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叶枯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绿色木霉菌Tr9701的抑
病 机理及其在黄瓜叶片、根部定殖初探出版时间:2007木霉菌叶面定殖:将培养制成的孢子悬浮液用消过毒的手持喷雾器喷雾,均匀喷至黄瓜叶面正反两面,直到叶 面上均匀布满一层细微水珠而不流淌为止。喷雾后1h取第一次样,以后每隔一周取一次样,共4次。以第一次取样所检测到的菌量为接种量,菌量以cfu/g叶 表示。木霉菌根际定殖:将培养制成的孢子悬浮液,均匀浇灌至黄瓜根部,直至黄瓜苗根部土壤全部浸润为止。以第一次取样所检测到的菌量为接种量,菌量以cfu/g叶 表示。通过预试验,绿色木霉菌Tr9701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上生长可以形成显著几丁质酶解透明圈,因此进行了绿色木霉菌几丁质酶的诱导试验。显微观察显示绿色木霉菌对立枯 丝核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绿色木霉菌丝与立枯 丝核菌菌丝接触后并列生长或缠绕,有时以钩状结构入侵立枯 丝核菌菌丝。在接触后期则观察到被寄生的立枯 丝核菌菌丝断裂和消解的现象。2.4.1 绿色木霉菌在黄瓜叶 面的定殖 绿色木霉菌在叶 面上的定殖动态见表1。由结果可知,绿色木霉菌在叶面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第一周内的菌量比初始菌量降低。 -
报告警惕台湾番茄曲
叶 病毒病 发生为害? 承蒙浙江大学周雪平教授鉴定病原、刘树生教授提供资料和信息,胡丽秋、陈为康、卢启强、夏万青同志协助调查,在此一并致谢!出版时间:2007为此,我们立即分别从不同地点采集了较典型的罹病 植株样本送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经该所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ELISA和分子水平检测后确认是台湾番茄曲叶 病毒(也称烟草曲叶 病毒)(TLCV)所致。该病毒病 在浙江省系首次发现,经检索国内也鲜有报道。台湾番茄曲叶 病毒病 是一种毁灭性的蔬菜新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为害猖獗、蔬菜生产部门及有关方面须高度警惕。初步统计温州各县(市、区)台湾番茄曲叶 病毒病 的发生面积约为333.3hm2,其中株发病率在50%的田块约为53.3 hm2以上,给各地番茄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大多褪绿发黄、叶 变小,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变硬,叶脉呈紫色。2006年秋冬,温州地区总体上呈高温干爽天气,对该病虫媒烟粉虱的发生、繁衍十分有利,虫量发生大、加上带毒种群及其携带病毒的多年积累和扩增,为台湾番茄曲叶 病毒病 的流行提供了病原数量基础,这可能是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
报告苹果腐烂
病 的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关键技术探讨出版时间:2007苹果腐烂病 又称串皮湿、臭皮病 、烂皮病 ,是一种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损失极大的苹果树病害,全国各苹果产地均有发生,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蔓延较迅速。苹果腐烂病 萌芽前用药消灭枝干上的菌源十分重要,许多果农不重视此次施药,萌芽后刮除病斑必须进行,而多数果农到了花期以后病 斑明显时才刮除,病 斑扩展迅速,还会使病原菌大量传播;三是病 斑刮除不彻底。发现病 斑后,应刮除至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 部1cm左右,而有的果农刮得浅或刮得范围小,造成病 斑复发率较高,还有的果农不将刮下的病 皮带走,再次形成侵染源;四是药剂选择不合理。3.1.1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 在秋季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增施以有机肥为主,N、P、K、微肥配合的基肥,适时追肥,叶面喷施氨基酸叶 肥、沼渣沼液等,要根据不同树龄、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时期采取平衡施肥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充叶 肥等手段,增强树体对腐烂病 的抵抗能力;萌芽前、春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和封冻前要及时根据灌水指标灌水,保证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尤其要防止春旱,但也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 -
报告葡萄综合性病害——葡萄酸腐
病 出版时间:2018葡萄酸腐病 近十年在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人把酸腐病 与炭疽病或白腐病 相混淆,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 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当时,由于对酸腐病 比较陌生,没有足够重视。2000年,开始对葡萄酸腐病 进行调查,发现酸腐病 在我国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普遍发生,有些葡萄园损失非常大,达到80%。我们对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品种间对酸腐病 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酸腐病 是后期病害,基本上是果实成熟期的病害。为害最早的时期,是在封穗期之后。酸腐病 的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引起酸腐病 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所以,发生酸腐病 的菌源之一“酵母菌”来源不是问题。引起酸腐病 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增加果园的通透性(合理密植、合理叶 幕系数等);合理使用或不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避免果穗过紧,造成果粒挤压破裂;合理施用肥料,尤其避免过量使用氮肥; -
报告豫西地区辣椒病毒
病 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出版时间:2007花叶型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全株叶片褪绿,继续发展则叶面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 ,果实变小,植株严重矮化;黄化症状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叶 色均匀黄化或黄色斑驳,植株矮化或矮化不明显;坏死型主要表现为枯 顶症状,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植株生长点呈水渍状枯死,叶片黄化,随后叶片逐渐脱落,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环斑;畸形丛枝型的植株节间缩短,幼叶 狭窄或呈线状,叶面皱缩,植株上部叶 丛生,呈丛簇状,重病果面有深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疣状凸起,果面凸凹不平,病 果易脱落;易导致落叶、落花、落果,病株严重矮化,叶 小而少,株小。但枯 顶型病毒病 往往在田间湿度大时发生较多,传播较快;烟草花叶病毒和其他多种植物病毒可以经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传染。为防止病毒病 或减轻病毒病 发生,将单株栽培习惯改为在分苗时就进行双株分苗假植,尔后双株定植,每亩栽种3000~3500墩。双株法是减轻病毒病 的有效措施。 -
报告(二十一)旋心异跗萤
叶 甲(Flavovirens Corn Leaf Beetle)出版时间:2013旋心异跗萤叶 甲(A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aire),又名旋心虫、黄米虫、钻心虫等,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 甲科(Chrysomelidae)。旋心异跗萤叶 甲以幼虫为害为主,从高粱幼苗近地面处的茎基部钻入,螺旋状蛀食幼苗心叶 ,其蛀孔不外露,须剥开茎基部才见到褐色蛀孔,故易漏检和误诊。图3-52 旋心异跗萤叶 甲为害状、钻蛀茎秆(右)旋心异跗萤叶 甲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薄荷和紫苏等多种作物。卵椭圆形,初产时乳黄色,渐变枯 黄色至褐色。旋心异跗萤叶 甲在辽宁和山西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6月卵孵化。当苗高10cm左右,幼虫从近地面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白天多在植株内为害。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7月上中旬幼虫为害最盛。 -
报告(二十)双斑长蚹萤
叶 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etle)出版时间:2009双斑长跗萤叶 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名双斑萤叶 甲、双圈萤叶 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 甲科Chrysomelidae。双斑长跗萤叶 甲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辣椒、花生、马铃薯等,还可为害马唐、狗尾草、苋菜等野生杂草。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玉米。幼虫期生活在地下3~5cm土中,取食禾本科作物的根部组织,为害不显著。玉米抽雄吐丝后,成虫群集取食雄花小穗、花丝、苞叶 及嫩粒。雄穗被害,影响授粉,尤其制种田,受害后使母本结实率低。灌浆初期成虫为害嫩粒,将部分籽粒吃掉,造成籽粒破碎。图3-49 双斑长跗萤叶 甲在我国北方,双斑长跗萤叶 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期30~40天,经3个龄期。近年来,由于虫量大,幼虫也为害玉米的苗根和嫩茎。成虫交尾前期约20天,卵散产或几粒黏结产于杂草丛根际表土中,偶见产在玉米花丝和苞叶 等处。卵耐干旱,即使卵壳表面干瘪,经吸水后仍可恢复原形,条件适宜时即可发育孵化。春季湿润、秋季干旱的年份发生较重。 -
报告筛选拮抗性酵母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
病 的研究出版时间:2007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i,(Aac)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瓜类病害,该病菌已经成为了全球瓜类生产中巨大的威胁近几年已有人报道利用生物防治BFB来改变目前防治现状,但多以生防细菌为主(卢云等,2007;Fessehaie和 Walcott,2004),利用拮抗酵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国内外未见有报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6109、Y07039和Y0709在哈密瓜子叶或第一片真叶 上对BFB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第一真叶 发病率分别为14%、17%和10%,对照为96%,防效分别为80%、84%和9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酵母的一些种类或菌株对BFB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