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猕猴桃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
猕猴 桃 采收及采后贮藏保鲜出版时间:2018猕猴桃 采收期,可根据果实的生长期、果实硬度及果面特征变化来确定,不同品种和地区的采收时期不同。判断猕猴桃 果实成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根据果实的生育期来估测。如中华猕猴桃 的果实生育期为140~150天,美味猕猴桃 则需要170~180天,当生长期达到需要的生育期时,才能采收。一次入库果品不宜过多,一般以库容总量的10%~15%为好,这样不致引起库温明显升高,有利于猕猴桃 的长期贮藏。适合猕猴桃 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8%。3.放置乙烯吸收剂猕猴桃 对乙烯极敏感,在乙烯浓度极低 (0.2 毫克/千克)的情况下,即使在0℃条件下冷藏,也会加快果实软化,促使猕猴桃 成熟与衰老。因此,在装有猕猴桃 的聚乙烯薄膜袋内加入一定量 (0.5%~1%) 的乙烯吸收剂,可延缓猕猴桃 的衰老。 -
报告
猕猴 桃 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出版时间:2018猕猴桃 施肥量取决于树龄、树势、结果多少、土壤肥力状况与土壤保肥性,各地施肥量有所差异。猕猴桃 坐果以后,钾、氮、磷等营养元素已逐渐从营养器官向果实转移。根据分析还发现,猕猴桃 对氯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大得多,一般作物为0.025%,而猕猴桃 却含有0.8%~2%,尤其是在钾的含量不足时,对氯的需要量更大。以土壤湿润深度20~40厘米 (猕猴桃 根系密集层) 为度,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滴灌是将水沿着安装在园内的低压管道系统运到滴头,然后一滴一滴地经常不断地浸润到猕猴桃 根系分布的土层,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保持适宜于猕猴桃 生长的含水量。 -
报告
猕猴 桃 缺素症识别及防治出版时间:2018图11-7 缺硼采取0.1%~0.2%硼砂或硼酸水溶液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猕猴桃 对硼特别敏感,故喷施硼时应特别小心,喷施浓度一般不要超过0.3%,以免造成硼毒害)。图11-10 缺氯猕猴桃 健康叶片硫含量为 0.25%~0.45%,当含量低于0.18%时表现缺硫症状。症状与缺氯相似,生长缓慢,嫩叶呈浅绿色至黄色。不同的是缺硫多发生于幼叶上,老叶仍正常。猕猴桃 健康叶片铜含量为10~15微克/克,当叶片中铜含量低于3微克/克时,就会呈现缺铜症状。表现为幼嫩未成熟叶片呈均匀一致的淡绿色,随后脉间失绿加重,最终呈白色,叶脆且无韧性,生长受阻。图11-12 缺铜萌芽前土施硫酸铜,也可结合防病叶面喷施波尔多液 (但应避免叶面喷施硫酸铜,因猕猴桃 对铜盐特别敏感,尤其是早期)。猕猴桃 对钼的需求量极低,健康叶片中钼含量仅为0.04~0.2微克/克,当叶片中钼含量低于0.01微克/克时才会出现缺素症。 -
报告
猕猴 桃 花果管理出版时间:2018猕猴桃 是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据花期观察,有150多种昆虫在猕猴桃 花上活动,但主要靠蜜蜂和熊蜂传粉。风也可传粉,较强的风下,雌花可接受花粉4.2~12.3粒/分钟。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猕猴桃 果实大小和质量与果内种子数目密切相关。美味猕猴桃 果实大小与种子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7,中华猕猴桃 为0.81。而雌、雄花均产生花粉,又只有雄花花粉才有生活力,因此蜜蜂即使全在猕猴桃 植株上飞,所采的花粉有好大部分也是无效花粉,加之猕猴桃 的花粉无蜜腺不产生花蜜,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大。如果附近或园内种有其他蜜源植物,如柑橘、绿肥 (三叶草、毛苕子等) 等花期与猕猴桃 相同,柑橘等植物花香,又产花蜜,对蜜蜂的吸引力比猕猴桃 大,蜜蜂飞到猕猴桃 植株上的机遇少。而果实的大小,又是猕猴桃 生产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
报告
桃 生产技术出版时间:2019桃果实风味优美,营养丰富,具特殊香味,为夏秋季市场上的主要鲜销果品,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结果早,易丰产。桃为落叶小乔木。根系属浅根性,生长迅速,伤后恢复能力强。芽具有早熟性,萌发力强,在主梢迅速生长的同时,其上侧芽能相继萌发抽生二次梢、三次梢。但在二次梢、三次梢上,无芽的盲节很多。桃的成枝力也较强,且分枝角常较大,故干性弱,层性不明显,中心主干易早期自然消失。不同品种间分枝角度不同,形成开张、半开张和较直立的不同树姿。隐芽少而寿命短,其自然更新能力常不如其他树种。桃花芽容易形成,进入结果期早。树冠中长、中、短各类枝条均易成为结果枝,花芽为纯花芽。大部分桃品种能自花结实,异花授粉能提高结实率。果实发育可分快—慢—快3个时期。其中第二期为硬核期,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仅7~10d,常使胚发育不全,或形成软核。生理落果分前后两期。前期落果在花后3~4周内发生,主要是由于受精不完全所引起。后期落果是受精幼果的脱落,主要发生在硬核期开始的前后。此期正处于植株的养分转换期,落果与碳水化合物及氮素的供应不足有关,干旱也能促进脱落。但是,如果此期供应的氮素和水分过多,引起新梢徒长,器官间对养分的竞争加剧,则同样会导致落果。桃属喜温性的温带果树树种,适宜的年平均温度南方品种群为12~17℃,北方品种群为8~14℃。冬季通过休眠阶段时需要一定时期的相对低温,一般需0~7.2℃的低温750h以上,低温时数不足,休眠不能顺利通过,常引起萌芽开花推迟且不整齐,甚至出现花芽枯死脱落的现象。花期要求10℃以上的气温,如花期遇气温降至-11~-3℃时,花器就容易受到寒害或冻害。桃性喜干燥和良好的光照。耐旱性极强,不耐涝,适宜于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光照充足,则树势健壮,枝条充实,花芽形成良好;光照不足时,内膛枝条多易枯死,致结果部位很快外移。桃的栽培品种很多,我国有1000个左右。依成熟期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类;依果肉色泽可分为黄肉桃和白肉桃;依用途可分为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以及观花用的观赏桃等;依果实特征可分为普通桃、油桃、蟠桃三大类型。春艳、仓方早生、大久保、莱州仙桃、寒露蜜、冬雪蜜桃、春美、春蜜、北农早艳、北农晚艳、红冠、新川中岛、朱砂红、雨花露、冈山早生、砂子早生、北农2号等优良品种。丽春、超红珠、春光、华光、瑞光1号、瑞光2号、瑞光3号、瑞光5号、中油16、中油14、中油13、518、五月火、曙光、艳光、早美光、潍坊1号、阿姆肯、中农金辉、中农金硕、早红艳、双喜红、早红珠、早红霞、早丰甜、丽格兰特等优良品种。早露蟠桃、新红早蟠桃、早蜜蟠桃、碧霞蟠桃、蟠桃皇后、瑞蟠2号、瑞蟠4号、瑞蟠13号、瑞蟠14号、中农蟠桃10号、仲秋蟠桃、白芒蟠桃、撒花红蟠桃、陈圃蟠桃和油蟠桃品种红油蟠1号、红油蟠2号、红油蟠3号、玫瑰红等优良品种。生产上桃树育苗多用嫁接繁殖。砧木普遍用毛桃或山桃。进行矮化栽培时,可用毛樱桃、郁李作为桃的矮化砧。接穗以选用复芽或带有复芽的枝段为最佳。种子秋播或春播都可以。秋播出苗整齐,出苗早,幼苗生长快而健壮,且可省去种子沙藏手续,一般在晚秋至初冬土壤结冻前进行。春播种子需经沙藏层积处理,毛桃需100~120d,然后在种子萌动前播入土中。沙藏天数不足时影响发芽率。每667m2需种子75~120kg,可育苗8000~10000株。也有先在苗床中集约播种育苗,而后再行移栽的。桃秋季生长停止较苹果和梨为早,砧木生长速度也快,芽接时期早于苹果和梨,长江流域一般多在7—8月进行。如能提前至6月中旬以前芽接,成活后并采用折砧或两次剪砧的方法,可在当年成苗出圃。具体嫁接方法,过去采用T形芽接法为多,近年多用嵌芽接法。夏秋来不及芽接或芽接未活的砧木苗,可用枝接法补接。枝接一般采用切接法。长江流域在秋季9—10月及翌年春萌芽前均可进行,淮北地区宜掌握在春季桃芽萌发之前。注意保持好接口和接穗剪口的湿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桃树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建园。盐碱土应先行改良,否则易患缺铁性黄叶病。土壤黏重的丘陵坡地应开沟建园,避免土壤下层积水。老园地重茬植桃,常导致树体生长不良、枝干流胶、叶片失绿、新根褐变等,严重时造成成片死树,建园时应予避免。品种方面要因地制宜。城市近郊可多选软溶质的品种,早熟品种的比例也可大一些。城市远郊及山区适宜发展较耐储运的硬肉桃或硬溶质的品种。当果园中栽植不产生花粉或花粉少并缺乏生活力的一些品种时,一定要配植授粉品种。即使是自花能结实的品种,选用几个品种相互配植,也能提高结实率和产量。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还可避免劳力过分集中和延长鲜果的供应时期。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生长势、土壤肥瘠和管理条件而定。一般平地株行距4~5m,山地株行距(3~4)m×(4~5)m。桃枝伸展速度快,特别在高温多湿地区不宜过分密植,否则前期虽可获得高产,后期树冠交接后产量即锐减。有管理经验的地区,密度可大一些。桃树根系呼吸作用旺盛,正常生长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氧量。除秋冬落叶前后结合施用基肥进行深翻外,生长期间宜经常中耕松土,保持树盘范围内的土壤通气性良好。遇有滞水、积水现象应及时排除,不使根系受渍。桃树比较耐瘠薄。幼树期需肥量少,施氮过多易引起徒长,延迟结果。进入盛果期后,随产量增加和新梢的生长需肥量渐多。综合各地桃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的比例,大体为10∶(3~4)∶(6~16)。每生产100kg的桃果,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为0.5kg、0.2kg和0.6~0.7kg。具体施肥量最好以历年产量变化及树体生长势作为主要依据。叶分析的适量标准值,据原北京农业大学测定,三要素分别为:2.8%~4.0%(N),0.15%~0.29%(P2O5)和1.5%~2.7%(K2O)。具体施肥要求如下:第一次为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特别是磷肥,结合晚秋深耕施入,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50%~70%。第二次为壮果肥,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在定果后施用。第三次在果实急速膨大前施入,以速效磷、钾肥为主,结合施用氮肥,主要对中、晚熟品种,可促进果实肥大,提高品质,并可促进花芽分化。此外,有条件时,在8—9月中、晚熟品种收获后,以氮肥为主施用一次补肥,有利于枝梢充实和提高树体内贮藏营养的水平。必要时还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桃树需水量虽少,但发生伏旱时仍应进行必要的灌溉。夏季炎热季节灌溉需掌握在夜间到清晨土温下降后,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并宜速灌速排,不使多余水分在土壤中滞留。正常管理条件下,桃多数品种的结实率较高,任其自然结实,果实变小,品质变劣,并削弱树势。生产上应疏果两次,最后定果不迟于硬核期结束。留果数量主要根据树体负载量,并参考历年产量、树龄、树势及当年天气情况等而定。具体疏果时可按(0.8~1.5)∶1的枝果比标准留果,或按长果枝留果3~5个,中果枝1~3个,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留1个或不留,二次枝留1~2个的标准掌握。先疏除萎黄果、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和并生果,然后再根据留存果实的数量疏除朝天果,附近无叶果及形状较短圆的果实。 -
-
报告(二十三)
桃 蛀螟(Peach Pyralid,Peach Borer)出版时间:2009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ée),又称桃蛀野螟、桃斑螟、豹纹斑螟、豹纹蛾,俗称蛀心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发生。日本、朝鲜半岛、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见报道。桃蛀螟为害玉米、高粱、大豆、棉花以及多种木本植物。为害玉米主要发生在穗期,落卵高峰期在抽雄散粉期,以雌穗落卵最多。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花丝、苞叶,当玉米籽粒形成后,很快开始蛀食幼嫩籽粒,并吃空一粒再转一粒。3龄幼虫常吐丝结网,啃食籽粒或蛀入雌穗、穗柄、中部茎秆等。严重时可将整个雌穗籽粒蛀食一空。夏玉米雌穗上的桃蛀螟幼虫数量很大,一直在穗上为害至收获,如不及时收获,将造成更大的损失。雌穗和籽粒被害,除了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相应的增加了霉菌毒素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从而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图3-58 雌穗被害状图3-59 桃蛀螟(成虫)图3-60 桃蛀螟(上:幼龄幼虫;中:老熟幼虫;下:蛹)成虫翅展20~26mm,草黄色。前胸两侧各有带一黑点的披毛,腹部背面与侧面有成排的黑斑。前翅有25~26个黑斑,后翅有约10个黑斑。雌蛾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较钝,且有黑色毛丛。卵椭圆形,稍扁平,长0.6~0.7mm,宽0.3mm。卵单产,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米黄色,孵化前呈暗红色。老熟幼虫体长22~25mm,淡桃红色,透绿色光泽。头暗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腹部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中后胸及第1~8腹节背面各有褐色毛片8个。腹足趾勾双序缺环。蛹体长10~15mm,深褐色。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各生一列小齿,臀棘细长,上生勾刺一丛。桃蛀螟在我国北方1年发生1~2代,华北3~4代,西北3~5代,华中5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和高粱秸秆、树皮裂缝、向日葵盘、被害浆果、坝堰乱石缝隙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5月化蛹、羽化。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后产卵。越冬代成虫主要在桃、杏等上产卵,幼虫主要为害果实。越冬代成虫盛期持续时间长,在黄淮海从5月下旬开始可延续到6月中旬,导致后续世代重叠,各代成虫无明显羽化高峰期。6月底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除在苹果、晚熟桃、石榴等果树上产卵为害外,部分转至穗期春玉米及春高粱、早熟向日葵上产卵为害。第2、3代成虫在夏玉米、晚播高粱、向日葵上产卵为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第4代幼虫发生为害期。之后随气温下降,幼虫转入越冬。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7.6℃。完成1个世代需30~45天。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地果树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大,为一代桃蛀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夏玉米播期的推后和种植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以及品种的多样化,为桃蛀螟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继代繁殖条件,即形成了桃蛀螟在果树→夏玉米→果树转移为害的良好生态食物链,这是玉米田桃蛀螟逐年加重的主要因素。1.农业防治 玉米秋后及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处理玉米穗轴、秸秆。种植高粱、向日葵的地区,对种穗、葵盘要及时收获脱粒,及时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区,秋季结合清园搜集落地虫果集中深埋,冬季刮除桃、李、梨等寄主植物的粗翘皮,并集中烧毁,用泥浆封堵树木缝隙、洞穴或树干刷白等,以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减少来年虫源。2.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在春季诱杀越冬代成虫。3.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的桃蛀螟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诱杀成虫。4.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青虫菌等按照菌商品推荐使用剂量喷雾防治。5.化学防治 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及15%茚虫威悬浮剂喷雾。最佳防治时期为各代卵的突增期至孵化盛期。 -
报告(二十三)
桃 蛀螟(Peach Pyralid,Peach Borer)出版时间:2013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又称桃蛀野螟、桃斑螟、豹纹斑螟、豹纹蛾,俗称蛀心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桃蛀螟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高粱穗部受害严重。在国外,日本、朝鲜半岛、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报道。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以华北及南方地区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东、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区。桃蛀螟落卵高峰期在抽穗散粉期,幼虫在高粱灌浆期为害较重。初孵幼虫首先取食小花、小穗,当高粱籽粒形成后,很快开始蛀食幼嫩籽粒,并吃空一粒再转一粒。3龄幼虫常吐丝结网,啃食籽粒或蛀入穗柄、中部茎秆等。严重时可将整穗籽粒蛀食一空。幼虫在穗上为害至收获,如不及时收获,将造成更大的损失。籽粒被害,除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可加重高粱穗腐病的发生,相应地增加了真菌毒素在高粱籽粒中的积累,导致高粱品质下降。图3-59 穗部被害状桃蛀螟可为害高粱、玉米、大豆、棉花以及多种木本植物。成虫翅展20~26mm,草黄色,前胸两侧有各带一黑点的披毛,腹部背面与侧面有成排的黑斑,前翅有25~26个黑斑,后翅有约10个黑斑。雌蛾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较钝,且有黑色毛丛。卵椭圆形,稍扁平,长0.6~0.7mm,宽0.3mm。卵单产,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米黄色,孵化前呈暗红色。老熟幼虫体长22~25mm,淡桃红色,透绿色光泽,头暗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腹部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中后胸及第1~8腹节背面各有褐色毛片8个,腹足趾钩双序缺环。蛹体长10~15mm,深褐色,腹部第五至第七节背面前缘各生1列小齿,臀棘细长,上生钩刺1丛。图3-60 穗被害状(排出大量粪便,腐生菌侵染)图3-61 茎秆被害状(钻蛀成孔道、茎秆折断)图3-62 桃蛀螟成虫图3-63 桃蛀螟幼虫(左、中)、蛹(右)桃蛀螟在我国北方1年发生1~2代,华北发生3~4代,西北发生3~5代,华中发生5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高粱和玉米秸秆、树皮裂缝、向日葵盘、被害浆果、坝堰乱石缝隙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5月化蛹、羽化。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后产卵。越冬代成虫盛卵期持续时间长,在黄淮海从5月下旬开始可延续到6月中旬,导致后续世代重叠,各代成虫无明显羽化高峰期。6月底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除在苹果、晚熟桃、石榴等果树上产卵为害外,部分转至春播高粱及春玉米、早熟向日葵上产卵为害。第2、第3代成虫在夏玉米、晚播高粱、向日葵上产卵为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第4代幼虫发生为害期。之后随气温下降,幼虫转入越冬。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7.6℃。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果树、经济作物和棚室作物的面积增大,为一代桃蛀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及越冬条件。高粱播期的推后和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及品种的多样化,为桃蛀螟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继代繁殖条件,并且形成了果树→高粱→果树转移为害的食物链,这是高粱田桃蛀螟逐年加重的主要因素。1.农业措施防治 及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及时处理高粱穗轴、秸秆。种植高粱、向日葵的地区,对高粱穗、向日葵盘要及时收获脱粒,及时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区,秋季结合清园收集落地虫果集中深埋,冬季刮除桃、李、梨等寄主植物的粗翘皮,并集中烧毁,用泥浆封堵树木缝隙、洞穴或树干刷白等,以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减少来年虫源。2.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在春季诱杀越冬代成虫。3.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的桃蛀螟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诱杀,对越冬代成虫诱杀效果较好。4.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青虫菌等,按推荐使用剂量喷雾防治。5.化学防治 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及15%茚虫威乳油喷雾。最佳防治时期为各代卵的突增期至孵化盛期。