配又选择了国际惯例中的较低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市场规模今后将可能是企业利润的主要决定因素,参与金融机构只承担其中某个角色则可能成本更高。

由于保险公司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具有较强的精算能力、具备产品设计和销售优势、有从事团体养老保险的经验,在养老金发放时可以提供一揽子的服务,降低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虽然目前保险公司在拓展企业年金委托投资管理业务上存在法律障碍,在成熟的信托模式下,投资管理人和受托人的角色并不适合保险公司,但是保险公司可以成立专业的养老金公司,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三位一体的角色。平安、太平人寿两家公司的养老金专业公司已经获得监管部门的许可率先正式成立。

企业年金业务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公司来运作。目前,跻身于世界500强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有80%以上采用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运作保险资金。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是保险资金运用改革的基本模式和方向。中资保险公司应通过不断强化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以明显的投资效益吸引企业年金市场客户。

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加强销售能力,积极拓展企业年金业务,开发个性化年金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产品仅有简单的几种投资连结产品和分红产品,品种较单一。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精算优势及多年的产品设计经验,开发多种企业年金产品供应企业选择,或采用“量身定做”方式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提供企业年金计划。

保险公司需苦练内功,加速自身建设,充分发掘潜力。保险行业价值链已经由传统型的从产品开始,向客户推销无差别化产品来获取价值的模式转向从客户开始的新型价值链。行业内价值转移使保险公司必须在资金管理与运用、产品开发、保险服务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领域加速自身建设,充分发掘潜力。最终,保险公司应通过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优势,用无形资产的价值吸引企业年金市场客户的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