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
38 %吡 虫 啉 ·噻 嗪 酮 悬浮 剂 防治芒果介壳虫 田间药效试验出版时间:2020采用38 %吡 虫 啉 。噻 嗪 酮 悬浮剂 防治芒果介壳虫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 %吡 虫 啉 ·噻 嗪 酮 悬浮剂 对芒果介壳虫 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253mg/kg的使用量,第一、二次田间使用该药剂,防效分别为82.94%、89.96%,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吡 虫 啉 悬浮剂 (使用量253mg/kg)的防效(76.84%、82.18%)和40%噻 嗪 酮 悬浮剂 (253mg/kg)的防效(76.85%、83.96%)。 -
报告二、除草
剂 药害(Herbicide Injuries)出版时间:2009)、氟噻 草胺(flufenacet)等。主要品种有莠去津(atrazine)、氰草津(cyanazine)、西玛津(simazine)、嗪 草酮 (metribuzin)等。氰草津、嗪 草酮 等避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砂质土或盐碱地应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肿胀等,最终导致死亡。咪唑啉 酮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相似,也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预防 咪唑乙烟酸等咪唑啉 酮类除草剂不宜用于玉米田,前茬大豆田施用药量过高或不均匀,后茬不宜种植玉米。 -
报告二、除草
剂 药害(Herbicide Injuries)出版时间:2013(diflufenican)、噻吩草胺(dimethenamid)、氟噻 草胺(flufenacet)等。主要品种有莠去津(atrazine)、扑灭津(propazine)、氰草津(cyanazine)、西玛津(simazine)和嗪 草酮 (metribuzin)等。图2-52 莠去津药害(幼苗变黄)图2-53 莠去津药害(幼苗矮化、心叶扭曲、皱缩)图2-54 莠去津药害(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根部红褐色坏死斑)图2-55嗪 草酮 药害(幼苗矮化,叶尖边缘黄化)【致害原因图2-56嗪 草酮 药害(叶片水浸状、黄枯)图2-57嗪 草酮 药害(根系短小、须根减少,红褐色坏死)图2-58 扑草净药害(叶片皱缩,叶尖边缘黄化)图2-59 扑草净药害(叶尖黄枯)图2-60 扑草净药害【预防】 咪唑啉 酮类除草剂不宜用于高粱田除草,邻近地块施用该类药剂时应注意风向,防止飘移为害。对有咪唑啉 酮类除草剂残留的地块,至少24个月后方可种植高粱。 -
报告杀菌
剂 基础知识出版时间:2008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至今最为典型的诱导剂是噻 瘟唑。这种促进植保素的生成或提高植保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的防病方法,可以看为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方法。从化学结构上来看,这类杀菌剂包含嘧啶类、吡啶类、哌嗪类、咪唑类、三唑类、吗啉 类和哌啶类等化合物。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杀菌剂有哌嗪类的嗪 氨灵,吡啶类的敌灭啶,嘧啶类的嘧菌醇、氯苯嘧菌醇、氟苯嘧菌醇,三唑类的灭菌特、抑霉唑、乙环唑、丙环唑、三唑酮 、三唑醇、双苯三唑醇、氟唑醇、烯唑醇、烯效唑等。这类药剂按其阻断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I)鱼藤酮 、敌磺钠、十三吗啉 、杀粉蝶菌素、安密妥等,它们阻断NADH至CoQ(辅酶Q)的电子传递。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 氟酰胺(trifluzamide),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在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 -
报告杀菌
剂 的作用原理与主要品种出版时间:200850%硫磺悬浮剂 以硫为活性成分,它对螨、菌、虫 均有生物活性,对其有杀灭铲除功能。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释放出有效气体,对病虫害的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窒息而死亡。噻 呋菌胺thifluzamide其他名称 满穗、噻 氟酰胺。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至淡棕色粉末,制剂外观为褐色悬浮剂 ,室温储存至少2年。吡 嘧磷 pyrazophos其他名称吡 菌磷。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状固体,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碱介质中易水解。剂型 687.5g/L氟吡 菌胺·霜霉悬浮剂 。作用特点 为广谱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病菌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治黄瓜霜霉病,用687.5g/L氟吡 菌胺·霜霉悬浮剂 41.3~57.6ml/亩对水40~50kg喷雾,于发病初期叶面喷雾。 -
报告(二十五)黏
虫 (Oriental Armyworm)出版时间:2013黏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又名东方黏虫 ,俗称行军虫 、五花虫、剃枝虫 、夜盗虫 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迁飞性害虫黏虫 是一种杂食性、暴发性、间歇性发生的暴食性害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巨大损失。黏虫 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潜伏在植株心叶中,啃食叶肉造成孔洞。3龄后幼虫为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缺刻。图3-71 黏虫 (左:成虫;右:蛹)1.农业措施防治 在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压低越冬虫 量,控制翌年的一代虫 源。在北纬33°以南地区,秋季应结合作物的中耕,铲除杂草,控制3代黏虫 ,减少越冬虫 源,降低第1代发生区的发生程度。3.化学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及时防治,用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和0.3%二氯苯醚菊酯 -
报告(四)细胸金针
虫 (Narrow-Necked Click Beetle)出版时间:2013成虫在3月开始出土活动,交配后将卵产在3~7cm土中,每头雌虫 可产卵30~35粒,卵期19~36天。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 -
报告(二十五)黏
虫 (Oriental Armyworm)出版时间:2009黏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又名东方黏虫 ,俗称行军虫 、五花虫、剃枝虫 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图3-66 黏虫 成虫和蛹(引自:商鸿生)黏虫 生长发育过程中,若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时可终年繁殖为害。1.农业防治 在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压低越冬虫 量,控制次年的一代虫 源。在北纬33°以南地区,秋季应结合作物的中耕,铲除杂草、控制3代黏虫 ,减少越冬虫 源,降低第1代发生区的发生程度。成虫产卵期在作物田插放谷草把诱卵,定期集中烧毁处理,或人工采卵,降低田间虫 口密度。3.化学防治 应在幼虫3龄前及时防治,用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