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细菌毛根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Inhibiting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Head Smut, Common Corn Smut and 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出版时间:2007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玉米小斑病 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广泛分布各玉米产区。在我国,自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后,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得到了控制,但是近些年,由于杂交品种的推广,感病 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频繁交流,病害又从零星发生恢复到大面积发生的情况玉米小斑病 在夏玉米产区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因此筛选有效的杀菌剂,对于防控病菌的传播、为害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报告十三、梨树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受害处先出现黄色斑,逐渐扩大后在病 斑叶背面生出黑色霉层。其中东方梨最易感病 ,日本梨次之,西洋梨较抗病。(2)农业防治:冬季、春季清园;病 芽梢初现期,及时剪除病芽梢。梨黑星病 (1)症状: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及果实,叶片很少受害。枝干上发病多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病 斑,略突起。次年病 瘤上产生黑色小突起,病 果很快腐烂,但仍保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成僵果。梨轮纹病 (1)症状:属于真菌性病害,为害沙梨系果实、叶片和新梢。叶片开始发病时为圆形,黑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 斑,有时微现轮纹。潮湿时病 斑遍生黑霉。发病初期病 斑为橙黄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且叶正面病 斑凹陷,后期病 斑正面密生黑色颗粒状小点,后变成黑色。病 斑背面隆起,其上生长出黄褐色毛管状物,成熟后释放出大量孢子。病菌在组织中越冬。600倍液用捕食螨防螨类,要慎用杀虫杀螨剂果实膨大期8月梨小食心虫、黑星病 、轮纹病 ①喷施1次波尔多液;②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两次使用要间隔7天以上果实成熟期9月至10月黑星病 、轮纹病 -
报告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出版时间:2019利用4个抗感杂交组合 (‘富士’ב金冠’ ‘金冠’ב富士’‘嘎拉’ב富士’ ‘富士’בQF-2’) 进行了苹果炭疽菌叶枯病 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1∶1、1∶1、0∶1和1∶0的理论比值,初步推测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 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型为 rr,感病 基因型为 RR和Rr。以‘金冠’和‘富士’及‘金冠’ב富士’的F1代群体中20株极端抗和20株极端感炭疽菌叶枯病 的单株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WGR)技术通过qRT-PCR验证,5个候选基因均不同程度的响应炭疽叶枯病 病原菌的诱导,是苹果炭疽叶枯病 抗病相关基因。通过高分辨熔解曲线 (HRM) 分析技术对SNP 及InDel标记进行验证。一是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的F1 群体及4个亲本进行苹果炭疽菌叶枯病 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推断出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 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型为rr,感病 基因型为RR和Rr。 -
报告The Gene Encoding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Bacillus cereus 905 and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出版时间:2007Bacillus cereus 905是本研究室从小麦体内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很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的细菌,在小麦体内及根 围定殖能力强。 -
报告Detection of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from Hibiscus Rosa-sinensis Leaf Curl Disease Samples
出版时间:2007在各病区随机采集表现为曲叶或黄化曲叶症状的朱槿病 样5~10个,带回室内用于检测。用NaOH法提取病 样总DNA[1],并做适当改进,即:取待检病 叶片100mg,在灭菌的研钵中加液氮速冻研磨成粉末,解冻前加入1ml 0.5N NaOH提取液,并在提取液使用前加入巯基乙醇(0.5%);8000g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仅在广州和佛山发生朱槿曲叶病 ,其他地方暂时还未发现该病害。自然界朱槿曲叶病 扩散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会使较大范围内朱槿很快都被传染感病 ,完全失去园林和绿化价值。另外,朱槿上烟粉虱发生普遍。这些检测结果说明,朱槿曲叶病 样中存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
报告Influence of the Rice Sowing Time on the Quantity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and the Occurence of Rice stripe viru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 stripe virus,RSV)是一种以介体昆虫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该病在我国最早发生于1964年。目前水稻条纹叶枯病 已成为浙江北部稻区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此,我们从2005年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统计每个发病小区内的病 株数和总株数,计算每个小区发病株率;选定2个没有发病植株的小区作为对照区。A、B两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单丛植株的株病 率与减产率相当。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率与减产率关系分析表明,平均株发病率每上升1%,产量损失就会增加1.13%。 -
报告四、遗传性病害(Diseases Caused by Genetic Factors)
出版时间:2009在玉米生产上,常见的遗传性病害有:花叶病、斑点病 、枯斑病 、条纹病、黄色条斑病 、黄化苗、白化苗、轮纹斑病 、多穗症、雄穗结实症等10余种症状(图2-76至图2-91)。图2-76 遗传性花叶病叶片症状图2-77 遗传性花叶病植株症状图2-78 遗传性斑点病症状图2-79 遗传性斑点病 (左:病 叶)图2-80 遗传性枯斑病症状图2-81 遗传性条纹病症状(均匀条纹)图2-82 遗传性条纹病症状图2-83 遗传性黄色条斑病症状图2-84 遗传性黄化苗(田间症状)图2-85 遗传性黄化苗(左)图2-86 遗传性白化苗症状图2-87 遗传性轮纹斑病 田间受害状图2-88 遗传性轮纹斑病 植株图2-89 遗传性轮纹斑病 叶片症状图2-90 遗传性多穗症图2-91 遗传性雄穗结实症 -
报告对喀斯特山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思考——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出版时间:2010监测技术规范》等的要求,坚持搞好小麦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农田鼠害等重大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工作,同时做好其他主要病虫如稻苞虫、稻负泥虫、二化螟、大螟、玉米螟、玉米大小斑病 、1.1 监测预报范围不断扩大全区植保系统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的调整,逐步扩大监测作物范围,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监测对象从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4种粮食作物近20种病 虫草鼠害,扩展到玉米、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和果树等10多种作物,100余种病 虫草鼠害。二是在技术改进方面,建立病虫观测场和观测点,系统监测病 虫情发生情况,探索应用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共同组合成的“3S”技术,提高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处理水平及病虫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