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介壳虫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三十)麦二叉蚜(Greenbug)
出版时间:2013图3-87 麦二叉蚜虫 (若虫、成虫)图3-88 高粱蚜、麦二叉蚜混合发生1.种植抗虫 品种 许多高粱品种对麦二叉蚜虫 具有明显的抗性,应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抗虫 品种。 -
报告(二)单刺蝼蛄(Mongolian Mole Cricket)
出版时间:2013前翅鳞片状,仅覆盖腹部1/3,雄虫 前翅具发音器;后翅折叠如尾状,刚超过腹部末端。前足进化为开掘足,腿节内侧外缘缺刻明显;后足胫节背侧内缘具1根棘,个别也有2根的或完全消失。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尾须细长。 -
报告 农作物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08可用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2%宁南霉素水剂(20g+300ml)/亩、35%吡虫 啉·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90g/亩、3.95%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45~75g/亩、25%噻虫 嗪可湿性粉剂10g蚜虫迁飞前,用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20~30g/亩、3%啶虫 脒乳油30ml/亩、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对于大豆花叶病严重的地区,可喷洒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20~30g/亩、3%啶虫 脒乳油3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在花生4片真叶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800倍液、3%啶虫 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喷施,间隔7天,连喷成熟的雌虫 和雄虫 都是细长蠕虫形,雌虫 较雄虫 大。卵长约大于体宽,卵宽约为卵长的一半。发生规律 以卵、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也可随收获的病薯块在窖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
报告警惕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为害? 承蒙浙江大学周雪平教授鉴定病原、刘树生教授提供资料和信息,胡丽秋、陈为康、卢启强、夏万青同志协助调查,在此一并致谢!
出版时间:20072006年秋冬,温州地区总体上呈高温干爽天气,对该病虫媒烟粉虱的发生、繁衍十分有利,虫 量发生大、加上带毒种群及其携带病毒的多年积累和扩增,为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的流行提供了病原数量基础,这可能是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①育苗床与生产大棚要分开;②清洁消毒苗床;③使用30~40目防虫网隔离育苗,防止烟粉虱入侵;④苗床挂“黏虫 色胶板”诱杀烟粉虱;⑤移栽时带药下田。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②地膜覆盖,去除边际杂草;③及时去除植株下部烟粉虱虫 、卵枝叶;④收获后及时清洁棚室和周围环境。消灭虫媒,及时防治烟粉虱。可选用99.9%绿颖农用矿物油200~300倍稀释液、20%啶虫 脒(兰宁)可溶性液剂3000倍稀释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稀释液、 -
报告(七)东北大黑鳃金龟(Northeast Giant Black Chafer)
出版时间:2013雄虫 前臀节腹板中间具明显的三角形凹坑,雌虫 前臀节腹板中间具一横向枣红色棱形隆起骨片。卵发育前期长椭圆形,大小2.5~2.7mm×1.5~2.2mm,白色稍带绿色光泽,后期圆形,白色。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每头雌虫 平均产卵100余粒,卵期平均19天。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中旬前后,8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进入3龄,10月中下旬开始下潜到55~145cm冻土层下越冬。一般油料作物田间虫 口密度大,为害重。1.农业措施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合理轮作、铲除杂草、科学施肥、精耕细作等,以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条件,从而减轻为害。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开创邓州植保模式
出版时间:2010完善的病虫测报体系:市植保站设立测报科,专职人员5 人,其中本科3 人,大专2 人;乡村级测报点16 个,测报员22人,村级查虫 员278人,设立两个标准病虫观测场。近年来针对以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地下虫 为主的小麦病虫害呈严重发生的趋势,本站进一步强化测报工作。 -
报告三 育苗技术
出版时间:2015夏季育苗棚应用“两网一膜”技术,并结合药剂防治,用噻虫 嗪1000倍液药液或吡虫 啉1000倍液淋灌防治白粉虱、蚜虫,阻断病毒病传播途径。(苗期常见病虫害如猝倒病、茎基腐病等的治疗见后文。) -
报告(二)单刺蝼蛄(Mongolian Mole Cricket)
出版时间:2009前翅鳞片状,仅覆盖腹部1/3,雄虫 前翅具发音器;后翅折叠如尾状,刚超过腹部末端。前足特化为开掘足,腿节内侧外缘缺刻明显;后足胫节背侧内缘具1根棘或完全消失。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尾须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